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穗重圆年间,有个淮江人以捕鱼为生。
某一天,淮江人划着小舟顺着淮江顺流而下,途中进入一条支系小溪,往前划行,忘了路途有多远,忽然见两岸生起一片幽蓝花丛,沿着两岸几百步以内,其间没有别的草木。
淮江人心生疑惑,近岸伸手取下一朵,花朵娇嫩无瑕,能透光,恍如不若此世之物。寥寥几息,花朵便化为一滩幽蓝水渍。
渔人顿感惊异,连忙驾船向前划去,想要走出这片花田的尽头。
行至晌午,溪道渐窄,幽蓝花田并无一丝一毫减少的迹象。
待溪道减至约一舟宽,渔人便见有一山拦路,溪水自山中小洞口处流入。洞口处隐隐有光亮。
渔人划船靠近,从小口入,起初洞口很狭隘,仅通一舟一人而已,划行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溪道渐宽,水深成河。
渔人划出洞口,乃见身处一长直河道,河道两岸青石砖堆砌修缮,河流延伸到不知何处。
河道两岸,房屋整整齐齐,细细望去,而样的建筑林立,空气中餐馆的饭菜气、药馆的药材味、私塾的书卷气交相辉映,再向河岸远方望去,有平坦宽阔的肥沃土地、通明如镜的清澈池塘、葱葱郁郁的桑树竹林。两岸,来来往往的行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与外面世界的人别无二致,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鸡鸣和狗吠也接续不断,不绝于耳。
其人见渔人面生,便招呼渔人靠船登岸,问他是从哪来,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便把渔人请到自己家,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人们听说从外面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围观。
他们说自己的祖先在战乱年代受人指引来到此地躲避战乱,与妻子儿女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也便不问外界。渔人一打听,果然无人知晓过往朝代之事。于是这个渔人一一给他们讲述他所知道的事情,众人听了无不惊叹惋惜。其余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中,纷纷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其中有一人,竟从袖口中直接取出菜肴美酒邀渔人共饮,渔人大惊,却见周围人对此仙法皆不以为怪,细问之下,乃知此地仙人与凡人共居,其中亦有不少身边亲朋好友得道成仙之人。渔人连连感叹。
渔人居住了几天,信念家人亲朋,告辞离开。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情不值得跟外人说啊。”
渔人驾船而出,将此事告与亲朋好友,众人无不以为渔人胡言乱语,见无人相信,渔人也便不再提及此事。
几年之后,战争爆发,渔人所居住的地方遭到了波及,乃想起此幽蓝之境,携妻女、率亲朋,寻此洞口,复入此世外之地。
幽蓝境中有之前见过渔人的人,久别又见无不高兴欢迎。渔人向众人诉说了自己正遭受战乱之苦,那些人又无不感慨惋惜。
渔人与其亲朋好友在幽蓝境安下身来,依旧以捕鱼为业。
战乱年间,又有许多人像渔人一样来到这幽蓝境。幽蓝境的人也一一接纳了他们。
之后,多年无事。
恰逢一天,有一人误闯入幽蓝境,渔人听其所说,战乱已经结束。
渔人已年迈,时日无多,思乡心切,与家人商议过后,乃离开幽蓝境,以求落叶归根。
渔人出去后,一日在茶摊喝茶时,又复提及此事,正巧茶摊主人是个喜好志怪之事,爱舞文弄墨之人,将渔人所说之事写为《幽蓝境记》,传于后世。
后世北阴有个叫刘洪的人,是位清高的隐士,见到《幽蓝境记》,兴致勃勃地打算去寻找,按照书中记载,果然得见那一片幽蓝花田,刘洪心生喜悦,驾舟寻得入口,急入。
进入幽蓝境,乃见河中水浑浊不堪,阴冷细雨绵绵落下,抬头便见阴暗天日绵延几里不绝。
刘洪行至岸上,见四周房屋早已破败不堪,不见人气。瓦砾之间青苔遍布,水汪之中藻荇交横,想已多年无人居住。
极目远眺,又见田间杂草丛生,池塘浑浊如墨,桑林良莠不齐。
见此景,刘洪心有不甘,寻得一较为完整的房屋决定暂住几日。
阴雨绵绵不见停歇,直至夜晚,忽闻一哼吟之声传来。
歌声细微,与雨声辉映,莞尔绕梁,属引凄异。
刘洪冒雨寻找歌声源头,却连续三晚未果。
接连淋雨,身上阴湿,刘洪染得风寒,不得已离开幽蓝境。
刘洪按《幽蓝境记》记载,来到了幽蓝境,却不见当年人所见之景,不觉心中苍凉,顿感物是人非,人生须臾。
其出去后,根据《幽蓝境记》的记载,又书了一篇《幽蓝境后记》,记中详细描述幽蓝境现今的破败荒芜,读者无不唏嘘不已。
而刘洪在幽蓝境中感染的风寒未能治愈,反而愈发严重,几日后便病逝而去了。
刘洪病逝后的几年间,不断有读到《幽蓝境记》与《幽蓝境后记》的人前去寻找幽蓝境,却只见幽蓝花田,不见山中洞口。
再之后的几年,连幽蓝花田都无处找寻,幽蓝境彻底消失不见。
后世人寻不得幽蓝境,便渐渐以为此地为志怪传说,不再找寻。
洺朝大儒刘子明读得《幽蓝境记》与《幽蓝境后记》,乃感慨两文同写一地却见不同之景,将两篇稍加改动,合为一篇,同称《幽蓝境记》。
自此,《幽蓝境记》经由大儒下笔,在民间文人墨客之间迅速流传,“幽蓝境”也成了文人墨客喜爱的意象,有“物是人非,岁月无情”之意。
幽蓝境自此便只存于《幽蓝境记》,那处与世隔绝之处渐渐不再被世人所找寻,只是空被世人所向往。特别是在战乱的时候,总有人希望自己也能寻到那处安身之地。
只是,幽蓝境似乎也同世人一般将自己遗忘了。
或许之后还有人尝试过寻找幽蓝境,
但再无人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