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见深成功脱险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惊雷,首先在北疆上空炸响。当林枫接到沈岳通过“星罗”渠道传回的密报,确认太子已安全脱离京城范围,正由精锐护卫,绕道山西,秘密向北疆转移时,他长久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稍稍松弛。
平北王府内,压抑的气氛为之一扫。孙世安老泪纵横,激动得不能自已;马奎更是兴奋得一拳砸在柱子上,震得梁柱嗡嗡作响。
“天佑大明!天佑太子!王爷,时机已到!是时候亮出旗帜了!”孙世安声音颤抖,带着无比的振奋。
林枫站在那幅巨大的大明舆图前,目光灼灼,仿佛有火焰在眼底燃烧。太子在手,大义名分已然逆转!王振弑君、囚禁储君、祸乱朝纲的罪行,将随着太子的现身而彻底坐实!而他林枫,不再是“叛逆”,而是匡扶社稷、拥立储君的擎天保驾之臣!
“传令!”林枫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回荡在王府议事厅内,“第一,即刻以太子监国名义,发布《告天下臣民讨逆檄》!檄文需历数王振十大罪状,言明其弑君、谋害储君之恶行,昭告天下,北疆平北王林枫,奉太子殿下密旨,起兵清君侧,靖国难!”
“第二,马奎!”
“末将在!”马奎踏步出列,声如洪钟。
“命你为讨逆前军大都督,统辖神策军主力,即日拔营,南下讨贼!首要目标,击溃当面之敌朱永所部,而后兵锋直指居庸关!”
“末将得令!”马奎眼中战意熊熊,他等这一天太久了。
“第三,孙先生。”
“老臣在!”
“檄文发布、大军出动之后,北疆内政外交,皆由你总揽。务必确保后方稳定,粮草军械供应无虞。同时,广泛联络各地州府、边镇,宣示太子檄文,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共讨国贼!”
“老臣必竭尽全力!”孙世安躬身领命。
“第四,”林枫目光扫过众人,“以本王与太子监国名义,犒赏三军!将此番救驾之功,传谕全军,激励士气!”
“是!”
命令既下,整个北疆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战争巨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昂扬的斗志运转起来。
不过一日,《告天下臣民讨逆檄》便以太子朱见深(由商辂代笔,加盖太子宝玺)和平北王林枫联名的形式,明发天下!檄文辞锋犀利,证据确凿(至少听起来确凿),将王振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并明确宣布,太子已在北疆军民的护卫下脱离险境,现于北疆监国,号令天下兵马,共讨逆贼王振!
这篇檄文的效果,堪称石破天惊!
一直与北疆对峙的“讨逆军”主帅张永,在接到檄文后,脸色瞬间惨白,久久无言。他麾下将领更是人心浮动,原本就不高的士气瞬间跌至谷底。为弑君逆贼作战?与监国太子为敌?这顶大帽子扣下来,谁也承受不起!不等马奎发动总攻,“讨逆军”内部已呈瓦解之势,不断有将领带领部下倒戈或溃散。
而檄文传至帝国各地,更是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响。
宣府、大同两镇,原本受王振胁迫或观望的将领,在确认太子确实已脱险并发布檄文后,几乎毫不犹豫地斩杀或扣押了王振派来的监军太监,宣布遵从太子监国号令,掉转矛头,加入讨逆序列!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临近北疆或直隶的省份,许多州府官员和卫所将领,或是出于忠君之心,或是审时度势,纷纷上表,表示拥护太子监国,愿听从平北王调遣,共讨国贼!一些原本被王振压制或与林枫有旧的官员,更是主动联络北疆,提供情报,输送粮草。
就连远在江南、湖广、四川等地的封疆大吏和士林领袖,在接到檄文后,态度也发生了微妙而坚决的转变。公开起兵响应的或许尚在少数,但至少,王振从这些地方再想获得钱粮和兵员支持,已近乎不可能。苏小小及其背后的“星罗”与苏家,更是趁此机会,在南方大力宣扬太子正统与王振之恶,进一步瓦解着王振的统治基础。
天下大势,瞬间逆转!“清君侧,靖国难”的龙旗自北疆竖起,应者云集,形成了浩荡荡荡、不可阻挡的洪流!
……
紫禁城内,王振的末日仿佛提前来临。
当《讨逆檄文》的内容传入宫中,王振先是难以置信,随即便是歇斯底里的暴怒和深入骨髓的恐惧。他砸碎了视线内所有能砸的东西,杖毙了几个传递消息的不幸内侍,状若疯魔。
“假的!都是假的!太子早已死了!那是林枫找来的冒牌货!”他嘶吼着,试图封锁消息,但檄文的内容早已如同瘟疫般在京城蔓延开来。
原本在他高压下噤若寒蝉的官员们,眼神开始变得异样,私下里的串联愈发频繁。就连他赖以掌控军队的京营,也出现了不稳的迹象,一些中下层军官开始阳奉阴违。他试图调兵镇压,却发现命令出不了皇城多远!宣府、大同倒戈,周边州府景从,京城已成为一座孤岛!
更让他绝望的是,那个被他扶植起来、尚在襁褓中的“新君”,此刻成了烫手山芋,非但不能带来任何合法性,反而坐实了他“矫诏另立”的罪名!
“林枫!朱见深!咱家跟你们势不两立!”王振双目赤红,如同困兽,在空荡的大殿内咆哮。他知道,自己已无退路,唯有拼死一搏!
“传令!”他对着仅剩的心腹,声音嘶哑而狰狞,“关闭所有宫门!将朝中那些首鼠两端的老家伙,都给咱家‘请’到宫里来!还有那个小崽子……给咱家看好了!若是城破……哼!”他没有说完,但眼中的疯狂与绝望,让心腹都不寒而栗。
他这是要挟持百官和幼主,做最后的负隅顽抗,甚至不惜玉石俱焚!
……
就在王振于京城内做困兽之斗的同时,马奎统领的北疆讨逆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击溃了士气崩溃的张永所部。张永本人于乱军中试图逃跑,被倒戈的部将擒获,押送北疆。马奎则马不停蹄,率领士气如虹的神策军主力,兵锋直指进入北京的最后屏障——居庸关!
而此刻,历经艰险,穿越了无数盘查与封锁的太子朱见深一行,在沈岳及众多“星罗”暗中力量的护卫下,终于安全抵达了北疆!
当那面代表着大明国本的龙旗,在平北王府前冉冉升起,当少年太子朱见深虽然面带疲惫、却目光坚定地出现在北疆军民面前时,整个北疆彻底沸腾了!“太子千岁!平北王千岁!”的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直冲云霄!
林枫率领北疆文武,以大礼参拜监国太子。看着眼前这位劫后余生、眼神中已褪去稚嫩、多了坚毅与沉稳的少年,林枫知道,他所守护的,不仅仅是大明的法统,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殿下,”林枫沉声道,“逆贼王振困守孤城,负隅顽抗。臣请殿下坐镇北疆,总督讨逆事宜。臣愿亲率大军,即日南下,攻克京城,迎请殿下还朝正位,以安天下!”
朱见深看着眼前这位数次挽救自己和大明于危难的擎天巨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信赖,他伸出略显瘦弱却坚定的手,虚扶起林枫:
“平北王请起。本宫年少,于军国大事多有倚仗。此番讨逆,全赖王爷运筹帷幄,将士用命。本宫便在北平,静候王爷佳音!待铲除国贼,肃清朝纲,王爷便是我大明第一功臣!”
得到了太子的正式授权与勉励,林枫再无后顾之忧。他留下孙世安辅佐太子,处理政务,自己则亲率增援而来的北疆精锐,汇合马奎的前锋大军,集结起超过十万人的讨逆主力,誓师南下!
龙旗所指,兵锋所向,直指那座被阴云与绝望笼罩的帝都——京城!决定大明帝国最终命运的大决战,即将在这古老的城墙下,轰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