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军区指挥部,张百川、黎昱、陈榘、肖桦四人围坐在方桌旁,桌上摊开几摞刚刚汇总上来的清单和报告。
陈榘手里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文件,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司令员,政委,主任,安山一战的缴获,初步清点出来了,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丰厚,”
黎昱放下正在看的兵工厂建设计划,抬起头:“哦?快说说,都有什么好东西?”
陈榘清了清嗓子,念道:“完好的四一式山炮八门,损坏经修理可用的还有两门;九二式步兵炮六门;各类迫击炮二十多门;九二式重机枪二十五挺,歪把子轻机枪七十多挺;三八式步枪、掷弹筒更是数不过来,弹药堆积如山,粗略估计,光山炮炮弹就有近千发,步兵炮炮弹五百多发,迫击炮弹更多,还有电台、特别是鬼子那个工兵队的装备几乎完好无损地落在了我们手里,包括几台小型发电机和一套完整的工具。”
肖桦露出兴奋:“太好了,这下咱们可真是发了一笔横财,战士们知道了,非得乐疯了不可,”
张百川仔细听着,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但很快便收敛起来,问道:“兵工厂那边,李师傅有什么具体计划?”
陈榘答道:“李师傅说,目前兵工厂的复装子弹的效率和良品率能大大提高。他计划抽调人手,尝试用缴获的铜料和钢轨,试制全新的子弹壳和弹头。另外,掷弹筒弹和迫击炮弹的仿制,也可以提上日程了。就是发射药,还是个大难题,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
张百川点点头:“饭要一口一口吃。能解决弹壳和弹头,就是一大步。告诉李师傅,放手去干,需要什么支持,军区尽力解决。”
他话锋一转,看向陈榘和黎昱:“老陈,老黎,我有个想法。这次缴获的火炮,数量不少,种类也杂。分散配属给各旅,固然能增强火力,但不利于形成拳头,也不利于统一训练和后勤保障。我想,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山东军区直属的教导炮兵团,”
黎昱眼睛一亮:“教导炮兵团?这个想法好,集中使用火炮,关键时刻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而且,以‘教导’为名,可以边训练边作战,为各旅培养炮兵骨干,将来时机成熟,再向下扩散。”
陈榘立刻表示赞同:“我同意,初步算下来,能用的山炮、步兵炮加起来有近四十门,足够编成一个实力不俗的炮兵团了。编制上,可以下设山炮营、步兵炮营,再配属辎重、观测、通信分队。团长和政委的人选,需要慎重考虑。”
肖桦补充道:“政治部可以配合,从各旅和抗大分校选拔懂点数学、有文化的干部战士,充实到炮兵团去。”
张百川最终拍板:“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老陈,由你负责,尽快拿出炮兵团的具体编制和干部人选方案,报我和政委批准。炮兵团成立后,首要任务是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重点是步炮协同,要把我们在‘淬火班’讲的那些理论,在实践中用起来,”
命令一出,整个军区都动了起来。 各旅按照命令,将缴获和自身装备的火炮、相关的观测器材以及部分有经验的炮兵骨干,集中送往军区指定的集训地。一时间,通往鲁中腹地的山路上,骡马牵引着火炮,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临时划定的炮兵集训场,炮兵团官兵们看着排列整齐的一门门山炮、步兵炮,个个兴奋不已。
一个原二旅的炮兵排长摸着炮管,感慨道:“乖乖,以前咱们旅就两门山炮,宝贝得跟什么似的。这下好了,四十门,够小鬼子喝一壶的了,”
旁边一个从四旅调来的观测兵接话道:“光有炮不行,还得打得准,司令员成立教导团,就是要咱们练好本事,将来教更多的人,”
就在炮兵团紧锣密鼓筹建的同时,张百川对黎昱和肖桦说:“安山这一仗打完了,但不能打完就忘。胜利了要总结经验,吃亏了要吸取教训。我看,‘淬火班’第三期,可以开班了。这次的主题,就是复盘鲁南战役,尤其是安山围歼战。”
黎昱表示同意:“很有必要,让各旅旅长、主力团长,还有表现出色的营连干部都来,把这一仗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成功的经验要推广,暴露的问题要解决。”
肖桦道:“我马上通知政治部和参谋部联合筹备,确定学员名单和课程安排。”
几天后,山东军区“淬火班”第三期开学了。学员依旧是旅、团主官和部分精锐营连长,但气氛比第一期更加热烈和务实。
张百川主持了第一天的复盘讨论。他没有直接讲课,而是让参战各旅的主要指挥员先发言。
第四旅旅长吴可华首先站起来:“我先说说我们旅当‘钓饵’的体会。关键是这个‘度’不好把握。打轻了,鬼子不信你是主力;打重了,自己伤亡大,还可能真把鬼子吓跑。我们一开始在黄坡,就有点收不住,差点把鬼子的先头部队给打缩回去。后来及时调整,边打边撤,才算是把中村这条大鱼给稳住了。”
第二旅旅长钟伟嗓门洪亮:“我们扎口袋,压力最大,鬼子突围的时候,真是玩了命,炮火准备,集团冲锋,一波接一波。要不是咱们提前修好了工事,火力配置得当,还真有可能被他们撕开个口子。我觉得,打这种歼灭战,堵口的部队不仅要硬,还要活,得预留足够的预备队,随时填漏补缺。”
第一旅旅长王坤接着说:“我们穿插分割,要求的就是一个快和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鬼子的部署被打乱后,会本能地向中心靠拢。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抢在他们形成新的防御核心之前,把他们彻底割裂开来。这次有几个小股鬼子,就是因为穿插不到位,差点让他们汇合了。”
第五旅旅长梁初和第三旅旅长许友也分别就牵制佯动和保障侧后发表了看法。
张百川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几句。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大家都讲得很好,有经验,也有教训。归纳起来,几点很重要:第一,情报准确是前提,我们知道中村的性格和意图,才能对症下药。第二,战场选择是关键,安山的地形帮了我们大忙。第三,协同配合是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功亏一篑。第四,部队的顽强作风是基础,没有战士们敢打敢拼,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搭。”
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问题。比如,通信在战斗白热化阶段,有时不够顺畅;个别部队在追击残敌时,队形有些散乱;对缴获的技术装备,特别是那些电台,一开始保护意识不够,差点在搬运中损坏。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大,但在关键时刻,就可能要命,或者让我们白白损失宝贵的资源,”
台下的人们纷纷点头,陷入沉思。
张百川接着说道:“复盘过去,是为了应对将来。土桥一次丢了一个旅团,绝不会善罢甘休。大家讨论一下,接下来,鬼子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会场顿时活跃起来。
钟伟首先嚷道:“还能咋样?肯定是调集更多兵力,来找咱们报仇呗,说不定又是几路合围的老套路,”
吴可华比较谨慎:“土桥一次吃了这么大亏,可能会更狡猾。除了军事进攻,估计经济封锁、特务渗透都会加强。”
王坤补充道:“会不会从其他战场调兵?比如华北方面军直接增援?”
许友来自胶东,关注点不同:“我们胶东那边,最近鬼子沿海的巡逻也加强了,还听说有船从东北运兵过来。会不会想从海上找麻烦?”
梁初负责破袭交通线,提供的信息更具体:“津浦线上的鬼子最近调动频繁,而且护路队的兵力明显增强了,还配了装甲车。看样子是想确保交通线万无一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张百川综合了大家的意见,最后总结道:“同志们分析得都有道理。土桥一次接下来的报复,规模肯定会更大,手段也会更狠辣。可能的地面进攻,几路合围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海上封锁、经济困死、特务破坏,这些软刀子也不会少。甚至,不排除华北方面军直接抽调兵力介入的可能。”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指挥员:“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各部队返回后,要抓紧时间消化战果,整训部队。新成立的炮兵团要尽快形成战斗力。兵工厂的建设要加速。根据地的巩固和群众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我们要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把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把我们的刀磨得更快,准备迎接更艰苦、更残酷的斗争,”
“淬火班”在紧张而充实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着。指挥员们围绕着沙盘和地图,深入研究着各种可能的敌情和应对方案。一种紧迫感在每一个学员心中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