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六年三月廿八 辰时
双时学堂前厅
暮春的阳光透过学堂的贝壳窗,在展厅的木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青珩穿着一身浅青色的学堂制服,胸前别着 “文化展小讲解员” 的木牌,正小心翼翼地将元宵灯节时制作的 “枫海灯” 摆放在展台上 ,今天是 “双时学堂文化展” 开展的日子,双时空的孩子们要将半年来的文化手作、故事手稿,展出,让更多人看到双时空文化交融的美好。
“阿明,你把走马灯的齿轮再调试一下,” 青珩对着不远处的阿明喊道,“等会儿参观者来的时候,要让灯转起来,这样大家才能看到双时空四季的故事。还有,记得把张秀才写的《双时元宵赋》挂在走马灯旁边,让大家一边看灯,一边读诗。”
阿明点点头,蹲在展架前,手里拿着小工具,仔细调整着走马灯的齿轮:“放心吧!我已经试过三次了,这次肯定没问题。对了,天启的阿珠说,她们已经把元宵灯节的贝壳灯和海草编的祝福牌通过时空通道送过来了,就放在后院的竹筐里,我们快去取吧!”
正说着,陆珩真和墨青芜带着几位学堂的先生走进前厅,手里捧着一摞 “双时故事册”, 这是孩子们半年来记录的跨时空故事,有一起捕鱼的趣事,有元宵猜谜的欢乐,还有冬日互助的温暖,每一本都配有孩子们手绘的插画,充满童真与心意。“这些故事册要放在展厅的中央展柜,” 陆珩真指着展厅中央的玻璃柜,“让参观者能一页页翻看,感受双时空孩子们的日常与情谊。”
墨青芜则拿着一张巨大的 “双时空文化图谱”,铺在展厅的空白墙上:“这是墨家子弟根据孩子们的记录绘制的,上面标注了宣德的枫山文化、竹艺、书法,还有天启的海洋文化、渔歌、贝壳工艺,以及两者交融产生的新文化,比如双时渔宴、枫海灯艺。等会儿孩子们要当讲解员,给参观者介绍图谱上的每一个文化符号。”
辰时三刻,文化展正式对外开放。双时空的居民们纷纷走进学堂,展厅里很快热闹起来。青珩站在 “枫海灯” 展台前,开始为参观者讲解:“这盏灯的灯架是用宣德的枫树枝做的,外罩是宣德的红纸,上面画的是天启的蓝海,灯芯点亮后,就能看到‘枫红映海’的景象,这是我们双时空文化交融的象征。”
一位宣德的老人好奇地问:“这灯上的海浪画得真生动,是你们自己画的吗?” 青珩点头,笑着说:“是我和天启的阿珠一起画的,她教我画海浪的波纹,我教她画枫叶的脉络,我们还在灯里放了一小片枫树叶和一枚贝壳,让灯里也藏着双时空的心意。”
不远处,阿明正在为参观者展示走马灯。随着齿轮转动,灯上的画片缓缓展开,枫山春晓的嫩绿、蓝海夏汛的湛蓝、红叶秋实的火红、雪夜渔归的洁白,依次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上面的每一个场景,都是我们双时空真实发生的故事,” 阿明指着画片,认真地讲解,“春天我们一起在枫山种竹苗,夏天一起在小渔场捕鱼,秋天一起捡红叶,冬天一起送暖冬物资,这些故事都记在旁边的《双时元宵赋》里,张秀才还为每个季节都写了诗句呢。”
展厅的中央展柜前,围满了翻看 “双时故事册” 的参观者。大家一边看,一边轻声赞叹:“你看这篇《冬日送暖记》,写得多感人,孩子们冒着寒风给老人送棉袄,还帮忙修补房屋,真是好孩子。”“这张插画也画得好,双时空的孩子们手拉手站在雪地里,笑得真开心,一看就知道感情有多深。”
天启的老林叔也特意通过时空共鸣镜,远程参观了文化展。当看到展台上的贝壳灯和海草祝福牌时,他笑着对镜头说:“这些贝壳灯是天启的孩子们用海边捡的贝壳做的,每个贝壳上都刻着一句祝福,有的写‘愿双时空永远平安’,有的写‘愿我们永远是朋友’。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这些灯,就像看到了天启的孩子们一样亲切。”
青珩通过时空共鸣镜,向老林叔介绍 “双时空文化图谱”:“林叔,您看这张图谱,上面标注了天启的渔歌,我们已经把渔歌的歌词记下来了,还学唱了几句,等下次您来宣德,我们唱给您听。还有天启的贝壳工艺,我们也在学,以后要做更多的贝壳手作,放在文化展里。”
老林叔连连点头:“好啊好啊!以后天启的渔民们也要学宣德的竹艺,用竹篾编渔船模型,送给宣德的孩子们,让双时空的文化互相学习,互相传承。”
午后,文化展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 ,双时学堂的新入学孩子。青珩和阿明主动当起了他们的讲解员,带着他们,参观展台,分享双时空的文化故事。新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时不时提问:“姐姐,我们以后也能做枫海灯吗?”“哥哥,我们什么时候能和天启的小朋友一起讲故事呀?”
青珩笑着回答:“当然可以!等你们熟悉了学堂的生活,我们就一起学做手作,一起和天启的小朋友连线,一起把双时空的文化故事写得更长、更美好。”
夕阳西下时,文化展渐渐接近尾声。参观者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纷纷表示下次还要来参观,还要带更多的人来了解双时空的文化。孩子们开始整理展台,将 “枫海灯”、走马灯、故事册,收好,小心地放进守护阁的信物柜,墨青芜在档案册上认真记录:“宣德六年三月廿八,双时学堂文化展,展品 ,枫海灯、双时走马灯、双时故事册、贝壳灯、海草祝福牌、双时空文化图谱……”
离开学堂时,青珩回头望了一眼展厅,心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场文化展不仅是对双时空半年来文化交融成果的展示,更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许 ,以后,会有更多的孩子在这里学习双时空的文化,创作新的文化手作,讲述新的文化故事,让双时空的文脉永远传承下去。
陆珩真走到青珩身边,轻轻摸了摸她的头:“今天的文化展很成功,你这个小讲解员做得非常好。” 青珩笑着说:“娘,我以后还要做更多的文化手作,写更多的双时空故事,让双时空的文化像枫山的竹苗一样,越长越茂盛。”
墨青芜望着远处的守护阁,眼中满是期待:“我们还要把文化展变成传统,每年举办两次,一次在春天,一次在秋天,让更多的人了解双时空的文化,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双时空的守护,不仅要守护安稳的生活,更要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情谊。”
晚风拂过学堂的贝壳窗,风铃发出 “叮叮当当” 的声响,像在为这场成功的文化展祝福。青珩牵着陆珩真和墨青芜的手,一步一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春天一起做竹艺,夏天一起学渔歌,秋天一起办文化展,冬天一起写故事,双时空的文化传承,会像这暮春的阳光一样,永远温暖,永远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