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未第一次注意到“觉得你都不”这五个字,是在苏念的草稿本里。
那页纸被揉过又展平,铅笔字迹洇着淡淡的水痕,“觉得你都不”后面跟着一长串被划掉的词——不记得、不关心、不在意、不想要。最后一个没被划掉的词是“需要我”,笔尖在“我”字上顿出一个深深的墨点,像颗没掉下来的眼泪。
那时他们刚在一起半年,正是旁人眼里最黏糊的阶段。林未在设计院做助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苏念在隔壁大学读博,课题间隙总爱绕路来设计院楼下等他。有时林未加班到深夜,出了电梯就看见苏念坐在大厅的长椅上,膝头放着保温桶,里面是温着的银耳羹,见他出来就笑,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
他从没怀疑过苏念的在意。直到那天他借苏念的草稿本记会议纪要,翻到了那页纸。
“这是什么?”林未举着草稿本问苏念时,两人正坐在出租屋里的地毯上,窗外是深秋的雨,淅淅沥沥打在玻璃上。苏念的指尖猛地攥紧了手里的书,书页边缘被捏得发皱,她张了张嘴,最后只含糊地说:“没什么,写论文时随手划的。”
林未还想追问,手机突然响了,是领导催他改图纸。他看了眼屏幕,又看了眼苏念垂着的眼睑,最终还是拿起电脑往书房走:“等我改完这个,咱们再聊。”
他没看见苏念在他转身时,悄悄把那页草稿纸撕下来,揉成一团塞进了垃圾桶。也没听见她轻声说的那句“其实也没什么好聊的”。
后来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
苏念生日那天,林未提前订了餐厅,却因为临时加项目,迟到了两个小时。他赶到时,苏念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的牛排已经凉透了,她没动刀叉,只是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林未一边道歉一边把礼物递过去——是她提过一次的钢笔,他跑了三家店才买到。苏念接过钢笔,指尖碰到笔身的温度,却没像以前那样眼睛发亮,只是轻声说:“谢谢。”
林未以为她在生气,忙解释:“这个项目特别急,甲方明天就要方案,我实在走不开……”
“我知道。”苏念打断他,抬眼看他时,眼底没什么情绪,“我知道你忙,也知道你记得我的生日,可林未,我总觉得……你都不怎么愿意花时间陪我。”
“我怎么不愿意?”林未急了,“我这不是来了吗?礼物我也准备了,你还想要什么?”
苏念没说话,只是低头切了块凉透的牛排,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味同嚼蜡。她想起上周她感冒发烧,给林未发消息说想他陪,林未回“在开会,你自己先吃点药”,直到深夜才回来,带着一身的酒气,倒头就睡。她其实不是要他放下工作,只是想听见他说一句“别担心,我尽快回来”,而不是那句冷冰冰的“自己先处理”。
可这些话,她没说出口。她怕林未觉得她矫情,怕他说“你能不能懂事点”。
再后来,是苏念的博士答辩。她提前一周就跟林未说了时间,说想让他坐在下面,看她穿学士服的样子。林未当时答应得好好的,说一定去。可答辩那天,苏念从早上等到下午,直到她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也没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答辩结束后,她给林未打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里是嘈杂的施工声。“念念,抱歉啊,”林未的声音带着疲惫,“工地上出了点问题,我走不开,答辩顺利吗?”
苏念握着手机,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风从窗户吹进来,掀起她的学士服下摆。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很平静:“挺顺利的,林未,你忙吧。”
挂了电话,她蹲下来,把脸埋在膝盖上,终于哭了出来。不是因为答辩没人陪,而是因为她突然明白,那些草稿本上被划掉的词,那些她一直不敢说出口的“觉得你都不”,其实都是真的。他不是不记得,不是不关心,只是在他的世界里,有太多比她更重要的事,她的期待,她的需要,永远排在后面。
林未是在一周后发现苏念搬走的。那天他加班到深夜,回到出租屋,推开门,发现客厅里苏念的东西都不见了。书桌上空荡荡的,只剩下他送她的那支钢笔,笔帽没盖,笔尖朝上,旁边压着一张纸条。
纸条上的字迹很清秀,是苏念的字:“林未,我走了。不是怪你忙,是我突然觉得,我好像从来都没走进过你的生活里。我需要的不是你偶尔的礼物,不是你迟到的陪伴,是你把我放在心上的在意。可我等了很久,都没等到。以前我总觉得,你都不愿意把时间分给我,后来才发现,你只是不愿意把我放在你的时间里。”
林未拿着纸条,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突然想起很多被他忽略的细节。苏念曾拉着他的手,说想去看新开的画展,他说“下次吧,这周要改图纸”;苏念曾在他加班时,煮了他爱吃的红烧肉,等他回来,他却说“在外面吃过了,你自己吃吧”;苏念曾在他生病时,守在他床边,一夜没睡,他醒来说“辛苦你了”,却没看见她眼底的红血丝。
他一直以为,他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她更好的未来,却忘了,她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未来,而是当下的陪伴,是被在意的感觉。那些他以为的“小事”,那些他总说“下次”的承诺,其实都成了压在苏念心里的石头,慢慢堆成了一座山,让她再也爬不过去。
林未拿着那支钢笔,走到垃圾桶边,突然想起那天苏念揉掉的草稿纸。他蹲下来,翻遍了垃圾桶,却没找到那张纸。他坐在地上,突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被掏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窗外的雨又下了起来,和那天一样,淅淅沥沥的。林未拿起手机,想给苏念打电话,却发现他连她的新号码都不知道。他看着手机屏幕上苏念的名字,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怎么也按不下去。
他终于明白,那些“觉得你都不”的背后,不是苏念的矫情,而是她一次次期待后的失望,是她攒够了的委屈。而他,直到失去了她,才终于读懂了那些被他忽略的情绪,那些没说出口的需要。
后来,林未换了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加班。他会偶尔去看画展,会自己煮红烧肉,会在下雨天想起苏念。他把那支钢笔放在书桌的抽屉里,每次看到,都会想起苏念写在草稿本上的那五个字——“觉得你都不”。
他终于知道,有些在意,不是靠未来的承诺就能弥补的,有些需要,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就像苏念,就像那些被他忽略的时光,都成了他心里永远的遗憾,留在了那个下雨的深秋,再也回不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未偶尔会在街头看到和苏念很像的女孩,会下意识地追上去,却发现不是她。他会站在原地,看着女孩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然后轻轻说一句:“苏念,我现在终于懂了,可你已经不在了。”
他终于学会了如何去在意一个人,如何去满足一个人的需要,却再也没有机会,把这些给那个曾经满心都是他的女孩了。那些“觉得你都不”的遗憾,成了他余生都无法弥补的空缺,像一道永远愈合不了的伤口,在每个想起苏念的夜晚,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