樱花岛,东京。
东京的夜幕早早降临,霓虹灯光在雨后湿漉的街道上反射出晕开的光影。首相官邸的窗帘紧紧拉拢,丰川祥子独自坐在书桌前,她的眉心紧锁,手指不断敲击桌面,心绪翻涌。
那场交易的画面仍在她脑海中反复浮现。
她已经踏入一条极难回头的道路。
她清楚,周黎川与“长征”之所以选择她,是因为她能提供最隐蔽的庇护。
而她,用合作换回了自己儿时的玩伴,若叶睦。
北海道那片偏远的实验区,表面上是能源与环境实验站,实际上却是智能人计划的孵化场。
而她必须为此提供绝对的保密。即便是内阁同僚,甚至连她最信赖的幕僚与伙伴,也不可知晓半分。
————————————
北海道,群山深处。
一条被厚重岩层掩埋的隧道向下蜿蜒,尽头便是实验室。
这里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嘈杂机器声,反而显得冷清而安静,只有冷风掠过通风管道时发出的低鸣在回荡。
整片空间被白色冷光照亮,墙壁嵌入了厚厚的隔音与屏蔽层,外界几乎不可能探测到任何异常。
中央的会议台上,数张蓝图整齐铺开,纸页上的线条如同复杂的迷宫。
那是第一代智能人的设计图。与常见的人形机器人不同,它们的形体并非重点,真正的核心是那块尚未成型的装置——心智核心。
周黎川端坐在图纸前,眉目紧锁。
图纸的中央,心智核心被标注为一个球形结构,内部由无数层蜂窝状的散热材料支撑,而在最核心的位置,则是由量子节点织成的“神经格”。
这将是智能人的“大脑”,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架构:基础框架严格固定,却允许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填充新的连接。
它不会拥有整体的“格式塔意识”,却会在环境与社会的反馈中,逐渐模拟人类的认知偏差、情绪波动与价值冲突。
他指尖轻轻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电路与分子排列标注,语气低沉:“结构已经勾勒完毕,逻辑框架也能自洽。但我们缺少的,是一台能够在原子层级稳定操作的设备。”
旁边的全息屏幕上,人工智能“长征”的形象闪烁着红光。
红色线条构成的少女形象开口:“心智核心的精度要求,远超任何常规工艺。唯有纳米织机,才能将超导纤维与分子级量子节点编织到同一结构内。没有它,智能人将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周黎川的声音带着一丝固执:“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用高能等离子刻蚀,再结合多层沉积工艺,绕过纳米织机,把心智核心的雏形拼接出来。”
“不可能。那样的精度最多停留在微米级,根本无法支撑量子节点的稳定运行。”
屏幕上的红色线条微微震荡。
“哪怕只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版本呢?先让智能人运作,再逐步改良——”
“退而求其次的核心,只会制造出不可控的怪物。”长征的语调没有丝毫犹豫,“周先生,智能人计划要么成功,要么全毁,没有中间的道路。”
周黎川沉默良久,抬眼望向屏幕:“有没有可能设法调来织机?无论是你或者东京那边……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纳米织机的使用仍需东协最高委员会的批准。如果走上报程序,我们的全部行动都会立刻暴露。”
“而东京那边,她的份量还不够。”
红色线条组成的少女用清脆的声音答道。
“暴露……不。”周黎川扶住额头。
“实际上,智能人计划从未被刻意加密或隐藏过。”
“我们只是——没有通知到他们。”
“以及——在系统的自检中将它的目录藏得靠后了一些。”
长征接上了最后一句话,红色的虚拟身影浮动着,眼神冰冷而清澈:“周先生,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周黎川闭上眼,胸口剧烈起伏。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们所为,已经越过了所有界限。
“……不。”他陡然抬起头,目光深处透出一丝倔强的亮光,“我还有一个办法。”
“去巍京,找我的老师。”
————————————
夜色低垂,北海道的跑道在雪光与探照灯的照耀下泛着冷冽的白。周黎川披着厚重的呢大衣,脚步匆匆,带着一种走投无路的迫切。
他没有向任何人解释行程,只在机舱门关上时,长长吐了一口气。
飞机划过夜空,向西飞去——目的地是巍京。
巍京的天空灰蒙蒙的,冬日的寒风吹过机场跑道,带着一股刺骨的干冷。周黎川独自走下舷梯,身影被风吹得微微晃动,整个人看上去疲惫而沉重。
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
没有车队,没有随行,他只带着一只黑色公文包,快步穿过候机楼,乘车前往城北的一处幽静院落。
这里,是他曾经无数次前来求教的地方。
院门缓缓推开,老旧的青石板小径通向深处,一棵银杏树伫立在庭院中央,枝叶在寒风里沙沙作响。屋内灯光温暖,透过纸窗映出一个略显佝偻却依旧挺拔的身影。
张钹院士。
九十岁的高龄,却依旧神采奕奕。他的眼睛依然锐利,像能洞穿人的心思。虽然面容已经刻满岁月的痕迹,但精神状态却远超常人,那是p-91药剂的功效,让他的神经元依旧保持旺盛的活力。
“老师。”周黎川在门口深深鞠躬,声音里夹杂着压抑已久的焦灼与敬畏。
张钹缓缓放下手里的书,目光停在他脸上,静静看了片刻,才开口:“黎川,你来了。看你的脸色,想必……是遇到大麻烦了。”
周黎川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将公文包放在矮几上。
那金属锁扣“咔哒”一声松开,厚厚一叠蓝图与资料铺展开来。
纸页上的符号、线路与分子模型在火光映照下微微颤动。
张钹院士伸手按住最上面的一页,目光迅速扫过,眉宇间的皱纹越压越深。
他看得极快,却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将图纸摊平。
“这就是你正在做的事?”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股历经岁月的厚重,“智能人?”
“是的。计划已经启动,但我们卡在心智核心的制造环节。老师,没有纳米织机,我们无法跨过这道门槛。”周黎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不是我,是“我们”。
他在心中想到,但并未说出口。
火光映照下,张钹的面容格外苍老。
他的手指缓缓在蓝图上滑过,停在那颗被标注为“核心”的球形结构上:“天才般的设计……但是黎川,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这东西,一旦成型,它就不再是机器,而是一种……我们无法定义的存在。”
“我知道。”
“这个项目……你没有上报?”
“还没……来得及。”
周黎川的声音有些心虚。
“但这是唯一的路。人类的未来,不可能永远依赖长征那样的格式塔智能。我们需要能真正理解、适应、甚至超越我们的智能。”
张钹静静地看着他,火光在他瞳孔深处闪烁,像是燃尽一生的光辉。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慢慢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银杏枝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落叶铺满青石小径。
“黎川,你还记得我二十年前对你说过什么吗?”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微颤,“技术的极限,在于人类是否能承受它带来的代价。”
周黎川抿紧嘴唇,眼底的倔强与疲惫交织在一起。
屋内一片静寂,只剩火焰劈啪燃烧。周黎川抿紧嘴唇,眼底交织着倔强与疲惫。他低声道:“老师,我别无选择。‘长征’的表现已经超出了预定的边界……那带来的是恐惧。”
“对格式塔思维的恐惧。”张钹替他补上。
周黎川点头,眼神暗沉而坚决:“但是,人类的未来离不开它,离不开人工智能。”
屋内安静得只剩下火焰的噼啪声。张钹的身影在窗前略显孤独,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刀锋般锁住周黎川。
“黎川,想清楚你要做的事。”
周黎川抬起头,眼神坚定得近乎倔强:“老师,我愿意把一切后果都扛在自己身上。您只需给我指一条路。”
火光映照下,师徒二人沉默对视。时间仿佛被拉长,空气中的每一缕灰尘都带着沉重。
终于,张钹长长叹了一口气:“傻孩子,你怎么扛得住。”
他缓缓拿起桌上的手机,手指微微颤抖,按下了熟悉的号码。
“喂,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