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的喜讯如同最和煦的春风,让顾晏舟和苏晚的生活浸润在甜蜜的期待中。然而,这对伴侣并未因此停下脚步,将彼此禁锢在家庭的方寸之地。相反,苏晚的孕期,成为了他们另一种形式的“并肩作战”。
孕早期的妊娠反应过去后,苏晚的身体状态出奇地好。她没有像顾晏舟最初担心的那样安心静养、与世隔绝,反而以一种更从容、更智慧的方式,继续参与着他们共同的事业。
顾晏舟将书房彻底改造,增加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孕妇专用座椅和脚凳,确保苏晚长时间坐着也不会劳累。巨大的显示屏被分割成数个区域,一边是“晨曦之城”的3d规划模型,一边是“寰宇基金会”的项目进度看板,还有“未来生命科学院”的课程设计界面。
每天,顾晏舟处理完集团核心事务后,便会回到书房,与苏晚一同工作。
在“晨曦之城”的规划上, 苏晚因为自身孕育生命的体验,对“生态”与“人文”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她坚持在首期示范社区中,增加更大比例的无障碍设计、全龄友好的公共空间以及覆盖孕产妇和婴幼儿的专属健康管理中心。
“城市不应该只是冷硬的建筑和高效的系统,”苏晚抚着微隆的小腹,对顾晏舟说,“它更应该是一个能滋养生命、让每一个居民,从孕育到终老,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的有机体。”
顾晏舟深以为然,立刻让设计团队按照她的思路进行修改。他还根据苏晚偶尔因为孕期体内激素变化而产生的情绪波动,特别要求在社区规划中加入更多的绿色疗愈花园和情绪疏导空间。
在“寰宇基金会”的工作中, 苏晚的关注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她推动基金会增设了“母婴健康与中西医结合”专项研究基金,重点支持关于孕期营养、产后康复、婴幼儿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研究。
一次,在评审一个关于“针刺辅助缓解妊娠期焦虑”的项目时,苏晚凭借自身感受和医学知识,对实验设计的细节提出了关键修改意见,让在场的专家们都赞叹不已。
对于“未来生命科学院”, 苏晚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她认为,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应该从教育之初就植入。她亲自参与设计了面向低龄学生的“生命启蒙”通识课程模块,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从细胞到宇宙、从中医阴阳到现代基因的生命奥秘。
顾晏舟则完美地扮演着“执行官”与“守护者”的角色。他将苏晚那些充满灵感和人文关怀的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项目计划、预算方案和资源调配。他动用“星网”的信息能力,为她的各项决策提供最全面的数据支持。同时,他严格把控着她的工作节奏,定时提醒她休息、散步、补充营养,绝不允许她有丝毫劳累。
有时,深夜的书房里,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顾晏舟在处理着最后的文件,苏晚则靠在舒适的躺椅上,盖着薄毯,就着柔和的灯光阅读学院学生的创新计划书。她看到精彩处,会轻声念出来与顾晏舟分享,两人便就着某个跨学科的点子讨论一番,思维的火花在静谧的夜里悄然碰撞。
他们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冲锋陷阵、直面刀光剑影,但这种于细微处共同创造、相互支撑的“战斗”,同样充满了力量与温情。
苏晚的孕期,没有成为她事业的休止符,反而因她独特的视角和体验,为他们共同追求的蓝图,注入了更多生命的温度与人性的光辉。而顾晏舟,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着如何成为一个更细腻、更懂得倾听与支持的伙伴。
他们依旧在并肩作战,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也为了他们即将出世的孩子,能够降生在一个由他们亲手参与创造的、更温暖、更健康、更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