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星期天,苏建国和冯巧两人商量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朱家、林家和马家的人,都来家里吃饭。一方面是想对这段时间,几家人对自家一家的关照,稍微表达谢意;一方面和大家分享冯巧找到亲人的喜悦;还有就是给马良材饯行。
因为最后这个原因,苏建国还特意对林国喜说:“林老表,麻烦你帮我跑一趟,请你爸妈也来一起吃顿饭。”
林国喜表示不解:“他们不会来吧?”
苏建国解释说:“我这不光是为了感谢他们对我们一家这些年的关照;主要是因为你们父子俩都是从部队回来的,巧儿大哥一家也是部队上的。等这场仗打完他们应该也会跟良材一起回来,这说不定还都是认识的人呢;还有这两天良材就要回部队上前线去了,我们顺便给他饯行,预祝他们凯旋归来。”
林国喜听了这话,马上说:“那行,我去喊,只要说是关于部队上的人和事,我爸肯定会来的。”
林国喜去水库湾接来了林学明和文玉芬。这样一来便坐了热热闹闹的三桌人。大人们男的一桌,女的一桌, 玉秀一看孩子们这桌,算上自己在内就有九个人,于是也跑到了大人一桌,和鲁明华坐在了一起。
冯巧先跟大家介绍冯纤,微笑着说 :“这是我的亲侄女儿纤纤,当年我大哥参军去了部队,我们又搬了家,没想到我妈在路上就生了病,搬去新家后没过多久,人就不在了。”
稍稍停顿了一下,冯巧压了压情绪接着说:“我那时还不到十二岁, 我爸爸怜惜我年龄太小, 经人介绍娶了继母。本想着继母无儿无女会对我好的,却不想趁我爸出门在外,继母和别人勾搭成奸了,哄骗我说:我爸爸和我大哥都死了,还连尸骨都找不到了 。”
冯巧的眼泪还是涌出了眼眶,冯纤紧握住她的手,无声安慰。
冯巧掏出手帕抹去泪水,接着说:“继母哄着我死命干活不算,还趁着我伤心的时候,两个人联合起来,想方设法的想逼我嫁给一个二流子,幸好被我知道了,我趁着他们不注意,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
桌上的女人们都红了眼眶,为冯巧可怜的遭遇,心里对那个继母恨得牙根痒痒。
尤其是鲁明华,没想到冯巧和她当年的境遇如此相似,都是一样的苦命人呐!
冯巧停了好一会儿,才语带哽咽的说:“我爸回来找不到我,又气又急,不过三年时间也去世了。留下我和哥哥兄妹俩,就这么失散了二十几年。”
看着众人都用怜惜的目光望着自己,冯巧的心里不由一暖,于是缓缓的展开了笑容,声音虽还有点轻微颤抖,但语气却要轻快些了:“老天保佑好在现在,我终于和纤纤相认了。”
冯巧这话说完,大家的心情也都跟着和缓了许多。冯巧给冯纤正式的介绍每一个人;冯纤也微笑着跟每一个人打招呼, 桌上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冯巧笑着对鲁明华说:“说起来这事儿啊,得多亏了明华,要不是明华看见小毅和小五长得相像,可能大家都不会注意到这个事儿。 那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相认了。明华,谢谢你!”
玉秀也跟着说:“明华婶婶,谢谢你!”
冯纤听从冯巧的教导,顺着马良材的称呼说:“明华嫂子,谢谢你!要不是你眼力好,我爸爸恐怕真的要遗憾一辈子了。”
男的一桌苏建国也在跟大家讲这段奇妙缘份,众人也是听得唏嘘不已。
林学明却在听闻马良材的岳父姓冯时,心中不禁生出了莫名的期待,他急切地问道:“你岳父叫冯什么?”
马良材很顺口地回答道:“我岳父叫冯昭!林叔,怎么了?”
林学明闻言,恍如梦中般愣住了,只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众人都不禁心生疑惑:难不成这两个人之间,还真的认识?
过了好一会儿,林学民像是如梦初醒似的,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极具感染力,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觉心情舒畅、欢喜不已。
“这真是太有缘了!”林学明开心地大声感慨说,“冯昭,我的好兄弟啊!我怎么也想不到,咱们这辈子还会有机会见一回面啊!”
原来,林学明手中那根乌木杆儿的烟袋,正是冯昭所赠。那可是一件从国民党高官手中缴获的珍贵战利品,当时的冯昭还年轻,自己并不抽烟,于是便将这根烟袋送给了林学明。
也是因为那一场仗,林学明的腿受了伤,不得不退伍回家。自那以后,两人便失去了联系,林学明也一度以为他们此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日。
可谁能料到,今日竟会有如此巧合,让他得到了冯昭的消息,这使得林学明不禁感慨万千。从今天起他就可以期待着未来某一天,能够与冯昭再次相聚,共叙往昔情谊。
林学明这一番话,让满院子的人都惊叹连连,一时间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说没想到竟有这么奇妙的缘份。
苏建国笑着听大家感叹完后,对大家说:“这可真是太好了,等良材回去跟大哥一说, 这里有他的老战友。那他肯定也高兴得不得了,说不定来咱们这儿,腿脚都迈得勤快些!”
说完忍不住哈哈大笑,满院子顿时笑声一片,传出老远。
好一会儿,大家的笑声才止住了,马良材激动的说:“姑父说得对!林叔,等我回到了部队,把您的消息告诉岳父,他一定很高兴的。”
林学明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期待。饭桌上的气氛变得轻松愉悦,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
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又聊了很久。林学明讲起他和冯昭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人热血澎湃。
林学民笑着问马良材:“你岳父现在在部队是不是混的很有出息呀?”
马良材也笑着回答,说:“我岳父现在是我们团的团长,我们团很厉害的,我岳父带兵可是很严的。”
林学民说:“我开始就很看好他,那时候小小年纪就特别能吃苦!”
在林学民的记忆深处,冯昭年轻的身影依然清晰。他回忆起与冯昭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感慨。
冯昭这个人啊,可以说就是一个天生的战士。他的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能够在瞬间洞察出复杂局势中的关键所在。而且,他的勇气更是令人钦佩,面对再危险的敌人也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无论是身处怎样棘手的困境,还是遭遇多么凶狠的敌手,冯昭总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精准的判断,然后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这种当机立断的果敢,使得林学民多次跟他一起成功脱险,最后化险为夷。
不仅如此,冯昭还是个极其聪明且能干的人。在部队组织学习的时候,他总是比其他人更加勤奋刻苦,追求进步。对于军事知识的理解相当深入,并且能够巧妙地将所学到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战斗中去,这一点让首长们对他赞不绝口。
然而,真正让林学民对冯昭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对待战友和敌人爱憎分明的态度。当面对敌人时,冯昭简直就是冷酷无情的杀神,毫不手软。他说:“必须把他们给打怕了,打残了才行。但凡给他们留下丝毫喘息的机会, 他们就不会汲取教训,总想着卷土重来,就像赖皮狗一样!”
但他对待自己的战友,却是情深义重,好几次都舍命去保护身边的战友。
冯昭曾经跟别的战友说:“别看我跟林学民同志年龄相差一大截儿,我们可是忘年交!”
聊着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时间过得飞快,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
冯巧把剩菜热了一热,又重新炒了几个菜,大家说笑着又接着吃晚饭。饭后鲁明华带着两个孩子和朱家一大家子,才意犹未尽的纷纷散去。没办法,大的孩子要写作业;小的孩子困了要睡觉。
林国喜走在最后,他拉住了马东升说,有话要跟他说。他还想把他爸林学明也留下来。
林学明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事,你们几个人说吧,我跟你妈先回去了。我今天太高兴了,这会儿感觉人有点困,你们几个好好商量着办吧!”说完就陪着文玉芬回水库湾了。
马东升知道林国喜要说农村经济改革的事,他也很想说说这个事儿。
马良材和冯纤本想多留一会儿,马毅却在马良材怀里打着哈欠,嘟囔着说:“爸爸,小毅瞌睡来了,想要睡觉了!”
王素娥见状,笑着说道:“你们再玩一会儿吧,我带小毅回去睡觉。”说着,就伸出手去,想要接过马毅。
可能马毅已经敏锐的感觉到了,即将要与爸爸长时间的分别。到底是小孩子,瞌睡虫一来,就不免跟着闹起了情绪。他紧紧抱住马良材的脖子,不肯松手,嘴里还喊着:“我只要爸爸抱我!”
冯巧见此情形,也不好再挽留,只得送他们回去。一路上,几个人边走边聊,话题不断。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马家门口。
直到王素娥邀请冯巧说:“孩子他姑,到家里坐一会儿吧。”
冯巧这才如梦初醒,连忙笑着推辞:“不了,不了,我还要回去收拾碗筷呢。两个孩子要写作业,明天还要上课呢。”
冯纤说:“姑姑,我送送你吧!”
冯巧赶忙摆手,笑着说:“不用啦,不用啦,张郎送李郎,送到大天亮,可别闹啦!”
几个人听了,都笑成了一片。
冯巧回来时院子里已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了。三张桌子也放回了原来的地方:一张在街沿上;一张在厨房里;还有一张摆在堂屋里,这会儿苏建国、林国喜、马东升正坐在一起,谈论如何发家致富呢!
冯巧直接进了厨房,没想到孩子们把厨房也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了。玉芳一个人坐在灶门前,手里拿着课本,正在轻声的背诵呢!
冯巧不用问也知道,玉秀一定带着玉凤去洗澡了。她对玉芳说:“老二,你去忙你的,等会儿把澡洗了,好早点休息。我来烧点开水,给你爸他们泡点茶去。”
玉芳答应着走了,冯巧坐在灶间,往灶膛里又添了一把柴, 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冯巧的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平静。短短几天时间,她觉得自己的生命重新变得鲜活了,终于不再是游魂一样的存在于这世间了。
这些年,曾经经历的那些痛苦和磨难,她藏在心里从不敢说给任何人听。
可一到夜里,却时常被噩梦惊醒:梦里不是看见鲜血飞溅,残肢断臂满地翻滚;就是一片火海,房屋倒塌,呼救声震天;又或是被人追赶,不停的奔逃,醒来后浑身酸痛无比;甚至还有几次梦到苏建国和孩子们都被人给砍死了,而她就在一旁看着,喊得声嘶力竭却无力回天。
每一次醒来后,冯巧都大汗淋漓,久久不敢再把眼睛给阖上,只能睁着眼睛等着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