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在诊疗中心的日子,如同精工细琢的璞玉,逐渐散发出温润而夺目的光华。他处理病例的方式愈发圆融,既有“青囊秘境”带来的玄妙洞察,又能以严谨的现代医学语言进行阐释,使得不少原本持保留态度的专家也开始认真思考他提出的“能量-生理”交互模型。
这天下午,中心的气氛陡然变得不同寻常。数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地下车库,一行神色凝重、气场强大的人簇拥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者,通过专用通道直达顶层VIp诊疗区。消息灵通人士窃窃私语,说是某位早已退下来、但在特定领域仍有巨大影响力的前高层领导霍老,旧疾突发,情况危急,连京城赶来的专家团队都感到棘手,这才转到这个新成立的、以处理疑难杂症闻名的中心来碰碰运气。
整个中心无形中绷紧了一根弦。刘教授亲自出面接待,王主任等一众顶尖专家也被紧急召集参与会诊。莫非作为特聘专家,自然也接到了通知。
VIp病房外,气氛肃穆。几位穿着中山装、眼神锐利的中年人守在门口,显然是霍老的随行安保人员。病房内,京城来的专家团队负责人,一位满头银发、气质儒雅却眉头紧锁的陶院士,正在介绍情况。
“……霍老这是陈年旧疾,心肺功能本就偏弱,此次突发急性心衰合并多器官灌注不足,我们用了最强的血管活性药物和呼吸支持,效果都不理想。关键是,老爷子年纪大了,身体耐受性差,很多激进手段不敢用。”陶院士语气沉重,“目前只能勉强维持,但情况还在持续恶化。”
刘教授等人看着监护仪上不容乐观的数据,面色凝重。王主任提出的几个方案,都被陶院士以风险过高或已尝试过为由否决。会诊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站在外围的莫非,目光穿透人群,落在了病床上那位气息微弱、面色青紫的老者身上。“万物气机感知”悄然发动。
刹那间,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衰竭的器官和紊乱的数据,更看到了老者体内一股如同风中残烛、却依旧带着某种坚韧格局的“生命之火”,正被一股深植于脏腑深处的、沉疴淤积的阴寒死气不断蚕食!这股死气盘根错节,与老者的衰老和旧伤紧密结合,常规药物如同隔靴搔痒,而激进治疗则可能直接摧垮那微弱的生命之火。
这已非单纯的器质病变,而是生机与死气的拉锯战!
“或许……可以试试从调和阴阳,激发自身生机入手。”一个平静的声音在凝滞的空气中响起,显得有些突兀。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说话的莫非身上。
王主任眉头一皱,下意识就想呵斥他不知天高地厚。陶院士也看了过来,眼中带着审视与疑惑:“这位是?”
刘教授连忙介绍:“这位是我们中心的特聘专家,莫非医生,他在处理一些……非常规病例方面,很有独到之处。”
“莫医生?”陶院士显然没听过这号人物,语气带着上位者惯有的疏离,“调和阴阳?激发生机?概念很好,但具体如何操作?霍老的身体,可经不起任何没有把握的尝试。”他身后的几位京城专家也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
面对质疑,莫非神色不变,向前一步,目光清澈而坚定:“陶院士,各位前辈。霍老此刻的状况,如同被厚重冰雪覆盖的微弱炭火,强行鼓风(激进用药)可能吹灭火种,只添柴(常规支持)则难化坚冰。我的思路是,以针灸为引,沟通天地之气与人体自身小宇宙,行‘温阳化冰,引火归元’之法,轻轻地融化冰雪,护住火种,让其自行缓慢复苏。”
他用的词语半文半白,带着古中医的韵味,却又逻辑清晰。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会以特殊针法,刺激特定经络交汇之处,调动霍老自身残存的元气,并以针为媒介,导入一股温和的‘生发之气’,逐步瓦解那淤积的阴寒。整个过程以‘稳’为主,不会对老爷子造成额外负担。”
“生发之气?以针为媒介?”一位京城专家忍不住嗤笑,“莫医生,我们是唯物主义医学,不搞这些虚的。”
陶院士却抬手制止了属下,他盯着莫非,目光锐利:“你有多大把握?”
莫非沉默片刻,坦然道:“七成。若配合我特制的‘回阳固本汤’内服,辅助稳固元气,可增至八成半。”这“回阳固本汤”是他在“青囊秘境”中,结合古方和现代药理学,为霍老这种情况推演出的最佳辅助方剂。
七成到八成半!这个概率在目前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已经高得惊人!
病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向陶院士,等待他的决断。霍老的家属(一位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也紧张地看着陶院士和莫非。
陶院士沉吟良久,又仔细看了看监护仪上岌岌可危的数据,最终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好!莫医生,就按你说的方案尝试!需要什么,全力配合!但是,”他语气转为严厉,“我必须全程在场监督,一旦出现任何意外,立刻停止!”
“可以。”莫非点头。
压力,瞬间全部压到了莫非肩上。
准备工作迅速就绪。莫非取出他那套古朴的金针,在众人瞩目下,走到病床前。他屏息凝神,周身气息瞬间变得沉静如水,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下针!
他的动作不再像之前对付影傀那般迅疾,也不像给自己疗伤时那般轻柔,而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和庄重感。每一针落下,都精准无比,深浅、角度、捻转的力度,都妙到毫巅。针尖上,隐约有微不可察的温润光华流转——那是他调动“青囊秘境”生机之力,结合自身阴阳调和之气,模拟出的“生发之气”。
随着金针一根根刺入霍老头部、胸腹、四肢的特定穴位,一股温和却持续的力量开始在他体内流转。监护仪上,原本剧烈波动的心率、血压曲线,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变得平缓、稳定!霍老青紫色的面色,也仿佛被注入了淡淡的血色,虽然依旧苍白,却不再是那种死寂之感。
更神奇的是,病房内的人,都隐约感觉到周围的空气似乎变得清新了一些,仿佛有某种令人舒适的能量在悄然汇聚。
陶院士紧紧盯着监护仪和霍老的面色,眼中的怀疑逐渐被震惊取代。他行医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玄奇却又效果立竿见影的针法!
半小时后,莫非起针。霍老的呼吸明显变得平稳悠长,虽然依旧虚弱,但任谁都看得出,那致命的危机已经暂时解除。
“奇迹……简直是奇迹!”一位京城专家忍不住喃喃道。
霍老的那位家属快步上前,紧紧握住莫非的手,声音带着哽咽:“莫医生,大恩不言谢!家父他……”
“暂时稳定了。”莫非微微颔首,语气依旧平静,“后续需要按时服用汤药,并配合温和的康复理疗。老爷子根基深厚,若能渡过此劫,好生调养,寿数尚有可为。”
这时,病床上的霍老缓缓睁开了眼睛,虽然虚弱,眼神却依旧清明锐利。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莫非身上,嘴角微微牵动,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声音微弱却清晰:
“小……小伙子……好手段……我这条老命,算是让你从阎王殿……又拉回来一程……”
“老夫……霍振山……欠你一个人情。”
霍振山!
这个名字,让在场除了莫非之外的所有人,心头都是剧震!这位老人,可是真正经历过烽火岁月、在多个关键领域留下过印记的重量级人物!他的一句“欠你一个人情”,其分量,重逾千斤!
莫非依旧从容,微微躬身:“霍老言重了,医者本分而已。”
陶院士看着莫非,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欣赏与探究。他走上前,郑重地递过一张名片:“莫医生,我是国家医学院的陶弘景。你的医术,另辟蹊径,却直指本源,令人叹为观止。待霍老病情稳定后,我希望你能来京城一趟,我们好好交流一番。国家正在筹备一个‘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重大项目,非常需要你这样的顶尖人才!”
国家医学院!重大项目!
这无疑是向莫非抛出了橄榄枝,意味着他的医术和潜力,已经进入了国家最高医学殿堂的视野!
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治,不仅将莫非的声望推向了新的高峰,更让他意外地收获了霍老这位大人物的认可和陶院士的青睐。然而,福兮祸所伏,他这般高调地展现超越常规的医术,固然带来了机遇,却也必将引来更多关注,其中,恐怕也混杂着来自阴暗角落、更加不怀好意的目光。
机遇与危机,再次如同双生藤蔓,缠绕而上。而莫非的医道之路,也必将因此,走向更加波澜壮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