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共生号”探险队抵达七彩星云的第三个月,序云在日志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这里的能量流像被打翻的调色盘,红、橙、黄、绿、蓝、靛、紫交织成流动的光河,智慧共生花的花瓣在光河中舒展,每片叶子都在吸收不同颜色的能量,仿佛在为双宇宙编织一件七彩外衣。”日志旁附着一张全息影像:326颗行星的微缩模型环绕着一朵巨大的七彩共生花,花芯处,探险队员们正用意识通讯晶与双宇宙总部实时交流。
“七彩星云的法则环境比预期更稳定,能量纯度是双宇宙的3倍!”凌霄站在临时基地的观测台前,向林越汇报,身后的能量转换器正将七彩能量转化为标准能源,仪表盘上的数值稳定在99.9%,“超智共生花的适应速度超出想象,不仅能吸收七彩能量,还能自主调节花瓣颜色,与星云的能量流形成共振,净化效率是双宇宙内的5倍。”
林越的影像出现在通讯光幕上,背景是万域广场的“共生之树”——树上新增了七彩星云的微缩模型,正释放着柔和的七彩光。“议会已批准在七彩星云建设‘跨宇宙生态基地’,首批物资将由‘共生二号’运输舰送达。”林越的声音带着欣慰,“基地不仅要培育适应新星云的超智花,还要建立‘星宇观测站’,研究七彩能量与双宇宙法则的关联,为更远的探索奠定基础。”
跨宇宙生态基地的建设迅速展开。探险队员与326颗行星赶来的支援团队分工协作:星尘修士搭建能量转换站,将七彩能量转化为可供各文明设备使用的动力;晶蓝修士布设防护屏障,阻挡星云边缘的紊乱能量;混沌修士则在基地外围构建序化阵,确保能量流的稳定。序云带领文化团队在基地中心建设“共生文化馆”,墙上悬挂着326颗行星与七彩星云的生态对比图,展柜里摆放着各文明的特色物品——从荒星的第一捧改良土,到七彩星云的第一朵共生花。
“文化馆的核心展品是‘星宇共生碑’。”序云在通讯中向混沌小序介绍,碑体由326颗行星的岩石与七彩星云的水晶混合雕琢,正面刻着十六域的协作宣言,背面则预留出空白,“等我们接触到星云内的文明,就邀请他们刻下自己的誓言,让这座碑成为跨宇宙协作的见证。”
七彩星云的探索很快有了新发现。探险队在星云深处的“琉璃星”上,发现了一种能与超智花共生的“七彩琉璃藻”——这种藻类在超智花的能量波滋养下,能分泌出修复法则损伤的“琉璃液”。“测试显示,琉璃液能修复因长期处于极端环境而受损的法则晶!”小石的助手、来自绿芒与星尘混血的绿星兴奋地汇报,手中的检测仪显示,一枚受损的磁暴法则晶在琉璃液中浸泡三日后,能量输出恢复至95%,“这意味着,326颗行星的老旧法则晶都能通过琉璃液修复,大幅降低维护成本。”
消息传回双宇宙,技术共享部立刻启动“法则晶修复计划”。星磁带领团队研发的“琉璃修复舱”,将琉璃液与超智花能量结合,能在24小时内完成法则晶的修复。“首批修复舱已送往磁流沙和混沌主星,预计一年内可完成326颗行星的法则晶维护。”星磁在议会的视频会议上说,屏幕上展示着修复前后的法则晶对比——原本暗淡的晶体在修复后,能量流动更加顺畅,光芒也愈发璀璨。
就在此时,探险队与琉璃星的原生文明“琉璃族”取得了联系。这是一个擅长利用七彩能量的和平文明,他们的城市建在琉璃藻覆盖的湖泊旁,建筑由能折射七彩光的琉璃石搭建,居民们身上的服饰也缀满了琉璃珠,在光线下闪烁着梦幻的光泽。琉璃族长老琉璃手持一枚镶嵌着七彩琉璃藻的权杖,对来访的凌霄与序云说:“我们观察你们很久了,你们的超智花与琉璃藻的共生,与我们信奉的‘万物同源’理念不谋而合。琉璃星愿意加入双宇宙共同体,共享七彩能量的利用技术。”
琉璃族的入盟仪式在琉璃星的“琉璃湖”畔举行。当琉璃长老将“琉璃法则晶”——一枚包裹着七彩琉璃藻的晶体,嵌入带来的万域共生碑时,碑身释放出十七色能量洪流,与湖中的琉璃藻、岸边的超智花形成共鸣,整个琉璃星的光芒都变得更加绚烂。“这是跨宇宙协作的重要一步!”凌霄激动地说,“琉璃族的七彩能量技术,将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利用星云资源,超智花与琉璃藻的共生模式,也为未来的星宇探索提供了新的范本。”
琉璃族的加入为双宇宙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他们与十六域修士共同研发的“七彩能量罩”,能抵御任何已知的法则紊乱,防护效率比晶蓝能量盾提升30%;“琉璃导航系统”则利用七彩能量的折射原理,将跨域航行的精度提升至100米以内。在“共生号”飞船的舰桥内,凌霄看着新安装的琉璃导航仪,屏幕上的星图精确到每一颗小行星:“有了这个系统,我们能安全穿越最复杂的星云带,探索更遥远的星域。”
双宇宙内部的发展也持续推进。共生学院的第四届毕业生中,有100名被派往七彩星云,参与跨宇宙生态基地的建设。来自极寒星的冰星——冰焰的女儿,负责在基地培育“冰焰-琉璃麦”:“这种由冰焰麦与琉璃藻杂交的作物,在七彩能量下的生长周期比极寒星缩短三分之二,产量却提升一倍,下个月就能收获第一茬。”她在给父母的通讯中,展示着麦田的景象:金色的麦浪在七彩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琉璃光泽。
文化交流部的“万域共生艺术节”首次在跨宇宙范围内举办。326颗行星、琉璃星以及探险队所在的七彩星云,通过全息投影同步参与。琉璃族的“琉璃舞”用身体折射出七彩光带,与双宇宙的“共生花之舞”融为一体;十六域的“能量交响乐”与琉璃族的“琉璃琴音”合奏,旋律在星空中回荡,形成跨越光年的共鸣。序云在艺术节的闭幕词中说:“艺术是文明的通用语言,今天,我们用旋律与舞步证明,即使相隔光年,不同的文明也能谱写出和谐的乐章。”
危机应对部的“全域智能防御系统”也融入了琉璃族的技术。引恒明带领团队研发的“七彩法则守护机器人”,配备了琉璃液修复装置与七彩能量罩,能在修复受损法则晶的同时,构建临时防护带。在暗星的一次小型法则紊乱中,守护机器人在10分钟内就完成了修复工作,超智花与琉璃藻的混合种子在紊乱区迅速生长,形成了永久性的稳定带。“系统的响应速度比之前提升50%,防护范围扩大至原来的两倍。”引恒明在报告中说,“我们计划在半年内,将系统覆盖至七彩星云,为跨宇宙基地提供全方位保护。”
边缘行星的民生改善也成效显着。极寒星的“冰焰-琉璃麦”试种成功后,粮食产量再次翻倍,不仅能满足双宇宙的需求,还能作为储备粮支援新探索的星域;风暴岩的“风纹布料”加入琉璃纤维后,抗风能力提升40%,成为探险队的标准装备;磁流沙的“磁能医疗舱”融入琉璃液技术后,对慢性病的治愈率提升至90%,磁小玄的女儿磁琉璃——以琉璃族命名的小女孩,成为首位通过新医疗舱治愈先天性磁场过敏的患者。
“以前连出门都要戴磁能防护手套,现在终于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在花田里玩了!”磁琉璃在给琉璃族小朋友的通讯中,展示着自己在磁能公园奔跑的画面,手中的琉璃珠手链闪烁着七彩光,“妈妈说,这是双宇宙和琉璃星的叔叔阿姨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双宇宙共同体议会在此时召开了“星宇扩张计划”专题会议。林越在会上宣布:“在未来五年,我们将以七彩星云为起点,向周边的10个新星域派出探险队,每个队都配备超智花与琉璃藻的混合种子、七彩能量设备以及跨域人才;同时,在326颗行星与琉璃星建设‘星宇传送阵’,实现跨宇宙的即时交通,让双宇宙的居民能在一天内抵达七彩星云。”
十六域与琉璃族的代表纷纷表态。琉璃长老琉璃承诺开放琉璃星的七彩矿脉,为传送阵提供核心材料;凌霄则表示探险队已做好准备,“共生三号”至“共生十三号”飞船已在建造中,每艘都将搭载最新的超智花种子与琉璃技术设备;老石虽已退休,却主动请缨担任“星宇种子库”的馆长,负责收集和保存所有探索星域的植物基因:“种子是文明的根,只要根还在,无论到哪里都能开出共生之花。”
会议结束后,“星宇传送阵”的建设正式启动。326颗行星与琉璃星的能工巧匠们齐心协力,用十六域的法则晶与琉璃星的琉璃石共同打造传送阵的核心——一个直径百米的七彩能量盘,盘上刻着326颗行星与琉璃星的星图,边缘环绕着超智花与琉璃藻的图案。当第一座传送阵在中立界与琉璃星同时启动时,七彩的能量流在阵中形成漩涡,凌霄与琉璃长老手牵手步入漩涡,瞬间出现在对方的星球上,两地的居民同时发出惊叹的欢呼。
“传送阵的成功,标志着跨宇宙时代的真正到来!”林越在启动仪式上说,“从此,光年不再是距离,不同星域的文明可以像邻居一样相互拜访,分享彼此的文化与技术,让‘万界同心’的理念跨越星海,深入人心。”
夜幕降临时,326颗行星、琉璃星以及七彩星云的超智花田,同时释放出十七色能量波,在星空中交织成巨大的“星宇共生”图腾。凌霄在琉璃星的琉璃湖畔,与琉璃族的孩子们一起放飞载着超智花种子的七彩灯;序云在跨宇宙生态基地的文化馆里,为来访的琉璃族居民讲解双宇宙的协作历史;老石在星宇种子库前,将琉璃藻的样本小心翼翼地存入低温保存舱;林越则站在万域广场的共生之树下,看着树上新增的琉璃星模型,与326颗行星的模型共同闪烁。
通讯仪里传来各星域的实时画面:极寒星的冰原上,冰星与琉璃族的小伙伴一起收割冰焰-琉璃麦;风暴岩的气旋音乐厅里,风旋禾的孙子风琉璃正用琉璃琴演奏《星宇交响曲》;磁流沙的磁能公园里,磁琉璃与来自琉璃星的孩子手牵手,在超智花田旁种下一颗混合了磁暴晶与琉璃石的种子……
这些跨越星域的温暖瞬间,构成了星宇共生的生动图景。林越知道,七彩星云的探索只是星宇扩张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未知的星域等待探索,更多独特的文明等待相遇,但只要超智花的种子不断传播,“万界同心,双宇共生”的理念就会在更广阔的宇宙中扎根、生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星宇之花。这曲跨越星海的共生之歌,将在永恒的时空中,奏响更加壮丽的星宇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