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3)
朱棣:“我Judy……呸,我也跟着说错。我朱棣怎么会有你们这群奇葩!我的万国来朝,我的航海事业,我从允炆侄儿那儿‘接’过来的皇位,活生生被你们玩坏,真是气煞老夫!”
朱雄英:“四叔还会在‘接’上面打引号,算您识相!”
朱厚照:“成祖爷您就别气了,您那航海事业多牛啊,就是后来被那些后辈搞成了禁海,也算另一种‘传承’[偷笑表情包]”
朱高煦:“就是!当年我爸五征蒙古多威风,哪像后来皇帝,打不过就议和,把您的血性都丢光了。不过话说回来,您抢皇位那招确实够绝!”
朱棣:“朱高煦你闭嘴!我那是靖难,是拨乱反正!哪像你们,要么天天玩,要么搞木头,要么被太监坑,丢尽老朱家的脸。”
朱雄英:“四叔您也别太较真,毕竟您开创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后来崇祯还真达成了,也算首尾呼应[捂脸表情包]”
朱元璋:“行了Judy!你也别装了,当年抢允炆的位,现在倒嫌后辈不争气?有本事你从坟里爬出来再管管?”
朱棣:“爸爸,您就别戳我痛处嘛。我这不是恨铁不成钢!好好的家业,怎么就被折腾成那样!”
秦良玉:“好了各位皇上,还要不要听故事?”
朱元璋:“那就继续听故事吧!”
朱由检:“我接着帮我皇兄说吧。天启五年十月,兵部尚书高第担任蓟辽总督,孙承宗不久告老还乡。
之后高第怯战,命关外各城守军拆除防御设施,撤入关内。
于是,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朱厚照:“高第这操作绝了!别人是御敌于国门之外,他是拆了国门请敌人进来?这脑回路比我玩的豹房还清奇。”
朱高煦:“孙承宗告老还乡?那可是能打仗的主!高第怯战还敢拆防御?换我当年,直接把他绑在城楼上当靶子练箭!”
朱雄英:“锦州、右屯说丢就丢,跟扔旧家具似的?也就袁将军硬气,敢说誓守宁远!这才叫爷们,比某些只会刨木头的强。”
秦良玉:“高第这是帮后金清障碍呢!撤兵拆城,等于把辽东拱手让人。袁大哥孤军守宁远,这仗打得得多憋屈。”
戚继光:“守城先拆防御?这比我见过的最蠢的兵还蠢!高第怕不是后金派来的卧底吧?兵法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朱厚熜:“孙承宗是个好苗子,怎么就放他走了?天启你天天刨木头,朝堂上放这么个怂货当总督,脑子被刨花堵了吧!”
朱棣:“高第怯战就该斩!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倒好,直接把军队往死路上送!袁崇焕有种,这脾气随我。”
朱祁镇:“我当年再糊涂,也知道守城不能拆城墙!高第这操作,比王振怂恿我亲征还坑人。”
朱祁钰:“孙承宗一走,辽东防线等于断了条腿。袁崇焕能守住宁远,纯属老天爷开眼。高第这种人,就该拉去砍了。”
海瑞:“高第临阵怯战,拆城撤兵,此乃通敌之罪!天启皇上竟纵容至此,袁将军以一己之力扛住后金,实乃社稷之幸!”
袁崇焕:“当时真没退路,高第把粮饷都撤走,宁远城就剩几千人。只能抱着城在人在的心思死磕。”
朱由校:“高第说关外守不住……我也不懂兵法,就听他的了。没想到袁崇焕真守住,后来我还奖赏他了呢!”
朱元璋:“赏个屁!你该赏高第一刀!孙承宗是你说放就放的?袁崇焕守宁远,那是他命大,换个人早成肉酱了。”
袁崇焕:“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进攻宁远,我和总兵官满桂固守宁远。
我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不久用红衣大炮击败了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
二月,我被任为佥都御史,专理辽东军务,镇守宁远。”
朱厚照:“宁远大捷!袁崇焕可以啊!用红衣大炮轰得努尔哈赤找不着北,这比我打蒙古人还过瘾。”
朱高煦:“早说高第是个怂货吧!你看人家袁崇焕,几千人就敢硬刚后金,这才叫打仗!换我当年,非得带着铁骑冲过去帮他砍几刀。”
朱雄英:“红衣大炮?这玩意比火铳厉害多了吧!看来科技才是第一战斗力,比啥木头家具靠谱。”
秦良玉:“袁大哥这是给大明挣回口气!高第拆的城,袁大哥愣是用大炮轰出个胜仗,这脸打得够响!”
戚继光:“坚壁清野+红衣大炮,这战术用得妙!看来打仗不光靠勇猛,还得靠脑子。努尔哈赤估计没见过这阵仗,懵了吧!”
朱厚熜:“总算干了件人事!袁崇焕该赏,不过红衣大炮哪来的?是不是我当年炼丹剩下的火药改的?”
朱棣:“打得好!就该让后金知道咱大明不是好欺负!袁崇焕这本事,比当年李景隆那帮废物强一百倍。天启你这回赏对了。”
朱聿键:“高第估计在一边脸都绿了吧?自己撤兵拆城,人家却打了大胜仗,这对比太扎心。”
海瑞:“袁将军以少胜多,扬我国威,实乃国之干城!朝廷当厚赏以励军心,再斩高第以儆效尤!”
朱由校:“我就说袁崇焕行吧!后来我还赏了他不少银子呢,够他买好几门红衣大炮。”
朱元璋:“赏银子算啥?该给他兵权!让他把辽东全收回来!高第那货赶紧拖出去砍了,别污了我的眼。”
徐达:“努尔哈赤打了一辈子仗,估计没想到栽在宁远城下。红衣大炮这东西,以后得多造几门,比刀枪好用。”
郑成功:“后来听我部将说,宁远大捷让后金老实了好一阵子。袁将军这一炮,不仅守住了城,还打出了大明气势!”
袁崇焕:“都是将士们用命,红衣大炮给力。当时就想着,哪怕只剩一人,也不能让后金踏进城一步。”
朱厚照:“总结宁远大捷,袁崇焕硬刚+红衣大炮开挂+高第场外围观=大明久违胜利!这剧情反转得比话本还精彩。”
朱由校:“关于红衣大炮,我来说一说,其实它也叫红夷大炮。
我即位之际,由徐光启等人派遣的张焘、孙学诗在澳门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输入北京。
接着,我又派张、孙二人到澳门聘请葡萄牙铳师。当时朝中反对引进洋人的意见高涨,但我排除这些意见,继续引进二十六门红夷大炮。
在此期间,葡萄牙铳师之一的若翰哥里亚试炮失事,被炸身亡,葬于北京西便门青龙桥。
其中十二门红夷大炮被运到关外宁远,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捷就仰赖这些红夷大炮的威力。
因此,我在宁远大捷消息传来后的天启六年三月册封红夷大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并遣官祭炮。”
朱厚照:“册封大炮为大将军?天启你这操作比我封自己为镇国公还野!这炮要是有灵,估计得给你磕个响头[偷笑表情包]”
朱高煦:“还请葡萄牙铳师?当年我爸打靖难都没这待遇!不过试炮炸死了人……这洋玩意儿威力是大,就是有点脾气。”
朱雄英:“排除反对意见引进大炮,天启这波总算没被木头绊住脚!看来关键时刻,你还是知道啥比刨子重要。”
秦良玉:“徐光启大人眼光毒啊!知道洋炮能救命。葡萄牙铳师也算为大明尽力,葬在青龙桥,也算留个念想。”
戚继光:“兵器这东西就得与时俱进!我当年改良戚家军装备,也得学新东西。册封大炮虽怪,但能打胜仗就是好招。”
朱厚熜:“册封大炮?这比我祭神仙还离谱!不过管用就行,回头我那炼丹炉要是能改造成大炮,也给它封个镇丹大将军。”
朱棣:“请洋人来教放炮?不怕他们偷学本事?不过宁远大捷靠的是这炮,也算值得。就是这称号太长,不如叫轰金炮来得实在。”
朱祁钰:“反对引进的人就是糊涂!后金都快打到家门口了,还管是不是洋玩意儿?能轰跑他们的就是好东西。”
海瑞:“册封器物虽属异数,但为鼓舞军心、彰显战功,亦无不可。然更当嘉奖徐光启等有识之士,而非仅祭炮而已!”
袁崇焕:“那几门炮确实争气,炸得后金哭爹喊娘。不过若不是皇上顶着压力引进,我也没这底气守宁远。”
朱由校:“当时就觉得这炮长得怪,但能打就行!反对的人叽叽喳喳,我直接让他们去看刨子图纸,没空理。”
朱元璋:“管它红夷还是绿夷,能揍后金就是好夷!册封就册封,只要能保江山,给石头封爵都行!就是那葡萄牙铳师,得记着人家的好。”
郑成功:“后来我在东南抗清,也靠了不少洋炮,算是继承这传统。”
朱厚照:“总结红夷大炮发展史。引进洋炮+排除异议+试炮牺牲+册封大将军=宁远救命稻草。天启,这波操作比你做的家具结实多了。”
朱由校:“那今天……”
秦良玉:“今天这事儿,虽说前面很生气,后面这事很高兴,那就给你说结尾,@朱雄英 小殿下,准备好了吗?”
朱雄英:“秦姐姐,我准备好了。”
朱由校:“感谢雄英和秦将军,有劳了。”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咋个样,”
朱雄英:“就请继续关注下一章。”
朱厚照:“欧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