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秋。夷洲(台湾),基隆港。
此时的基隆港,经过近三年的经营,已初具规模。港口设施不断完善,岸上建起了营房、仓库、工坊乃至开垦出的片片农田,俨然一个繁荣的海外据点。甘宁作为此地镇守使,不仅巩固了与北部土着部落的关系,更不断派遣船队向南北探索,绘制海图,清剿零星海盗倭寇。
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正在逼近。
原来自官渡之战后,曹操虽忙于平定河北,但对南方亦未放松警惕。他深知孙策未死,江东势力在“黄英”的帮助下蒸蒸日上,尤其是水师与海外开拓,更让他隐隐不安。为牵制江东,他采纳谋士建议,暗中资助、鼓动了一些流亡海上的势力给孙策找麻烦。其中最大的一股,便是当年吕布败亡后,其部分不愿降曹的残部,在部将侯成、宋宪(历史上此二人叛变,此处可设为假意叛变实则率部分心腹携吕布家眷及少量宝藏突围)的带领下,纠合了一些水匪,盘踞在夷洲以南的一些岛屿上,势力不容小觑。
吕布本人,历史上已于建安三年(198年)在下邳被曹操擒杀。但在此平行时空,我们可以稍作调整:假设吕布在下邳之战中重伤坠城,侥幸未死,被心腹拼死救出,但因伤势过重及内心傲气受挫,一度销声匿迹,暗中养伤。直到听闻旧部在海外闯出一片天地,才悄然南下,重新整合了这股力量。此时的吕布,年近四旬,勇武或许因旧伤和年龄稍逊于巅峰,但那股天下无双的霸气与戟法犹在,且因屡遭挫折,心性更加阴沉狠厉。
他得知江东在夷洲建立了据点,且此地物产丰饶,位置关键,便起了夺取之心,作为他卷土重来的根基。于是,他亲率数十艘大小战舰(多为缴获或粗制滥造),精锐千余人,直扑基隆港!
警报传来时,甘宁正与驻港的“金鳞”工匠头领商讨港口防御设施的加固方案。闻听“吕布”旗号,甘宁先是一惊,随即勃然大怒:“三姓家奴!安敢犯我疆土!”他当即下令全军备战,港口进入临战状态。
消息通过快船,迅速传回秣陵和荆州。
孙策闻讯,拍案而起:“吕布?!这厮竟然未死!还敢觊觎我夷洲基业!公瑾,我当亲率大军前往征讨!”
周瑜却相对冷静:“伯符稍安。夷洲有兴霸镇守,港口防御亦非昔日可比。吕布远来,舟师疲惫,未必能轻易得手。况且,”他看向一同接到消息的月英(黄英装扮),“黄小弟似乎早有预料?”
月英神色凝重地点点头。她通过情报网,对南方海域的这股吕布残部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吕布本人竟然还在,而且会选择此时大举来犯。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
“伯符兄,公瑾兄。”月英沉声道,“吕布骁勇,天下皆知,不可轻敌。然其仓促来攻,利在速战。夷洲港防坚固,兴霸将军善战,只要稳守几日,待其锐气渐失,援军抵达,便可反攻。小弟愿即刻前往夷洲,一则助兴霸将军守城,二则……若有机会,当亲自会一会这虓虎!”
孙策和周瑜皆是一怔。他们知月英有武艺在身,更兼诸多神奇手段,但亲自对阵吕布?这未免太过凶险!
“不可!”孙策断然拒绝,“黄小弟,你乃我江东瑰宝,岂可亲身犯险!那吕布何等人物……”
月英却目光坚定,打断道:“伯符兄,我知轻重。正因为吕布骁勇,寻常将领难敌,我才更要去。我自有保命与制胜之法,绝非逞一时之勇。请兄与公瑾兄信我!”
看着她眼中不容置疑的自信,周瑜沉吟片刻,对孙策道:“伯符,黄小弟非常人,或真有应对之策。可令其随第二批援军同往,于幕后筹划,非到万不得已,不必亲身临阵。”
月英知道这是周瑜的稳妥之策,也不坚持,点头应允。但心中已下定决心,必要与吕布一战,不仅要解夷洲之围,更要借此战,让“黄月英”之名,威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