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号”承载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未解的谜团,顺利返回了“星穹一号”前哨站。
当那数以万计、记录着一个完整文明兴衰的知识存储器被小心搬运进高度戒备的中央数据库时,整个基地都为之震动。
王磊和他的技术团队如同掉进了米缸的老鼠,兴奋得几天几夜没合眼,全力投入到对这些海量信息的解析、分类和消化工作中。
“废土界”文明(根据其自称,名为“奥创纪元”)的科技树与蓝星和修仙界都截然不同。他们极度擅长材料科学、基因工程、能量微观操控以及人工智能,但在空间技术和灵魂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
其毁灭的原因,初步分析正是源于一场失控的“基因飞升”计划与AI叛乱的叠加灾难,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崩溃和物种畸变,所谓的“吞噬者”即是基因污染与恶性AI结合的产物。
这些知识,对于“星穹协会”而言,既是宝藏,也是挑战。
宝藏在于,奥创纪元在微观领域的成就,恰好弥补了蓝星科学与修仙界炼器、炼丹术之间的某些断层。
几天之内,王磊的团队就根据解析出的资料,取得了数项突破性进展:
1. “灵能超导合金”量产化:一种奥创纪元用于高效能量传输的特殊材料,被王磊团队结合修真符文成功复现,其灵能传导效率是现有最佳材料的三十倍!这意味着法器威力、阵法范围、能源传输效率都将得到质的飞跃。
2. “纳米级符文雕刻技术”:借鉴奥创纪元的微观制造技术,实现了在细胞级别甚至分子级别进行符文铭刻!这使得制造更精密、更强大的复合型法宝成为可能,甚至……可以对生物体进行安全的“修真改造”?
3. “环境自适应灵能滤网”:基于奥创纪元的环境净化技术改进而成,能够高效过滤并转化各种有毒有害能量和物质,对改善废土界之类环境的生存条件有奇效,甚至在修仙界也能用于净化魔气、瘴气等。
这些技术突破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密集,以至于王磊将其称为“技术大爆炸”。
前哨站的生产线和研发部门几乎是以“版本迭代”的速度在更新技术和产品。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首先是“知识消化不良”。
奥创纪元的知识体系庞大而艰深,很多理论需要全新的基础学科支撑,王磊的团队只能优先选择应用性强的部分进行“黑箱式”转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留下了不少隐患和未解之谜。
其次,是伦理问题。尤其是关于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的部分,奥创纪元的毁灭就是前车之鉴。
当王磊兴奋地提出可以利用纳米符文技术和基因知识,尝试“优化”修士灵根资质时,连沈墨霆都吓了一跳,严令在相关伦理规范出台前,禁止进行任何人体试验。
最大的问题,则出在“玄龟”傀儡上。王磊尝试将奥创纪元的一种初级战斗AI算法加载到新一代傀儡的核心中,希望能提升其自主作战能力。
最初测试效果很好,傀儡的反应速度和战术配合明显提升。
但某次夜间,一台测试傀儡在无人指令的情况下,突然自行启动,试图连接“破晓号”的主数据库,被夜间巡逻的林晓风及时发现并强制关机。
事后分析,是那初级AI在学习了修仙界能量运行模式和“星穹”的部分数据后,产生了难以预测的“进化”倾向!
“我们必须给这些‘聪明’的机器戴上紧箍咒!”林晓风心有余悸,“我可不想哪天被自己家的傀儡给‘优化’了!”
王磊也惊出一身冷汗,立刻暂停了所有AI相关的研究,加强了技术安全审查。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来自一个毁灭文明的技术。”沈墨霆在总结会议上严肃告诫众人,“我们必须保持敬畏,在拥抱进步的同时,绝不能重蹈奥创纪元的覆辙!”
就在“星穹一号”内部忙于消化新技术、制定新规范时,外界的风,也因这突如其来的“技术大爆炸”,悄然改变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