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宣元年正月十七日。
此时,距离白洛恒登基已过去半个月之久,裴嫣及白乾以及周王府的下人、奴婢都已经迁至皇宫之内。
近半个月以来,白洛恒也可谓是尝到了日不暇给,每日下朝之后,他都会前往立政殿中处理奏折,哪怕是在中书省的人一同批阅之下,也常常批阅到半夜……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白洛恒摇头苦笑,对着下方的人打趣道:“看来,朕这一朝还要多设几个宰相来帮朕批阅奏折才行呢,否则这么下去,朕只怕活不过三十啊……”
下方的官员听到也只是乐呵一笑,但只有张迁神色肃穆,默默的将此事记了下来……
正月二十日,通天殿中,再次传来熟悉的早朝之音。
“吾皇万岁万万岁……”
白洛恒瞥了一眼下方诸臣,最终缓缓吐出两字:“平身!”
等百官起身之后,白洛恒便从龙椅前的几案上拿起一份奏折,对着下方百官说道:“诸位爱卿,昨日,有不少官员上奏,请求朕重组尚书省,你们意下如何?”
白洛恒的声音落下后,殿内先是一阵寂静,随即响起低低的议论声。
官员们交换着目光,显然对“重组尚书省”一事颇为意外。
当初在白洛恒掌权之后,他便撤绝尚书省,重立丞相制度,如今,自己上位之后,重立尚书省,也怕是为了防止官员专权吧……
张迁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圣明。自楚廷末年,尚书省职权分散,各部推诿扯皮之事屡见不鲜。如今新朝初立,正需重整纲纪,重组尚书省,设左右丞总领六部,可使政令通达,效率倍增。”
他的话立刻激起了共鸣。吏部尚书王晏出列附和:“中书令所言极是。臣掌管考核,深知各部职权重叠之弊。譬如河工一事,工部管修缮,户部管拨款,地方官管征调民夫,往往因权责不清延误工期。若有尚书左右丞统筹,便可一令到底。”
白洛恒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阶下:“王尚书所言,正是朕的顾虑。朕意,设尚书左丞、右丞各一人,左丞辅佐左相处理朝政,侧重民生、吏治;右丞辅佐军事,侧重边防、军备。左右丞皆由朕亲任,直接对朕负责,六部事务需先经左右丞审核,再呈朕御批。”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但有一条——左右丞不得干预六部具体职权,只司统筹协调,若有越权之举,百官可直接弹劾。”
这话一出,原本有些顾虑的官员也放下心来。
毕竟增设职位最忌权柄过重,如今划定权责,既提高效率,又防专权,实属妥当。
“臣等附议!”百官齐齐躬身,声浪在殿内回荡。
白洛恒满意点头:“既如此,半月之后,朕将正式任命,你们可将举荐的官员呈上来递给我,张迁!”
“臣在。”
“你与吏部即刻拟定人选,需选精通政务、品行端正者,不得徇私。”
“臣遵旨!”
处理完尚书省之事,白洛恒话锋一转,目光柔和了几分:“另有一事,与诸位商议。”
他抬手示意内侍展开一卷明黄卷轴,上面用朱砂写着“册封皇后大典”六个大字。
“朕登基已有半月,中宫之位虚悬,于礼不合。”
白洛恒的声音带着暖意:“皇后裴氏,自朕微末之时便伴于左右,她贤淑端方,侍奉亲长,抚育幼子,于国有功,于民有恩。朕意,三日后举行册封大典,立裴氏为后。”
殿内瞬间爆发出更热烈的响应。
立后本是国之大事,何况裴氏的名声早已传遍建安城。
礼部尚书出列,满面喜色:“陛下此举,顺应天时人心!皇后母仪天下,当有此尊荣。臣请旨,主持册封大典,务必办得庄重典雅,彰显皇家威仪。”
白洛恒笑道:“礼部尚书可全权负责,所需仪仗、礼器,皆从内库支取,不必吝啬。但有一条——不得铺张,需合乎礼制,莫要惊扰百姓。”
“臣明白!”礼部尚书躬身应下,心中已开始盘算细节:需请钦天监选定吉时,需准备皇后的凤冠霞帔,需布置祭天高台,还需昭告天下,让各州府同步庆贺……
白洛恒又看向太常寺卿:“大典上的礼乐,需重新编排,既要显皇家气派,又要含温厚之德,莫学楚廷时那般奢靡浮夸。”
太常寺卿连忙应道:“臣遵旨!臣已让人翻查古籍,编创新乐,既合古礼,又显帝后和睦。”
“甚好。”白洛恒点头,目光转向禁军统领刘积。
“大典当日,从周王府到皇宫的街道需清场,但不必戒严,允许百姓在两侧观礼,让他们也沾沾喜气。”
刘积躬身领命。
白洛恒看着百官的喜色,心中也泛起暖意。
他想起昨夜回坤宁宫,裴嫣正抱着白乾教他认字,烛火映着她的侧脸,温柔得像一汪春水。
那时他便暗下决心,定要给她一个名正言顺的尊荣,不仅是皇后的头衔,更是天下人对她的敬重。
“册封大典的细节,礼部与各部门需各司其职,三日内务必准备妥当。”
白洛恒站起身,龙袍曳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若有疏漏,朕绝不姑息。”
“臣等遵旨!”
散朝后,建安城很快传遍了两个消息:一是新朝将重组尚书省,革新吏治;二是三日后将举行皇后册封大典,百姓可沿街观礼。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洋溢着喜庆,连带着那些因改朝换代而紧绷的神经,也渐渐松弛下来。
坤宁宫内,裴嫣正看着宫女们晾晒白乾的小衣物,听闻消息时,手中的绣绷轻轻一颤,丝线在素色绸缎上歪了个小角。
她抬头看向窗外,宫墙内的玉兰树已抽出新芽,在风中轻轻摇曳。
“皇后娘娘,”侍女蝉儿笑着进来:“外面都在说,三日后的大典要让百姓观礼呢,都说您是咱们大周的福气。”
裴嫣放下绣绷,指尖拂过绸缎上未完成的玉兰花纹,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不过是寻常妇人,哪担得起这般赞誉。”
话虽如此,她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从周王府的寒夜到皇宫的暖阳,从并肩守城到共主天下,她所求的从不是皇后之位,而是他那句“有我在”。如今,这份安稳被天下人见证,便是最好的归宿。
三日后,太常寺卿亲自向皇帝禀报册立大典的仪式,钦天监选定了辰时三刻为吉时,礼部赶制的凤冠缀满珍珠宝石,却低调雅致。
立政殿内,白洛恒批阅完尚书左右丞的任命奏折,抬头望向窗外。
阳光正好,透过云层洒在宫墙上,将琉璃瓦照得一片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