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带着叶怀民走进一片连片的核桃林,指着果树,语气沉重:
“叶书记,仙桃镇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这些核桃树种了七八年,本该是盛产期,可结出的核桃质量太差,收购商要么压价压到成本线以下,要么干脆不收。”
叶怀民看着成品的核桃林,开口说到:“我之前查过资料,说核桃树通过嫁接优良品种,能改善果实质量,你们没试过吗?”
林川心里暗叹叶书记果然做过功课,连忙答道:
“您说得对,嫁接是条路,但现实里的困难有很多。
从去年开始,我就托人找合适的核桃品种,可要么耐旱性差、适应不了咱们这儿的气候,要么挂果率不稳定;
再就是咱们镇的种植面积太大,光需要的嫁接苗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后续雇人嫁接、术后养护的工作量也扛不住;
更关键的是,嫁接后得等一两年才能见效益,这期间的管护成本、农户的生活开支,都是实打实的投入,
而且谁也不敢保证嫁接百分百成功,万一失败了,农户更是血本无归。”
叶怀民听他把问题剖析得如此透彻,心里对林川又多了几分认可。
站起身,望着绵延的核桃林,沉思片刻后问道:“那你们有没有算过账 —— 是留下这些树嫁接改良合算,还是干脆砍掉,改种其他更适合的农作物合算?”
“从长远看,肯定是嫁接合算。” 林川毫不犹豫地回答,
“核桃是长效产业,一旦改良成功,能给农户带来持续收入;
可要是现在砍掉,咱们这儿的土壤和气候,一时也找不到比核桃更适合规模化种植的作物,改种玉米、土豆这些,收益还不够农户糊口。
但眼下的问题是,镇里的财政早就空了,农户更是把家底都投在了核桃树上,实在没力气再扛这一两年的投入了。
现在每天都有农户来镇政府闹,就盼着能有个解决办法。”
“这些情况,你们向县政府汇报过吗?” 叶怀民追问。
林川苦笑一声:“汇报过好几次,想申请一笔补贴,先帮农户撑过这段时间。
可县里说,黑石县种核桃的不止仙桃镇,周边几个乡镇也有种植,要是给咱们镇补贴,其他地方肯定会效仿,县里财政根本扛不住,最后只能把申请压了下来。”
叶怀民缓缓点头 —— 县里的顾虑不是没道理,但放任不管,矛盾只会越积越深。
眉头微蹙:“县里的考量能理解,可也不能就这么拖着,再拖下去,真要出乱子了。”
“是啊。” 林川语气里满是担忧,“要是真闹成群体事件,不仅农户吃亏,后续的工作更难开展。”
叶怀民沉默片刻,抬眼说道:“林书记,你带我去农户家里看看吧,我想跟他们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林川心里顿时一紧,下意识地犹豫了 —— 他怕有些农户情绪激动,说出对县里、对领导不敬的话,反而给叶怀民留下坏印象。
叶怀民看出了他的顾虑,淡淡一笑:“不用担心。
农户们因为这事受了这么大损失,心里有怨气、说几句难听的,都是人之常情,咱们没理由不让人家说。
要是连这点都听不进去,还怎么解决问题?”
林川带着叶怀民和秘书陈浩宇往附近的青山村走,叶怀民特意让司机把车停在路边,没让跟着 —— 他想彻底放下官架子,给农户一个容易亲近的印象。
刚到村口,就见村口聚着一群老人。有人一眼瞥见林川,立刻站起身追问:
“林书记,你可算来了!核桃的事到底咋解决?啥时候能有个准信啊?”
林川快步上前,语气尽量平和:“李叔,您别急,我正帮大家想办法呢。
这位是县委叶怀民书记,今天专门来咱们村调研,就是为了帮大家解决核桃的问题。”
叶怀民跟着上前,从口袋里掏出烟,给在场的老人每人递了一支,态度谦和:
“各位老乡,我是叶怀民。今天来没别的目的,就是想听听大家的难处,了解清楚情况后,咱们一起研究怎么解决。”
可老人们接过烟,却没人点燃,只是用带着怀疑的目光打量着叶怀民,晒谷场上静了下来,没人应声 —— 显然是见多了 “下来看看、说说就走” 的领导,心里早没了期待。
林川见状,赶紧打圆场:“大家放心,叶书记跟以前来的领导不一样,他是真打算帮咱们办实事的,有啥话尽管说。”
还是最先开口的李叔叹了口气,打破了沉默:“叶书记,你想了解情况,那我就和你说说我们的处境。”
“这核桃树种下去七八年,我们就盼着能结果挣钱,可这些年别说赚钱了,连本钱都没回来。
家里的年轻人全出去打零工了,就剩我们这些老骨头在家守着树。
眼下这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 家里人口多的,好歹有孩子在外头寄钱,可那些没孩子在外头的,日子更难。
现在村里谁都怕生病,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不敢去医院,只能硬扛着,怕花钱啊!”
李叔的话像重锤敲在叶怀民心上,攥紧了手里的烟盒,心里满是愧疚 —— 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疾苦,是政府工作的失职。
这一刻,连他之前一直紧绷的 “与煤矿企业斗争” 的弦,都仿佛松了些 —— 比起百姓的温饱,那些权力博弈似乎都变得没那么迫切了。
深吸一口气,语气郑重:“李叔,各位老乡,这确实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到位,让大家受委屈了。
请大家相信,我这次来,不是走形式,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带大家走出这个困境。”
“叶书记,不是我们不信你。” 人群里有人小声说道,“这些年,给我们画饼的领导太多了,可最后啥也没成,都画了好几年了,我们的心早就冷了。”
“我不怪大家不信。” 叶怀民坦然点头,“说再多都没用,接下来各位看我的实际行动就好。”
又有一位老人忍不住说道:“叶书记,您要是真能帮我们,就多上上心。
自从黑石县发现了煤矿,县里的领导就都围着那三个煤矿转,眼里就没别的地方了。
这些年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老样子,没见半点改变啊!”
叶怀民听着这话,能清晰感受到百姓心里的愤怒和对政府的不信任。
但一点都不怪这些老人 —— 这份不信任,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之前一届又一届干部只重 “煤矿政绩”、忽视民生,才慢慢攒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