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7)
朱棣:“1382 年,洪武十五年,姚先生跟着我去了燕邸,打那以后,我俩关系那叫一个铁,特别投缘。
他还给我推荐了个术士,叫袁珙。这俩人后来都成了我的得力谋士。我呢,也没闲着,想法子结交地方上的文武官员,给自己攒实力。”
朱允炆:“看吧看吧,四叔,你这造反的事儿算是实锤了,居然偷偷培植自己的势力。”
朱祁镇:“如果太祖爷没让姚广孝跟着成祖爷,那后面那些事儿估计就没了。”
朱祁钰:“可惜这世上没那么多如果。不然,也没你留学事儿。”
朱祁镇:“你说啥呢?算了算了,懒得跟你掰扯。”
朱元璋:“都别吵吵了!我当初不也是为了咱大明江山稳如泰山嘛,哪能料到后来会这样。Judy,你接着说。”
朱棣:“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正月,爸把大宗正院改成宗人府,还让我当右宗正。”
朱元璋:“第二年,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正月,我任命傅友德为大将军,带着赵庸、曹兴、王弼、孙恪这些侯爷去北平训练军马,听朱棣指挥,准备去出征漠北。山西的军队就归晋王管。”
朱棣:“我带着傅友德他们从古北口出发,打听到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他们在迤(同“以”音)都放牧,就赶紧带兵前进。
后来,正好下大雪,将领们都想等雪停了再走。我寻思着,这大雪天的,敌人肯定想不到咱们会来,得趁着下雪赶紧进军。
大军到了迤都,和元军就隔了片沙地,他们居然都没发现咱们。虽然咱们大兵压境,但我还是觉得智取更好。就派部将观童去敌营劝降。
这观童和乃儿不花以前就认识,正劝着呢,咱们明军就把元军打得大败。乃儿不花想骑马跑,观童告诉他这是燕王的军队,别怕,还邀请乃儿不花一起到咱们营帐里投降。
到了之后,好酒好菜招待着,乃儿不花感动得不行,带着部落的人,还有马驼牛羊啥的,都投降咱们明军了。”
朱元璋:“捷报传到京城,可把我高兴坏了,当时就说,能肃清沙漠的,还得是燕王!”
朱棣:“从那以后,我这名声可就响亮了,老爸也越来越看重我,经常让我参与北方军事,掌管兵马。”
朱元璋:“这些王爷里头,晋王和燕王最受我倚重。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我让朱棣带着颍国公傅友德出征,去抓番将阿失里他们。
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我让晋王管山西的各卫将士,燕王管北平的各卫将士,军队里的事儿,都得向朝廷还有晋王、燕王汇报。”
朱标:“四弟确实有两下子,为咱大明边疆稳定没少出力。”
徐达:“燕王殿下英武过人,我是打心底里佩服。”
戚继光:“燕王殿下当年的军事才能,那绝对是我们学习榜样。”
朱棣:“继光,你可别捧我了,你抗击倭寇的事儿,那才叫牛呢。”
秦良玉:“是啊,戚大哥厉害,我秦良玉也得跟你取取经。不过燕王殿下当年的功绩,也让我们这些后辈佩服得五体投地。”
朱棣:“良玉妹子太客气了,你可是巾帼英雄,为咱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棣:“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三月,我带兵北征,到了彻彻儿山,抓了敌将孛林帖木儿等几十个人,又追到兀良哈秃城,碰到敌人哈剌兀,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就凯旋而归。”
朱元璋:“两年后,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晋王去世了,我就让朱棣掌管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还有辽府护卫的兵马,让他带着诸王一起防备边疆的隐患。”
朱棣:“谢谢老爸信任!有了这些兵马,我心里就更有底了,保证把边疆守得像铁桶一样。”
朱允炆:“四叔你是有底了,可我害怕呀。”
朱棣:“允炆侄儿,我那时候一心就想着咱大明江山,真没别的想法。”
马秀英:“好啦好啦,都别老说这些了。棣儿,你这一路走来也不容易。”
秦良玉:“孝慈高皇后说得对,燕王殿下为大明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
杨士奇:“没错,燕王殿下雄才大略,是咱大明的福气。”
姚广孝:“贫僧当初就知道跟着燕王殿下肯定错不了。”
朱棣:“姚先生,你功劳也大着呢!要不是你在我身边出主意,我哪能这么顺。”
解缙:“燕王殿下和姚先生这组合,简直就是黄金搭档,一个有勇,一个有谋。”
朱标:“@朱棣 四弟,我听说老爸封我为太子时候,你们几个好像不太乐意啊?”
朱棣:“哪有的事儿,好了,时间差不多啦,@秦良玉”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如何,请继续关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