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吃着枣子。
寻思这枣儿挂在树上,入了冬,吸天地之气,水份渐减,甜度渐增,自然好吃。
同是这个道理,大白菜、鸡蛋儿自然也好吃,。
宝钗只是奇怪。
这黛玉儿,咋懂得农事儿!
忽然想起大观园里,姐妹们作诗时。
记得黛玉,作过“一畔韭菜绿”的诗句。
能作出“一畔韭菜绿”。
还能荷锄去葬花的林黛玉。
懂农事,似乎也不稀奇了!
宝钗心里笑道,这林丫头,倒安心做起了农妇!
鸳鸯带着两人,走向贾母的住处。
此时,老太太、王夫人几个。
也都坐在厅上闲话。
鸳鸯进门笑道:“老太太、太太,快看谁来了!”
老太太、王夫人两个,看到宝钗,俱是吃惊。
转而惊喜。
瞧宝钗这衣着气度,过得不差。
原有的担心,都变成开心了。
贾母欢喜得站起来,向宝钗走来。
老太太起身了,自然个个都起身。
随老太太走向宝钗。
宝钗看到厅上人。
都向她这边走来。
瞧着老太太、王夫人等。
身上虽无绫罗绸缎。
却也都穿着细布棉服。
个个脸色红润,气色颇佳。
看着这日子,也不算太差呀。
宝钗赶忙上前,先向贾母、王夫人请了安。
忙扶着贾母回榻上坐下。
老太太、王夫人两个,见了宝钗确实欢喜。
尤其是王夫人,一直担心宝钗娘俩个吃苦。
想着而今这日子,再无娘家的嫁妆加持。
若要去贴补娘家亲戚,动的是贾家财物,脸面便没了!
现在看宝钗穿戴不差。
知道日子应该过的不错。
寻思娘家亲戚,日子过的好,我在婆家方有脸面。
日子艰难时,不连累彼此,还能相互扶持,真乃幸事!
王夫人一扫往日烦恼。
拉过宝钗坐到自己身边。
王夫人显得亲切而又开心。
向宝钗说道:“当初,我们狼狈出城,也顾不得你们,等安顿下来,我一直担心你们呢,现在瞧着你这个样儿,应该过得还行,这个好呀,我可真的放心了!”
宝钗说道:“我和母亲,也一直焦心你们。”
想起妈妈说的梦。
说太太过的多么潦倒。
宝钗瞧着王夫人的脸,比在府里时,多了红润,多了亲和,还多了从容。
貌似活得比在府里时,还自在些。
宝钗哪里知道,府里规矩多,和贵族之间走动多,时不时,还要去宫里拜会。
害怕失礼落人口舌,整天地都得端着。
在乡村里,则自在多了。
庄上贾母老大,贾政老二。
剩下的便是刑夫人,和王夫人两个为长了。
这种日子,自然不担心落人口舌,过得自在从容了!
宝钗不懂呀!
只寻思妈妈做的梦,真如古人言,梦果然是反着来的。
宝钗向王夫人笑道:“我们听得别人闲言,妈妈和我,都担心得了不得。”
那边鸳鸯已经告诉贾母。
宝钗还带来两车穿的吃的。
贾母听宝钗向王夫人说,姨妈也担心他们。
很是感动。
寻思这是姨妈,听人说我们被赶出城去,怕我们挨冻受饿呢。
凑了银子,买东西来接济我们。
这样的亲戚,才是真地难得。
贾母向宝钗说道:“听鸳鸯说,姨妈还给我们备了两马车,吃的穿的,真是难为姨妈想着我们,你们现在怎么样了?孤儿寡母生活不易,亲戚心里有就行了,何必费那银子呢!”
宝钗听贾母说,孤儿寡母不易。
寻思自个的家业,不可张扬。
亦不必告难。
宝钗便向贾母说道:“我们家还好,二哥哥帮着保住了当铺的营生,虽比不得从前,生活也还不难!”
王夫人叹道:“都比不得从前了,哪里敢和从前比,不过,比起一无所有,我们也算自足了!”
宝钗瞧着老太太的气色。
比以前还好,似乎还年轻几岁。
这日子貌似不难。
好像还挺舒适。
宝钗心里好奇。
和前世变化,咋地天上地下。
正说着话,迎春来了。
身边还跟着惜春。
宝钗见到这两个。
心里吃惊不小。
迎春前世此时,已经入土了。
现在却活生生地站在面前。
还有惜春,不是应该去了馒头庵,咋会在这里!
宝钗和迎春、惜春两个,见了礼。
惜春看着宝钗笑道:“宝姐姐,你明年再来,就能见到二姐姐的孩儿了!”
宝钗迷惑。
迎春还有了孩子。
这孩子是孙绍祖的?
想着肯定是孙绍祖的啦。
迎春是个懦弱的人。
除了孙绍祖这个男人。
哪里还敢有别的男人!
宝钗心道,有点意思了!
前世孙绍祖封侯。
却终生无子,算是绝后了!
现在迎春,竟然怀了孙绍祖的孩子。
如此想来,前世孙绍祖打死迎春。
竟然是一尸两命!
孙绍祖绝后,倒也是报应了。
宝钗连忙起身,恭喜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