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地坐上青州牧之位,刘衍并未志得意满,反而深感责任重大。他深知,青州虽暂时平定,但根基并不牢固。连年战乱加之黄巾肆虐,民生凋敝,田地荒芜,水利失修,潜在的危机如同暗流,随时可能将看似稳固的统治冲垮。尤其是他脑海中关于未来数年中原将爆发大规模旱灾蝗灾的记忆,更是让他心生紧迫。
“内修政理,外备强兵”,这八个字成了青州牧府的最高行动纲领。在贾诩、苏婉以及新近征辟的一些熟悉青州事务的寒门士子(如孙乾、简雍等,虽非顶级大才,但处理实务足够)的辅佐下,一场旨在夯实根基、应对未来危机的宏大建设,在青州六郡全面铺开。
兴修水利,以御天时
刘衍将兴修水利置于首位。他以州牧府名义,下达了《劝农修水利令》,将水利工程的修缮与新建,提升到关乎青州存亡的战略高度。
“文和,元卓(孙乾字),你二人总领此事。”刘衍在州牧府会议上郑重交代,“动员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州郡县三级官吏,必须深入乡里,督导水利。所需钱粮,由州府统筹拨付大部,各地豪强富户,亦需按田亩多寡‘捐输’助力,可许以未来灌溉优先之权。敢有阻挠、怠工者,无论官绅,严惩不贷!”
具体工程上,刘衍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提出了明确方向:
· 疏浚河道: 重点整治黄河下游分支(如济水、漯水)以及境内主要河流,加深加宽河道,清除淤泥,修筑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的同时,也为蓄水抗旱打下基础。
· 修复陂塘: 组织人力大规模修复前朝(如西汉)修建但因战乱年久失修的陂塘、水库,利用丘陵地势,蓄积雨季山水。
· 开凿沟渠: 以修复的大型陂塘和河流为水源,规划开凿辐射周边农田的灌溉渠系,力求将水引到更多的田亩。尤其强调在平原、乐安等产粮区,构建完善的渠网。
· 推广翻车(龙骨水车): 令匠作营加紧制造和改进翻车等提水工具,优惠售予或租借给屯田户及自耕农,用于从低处向高处引水灌溉,提升抗旱能力。
整个青州,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无数民夫在官吏的组织下,挥汗如雨,清理河道,夯实堤坝,开凿沟渠。虽然辛苦,但州府不仅提供口粮,还有少量工钱,并且承诺水利修好后,自家田地能优先得到灌溉,因此民众积极性颇高。苏婉统筹后勤,确保了物资钱粮的供应,使得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鼓励农桑,广积粮秣
水利是基础,农业则是根本。刘衍大力推广他在平原县已见成效的“屯田制”,将其扩展到全州范围。将无主荒地、抄没的逆产,大量分配给流民和退伍的老兵(愿意务农者)进行屯垦。提供种子、农具,并减免初期赋税。
同时,引入“代田法”、“区田法”等更加精细的耕作技术,由州府派出“劝农官”下乡指导。鼓励种植耐旱作物,如桑、粟、豆等,并推广冬麦种植,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粮食总产量。
为了积累战略储备,刘衍下令扩建各地官仓,并以“平准”为名,在丰年或粮价低时,由州府出钱收购粮食储存,以备荒年战事。青州沿海,盐利丰厚,刘衍亦设立盐官,统一管理盐场,所得利润大部分投入府库,作为建设与军费的重要来源。
精兵简政,募兵五万
在贾诩的建议下,刘衍对州郡行政体系进行了初步整顿,罢黜了一批昏庸无能、贪腐或与地方豪强勾结过深的官吏,提拔任用有才干的寒门士子,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一定程度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州牧府)集权。
与此同时,扩军计划紧随其后。凭借青州牧和镇东将军的职权,以及平定黄巾的威望,刘衍发布了募兵令。
“征兵五万,优中选优!”刘衍对关羽、张飞、张辽等将领下令,“以原平原营八千精锐为骨架,以此次平定青州过程中表现优异者为基层军官,面向全州招募勇健之士!待遇从优,军功授田!”
募兵并非盲目追求数量。刘衍强调:
严格筛选: 优先招募农家子弟,身家清白,体魄强健者。地痞流氓、心术不正者一律不收。
明确编制: 新募兵马将严格按照“春秋营”(重步兵、刀盾手)、“枪兵营”(长枪、长矛突击步兵)、“弩兵营”(装备改进型“青州弩”)、“斥候营”(轻骑、侦察)以及正在筹建的“工兵营”(负责筑城、器械、架桥开路)等专业兵种进行编练。
强化训练: 依旧沿用并完善那套行之有效的练兵之法,由关、张、辽等大将分领,日夜操练,务必使新兵尽快形成战斗力。
暗卫织网,洞悉四方
张辽统领的暗卫,也随之将触角延伸至青州全境,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兖州、冀州、徐州等周边地区的渗透。不仅监控外部势力动向,也内部监察官吏、军队,确保刘衍的政令畅通和统治稳固。
短短半年多时间,在刘衍强有力的推动和相对清明的治理下,青州呈现出与周边州郡截然不同的景象。河道畅通,陂塘蓄水,田野重现生机,新兴建的军营中操练之声震天动地。尽管距离真正的富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根基已然夯实。
贾诩站在修缮一新的州牧府高台上,望着城外欣欣向荣的景象和远处尘烟滚滚的新兵校场,对刘衍低声道:“主公,水利兴,仓廪渐实,精兵初成。大旱若至,我青州或可独善其身,甚至……借此吸纳流民,更进一步。”
刘衍目光深邃,点了点头。他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天灾,更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诸侯割据中,拥有最强硬的拳头和最厚实的本钱。
青州,这台战争机器,正在他的意志下,悄然成型,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