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初设摊位,药膳遇冷
晨光刚把镇口的青石板路染成浅金色,苏婉清就推着小推车赶到了槐树下。老槐树的枝桠像撑开的绿伞,遮出大片阴凉,正是摆摊的好位置。她按照前一晚的规划,麻利地把旧桌椅摆好,铺上干净的粗布,又从推车里搬出两个陶瓮——一个装着“强身健体粥”,灵泉稀释液混着黄芪、糙米熬煮,开盖时飘出的香气里带着淡淡的药香;另一个装着“安神茶”,合欢花与酸枣仁在灵泉水中浸过,茶汤清亮,泛着浅琥珀色。
周围的摊贩也陆续支起摊子,卖糖葫芦的王大爷把插满红亮糖葫芦的草靶立在旁边,笑着跟她打招呼:“清丫头,第一次摆摊吧?别紧张,咱们这槐树下人多,准能卖得好。”
苏婉清笑着道谢,心里却有点发紧。她深吸一口气,学着其他摊贩的样子,清亮地吆喝起来:“药膳粥嘞!灵泉水熬的强身粥,暖身又补气;安神茶,睡前喝一碗,睡得香!五文钱一份,走过路过别错过!”
吆喝声刚落,几个赶集的村民停下脚步,探头往她的摊位看。一个穿着蓝布衫的汉子皱着眉问:“药膳?是不是苦得很?我可不爱吃草药。”
“不苦不苦!”苏婉清赶紧解释,“粥里就加了点黄芪,喝着只有米香,还有点甜;茶也是,加了合欢花,喝着润口。”
汉子犹豫了一下,又瞥了眼她的摊子,嘟囔了一句“一个弃妇的东西,干净吗”,转身就走了。苏婉清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心里像被针扎了似的——原主被休的事,还是成了别人议论的话柄。
她咬了咬唇,没气馁,继续吆喝。可接下来的半个时辰,路过的人虽多,却大多只是看看就走。有人怕药膳苦,有人嫌价格贵(五文钱能买两个馒头,够一顿饭),还有人听说她是“被休的苏婉清”,眼神里带着轻视,连问都不问就走开。
太阳渐渐升高,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旁边王大爷的糖葫芦卖出去好几串,她的摊位前却还是冷冷清清。苏婉清伸手摸了摸陶瓮,粥和茶的温度都降了不少,她赶紧找了块厚布裹在陶瓮外保温,心里的焦虑一点点冒上来。
“清丫头,要不降价吧?”王大爷看她着急,忍不住劝道,“三文钱一份,先把人气拉起来再说。你这粥看着是好,可大家不尝,不知道味道啊。”
苏婉清摇摇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陶瓮边缘。她不是不想降价,只是这药膳的成本不低——黄芪是她托刘婶从镇上药铺买的,一文钱一小撮;灵泉虽不要钱,却每天限量,她昨晚熬粥用了近一半的量,若是降价,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亏本。更重要的是,她不想用低价拉人气——一旦定了低价,以后再涨价就难了,还会让人觉得她的药膳“不值钱”,坏了长远的口碑。
“谢谢您,王大爷。”她语气坚定,“我这药膳用料实在,五文钱真不贵。再等等,说不定一会儿就有人买了。”
话虽这么说,心里却没底。灵泉的功效她清楚,强身粥喝了能缓解疲劳,安神茶对失眠的人尤其管用,可这些“好”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光靠她嘴上说,根本没人信。她想起现代超市里“试吃促销”的法子,心里动了动,可又有点犹豫——试吃要浪费不少粥和茶,若是试了还没人买,损失就更大了。
正琢磨着,一个穿着青布裙的妇人牵着孩子路过,孩子指着她的摊位哭着要“喝甜水”。妇人停下脚步,皱眉问:“你这安神茶真能睡得香?我家那口子最近总失眠,夜里翻来覆去的,药铺的药又贵又苦,他不肯喝。”
苏婉清眼前一亮,赶紧说:“大娘,我这茶是用灵泉水和合欢花、酸枣仁熬的,一点都不苦,还带着甜味。您要是信得过我,买一份回去试试,要是不好喝,下次您来,我再给您换一份!”
妇人犹豫了半天,摸了摸口袋,最终还是摇摇头:“算了算了,五文钱呢,万一不管用,不是浪费了。”说着,拉着孩子就走了。
苏婉清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的失落又重了几分。她靠在槐树上,看着陶瓮里几乎没动的粥和茶,心里开始反思——是不是她的吆喝方式不对?还是“药膳”这个名头太让人却步?
旁边卖菜的李婶路过,见她没生意,也劝道:“清丫头,不是婶说你,你一个姑娘家,卖什么药膳啊?不如卖点咸菜、腌菜,大家都爱吃,还便宜。”
“李婶,我这药膳是真的好。”苏婉清有点急,“我娘之前咳得厉害,喝了我熬的粥,好多了;我昨天上山崴了脚,喝了点灵泉水,今天就差不多好了。”
李婶撇撇嘴,显然不信:“哪有那么神?你就是年轻,想一出是一出。这镇上的人,都认老牌子,你这新摊子,没个三五天,没人敢买。”
苏婉清不说话了,心里却更坚定了——灵泉的功效是真的,她的药膳也没问题,只是缺一个让大家“相信”的机会。她不能放弃,母亲还等着她赚钱买药调理,她不能让母亲失望。
她重新站直身子,换了个吆喝的说法:“走过路过的乡亲们!咱这药膳粥,不是苦药汤!是能当饭吃的粥,能当水喝的茶!老人家喝了暖身,年轻人喝了解乏,失眠的喝了睡得香!今天第一次摆摊,要是买两份,我再送您一小把晒干的金银花,泡水喝也能清热!”
这番吆喝倒是吸引了几个人驻足,一个扛着锄头的老樵夫迟疑地问:“姑娘,你这粥喝了真能解乏?我这老骨头,每天上山砍柴,回来浑身都疼。”
“大爷,您要是信我,就买一份试试。”苏婉清赶紧说,“我这粥里加了黄芪,还有灵泉水,喝了准能舒服点。要是不管用,您明天来,我把钱退给您!”
老樵夫摸了摸口袋,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算了,我还是买两个馒头吧,实惠。”
看着老樵夫走开,苏婉清的肩膀垮了下来。太阳已经升到头顶,集市到了最热闹的时候,她的陶瓮里,粥还剩大半,茶也只少了一点点。她拿出随身带的干粮——一个硬邦邦的窝头,咬了一口,没什么滋味。
王大爷看她可怜,递了串糖葫芦过来:“清丫头,先吃点甜的,别饿着。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慢慢来。”
苏婉清接过糖葫芦,心里暖暖的,眼眶有点发红:“谢谢您,王大爷。我就是有点着急,我娘还等着我赚钱买药呢。”
“别急,会好的。”王大爷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这孩子实诚,用料也足,就是缺个让人知道的机会。要不……你试试让大家尝尝?先尝后买,大家放心,说不定就买了。”
试吃?苏婉清心里一动。刚才她还在犹豫浪费的问题,可现在看来,不试吃,根本没人愿意买。她咬了咬牙,心里有了主意——与其让粥和茶放凉浪费,不如让大家免费尝尝,就算赚不到钱,也能让大家知道她的药膳味道好、有功效,为以后积累口碑。
她抬头看了看天,太阳还没偏西,还有几个时辰集市才散。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振作起来,从推车里拿出几个干净的小碗,舀了少量粥和茶,放在摊位前,提高声音吆喝:“乡亲们!免费试吃!免费试吃!强身粥、安神茶,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觉得好,您再买;觉得不好,您转身走,不耽误您功夫!”
这声吆喝果然管用,立刻就有人围了过来。一个穿着短打的年轻汉子搓着手问:“真免费试吃?那我尝尝这粥。”
苏婉清赶紧递过一碗粥:“您尝尝,小心烫。”
汉子接过碗,喝了一口,眼睛一亮:“哎?这粥不错啊!一点都不苦,还挺香,喝着胃里暖暖的!”
旁边的人见他说好,也纷纷伸手要试吃。苏婉清忙而不乱,一一递过试吃的碗,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她的“免费试吃”策略,终于起作用了。
可她没注意到,不远处的巷口,一个穿着黑色短打的身影正站在树后,看着她的摊位。萧墨尘刚把山货卖到药铺,路过镇口,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她站在槐树下,额头上沾着汗,却笑得一脸真诚,给每个人递试吃的碗,偶尔被人质疑时,也不恼,只是耐心解释。他想起那天在山上,她掉进陷阱时的慌乱,再看现在她从容应对的样子,眼神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柔和。他没上前,只是站在巷口看了一会儿,直到看到有人开始掏钱买她的粥,才转身,背着弓箭,消失在巷子里。
苏婉清忙着招呼客人,没发现巷口的身影。她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有人试吃后当场掏钱买,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她要靠灵泉药膳的真功效,留住这些客人,慢慢积累口碑,让她的摆摊事业,真正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