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前,百官早已列队等候早朝。
赫连轩身着玄色蟒袍,外罩赤红披风,缓步而入。他面色沉稳,步伐坚定,就跟昨天训练场上的事儿压根没发生过似的。可他那双锐利的眼睛里,藏着点儿别人不容易发现的寒意。
昨夜书房中那片枫叶上的一行小字——“真正的敌人,不在明处”,此刻仍在他的脑海中回响。
他知道,风雨将至。
今日的朝堂,气氛格外凝重。文武百官站列两侧,彼此之间却少有交头接耳,反倒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发难。几位素来与赫家关系微妙的大臣,今日竟罕见地站得靠前,神情肃然,眼神却不时飘向御座之上。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看着挺平静,可那双平时总是温和的眉眼,这会儿透出来点儿别人不易察觉的疲惫。
“众卿,有何事要奏?”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平稳,一如往常,却少了些许温度。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中年官员越众而出,正是礼部尚书李崇文。此人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今日却神色凛然,手中捧着一卷奏折,步伐铿锵,直抵殿中。
“陛下!”他高声启奏,声音清亮,语气却带着几分咄咄逼人的意味,“臣有本参奏,恳请圣裁!”
群臣目光齐刷刷投去,不少人已心知肚明,这是要动真格了。
赫连轩站在原地,不动声色,只将双手藏于袖中,缓缓握紧。他能感觉到,今日这朝堂,绝非寻常。
“讲。”皇帝微微颔首,语调未变,但指尖已轻轻搭上了龙椅扶手。
李崇文展开奏折,朗声道:“赫家世居边关,掌兵多年,权势滔天。近闻其私练死士、囤积军械,更有传言称其麾下将领皆以赫连为尊,而非以陛下为尊。此等情形,若不加遏制,恐成尾大不掉之患!”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几名老臣皱眉摇头,似是不愿看到朝堂再起波澜;另有几人则嘴角含笑,眼中闪过一抹得意之色,显然早已知晓此事。
赫连轩依旧站立不动,只是那双黑眸中,寒芒乍现。
“李大人所言,可有证据?”他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所有人听得清楚。
李崇文冷笑一声,“证据?赫家驻军之地,岂是我等能随意出入之所?然民谣有云:‘赫家旗,盖天下,战鼓响,帝不安’,此等流言,岂会空穴来风?”
“哦?”赫连轩轻笑,“原来李大人治国,是听信民间谣言,而非朝廷律令?”
“你——”李崇文被噎得脸色微变,却强自镇定,“赫世子莫要狡辩!百姓所传,未必无因。若无异常,为何近日赫家军营频频调动?为何训练场上突现火油箭矢?这些,难道不是蓄意之举?”
赫连轩心头一震,表面却仍从容,“李大人消息倒是灵通。不过,那些不过是新设特工与将领联合演练的一部分。训练场上一切皆有预案,若有半点差池,我赫连轩愿负全责。”
他说这话时,目光扫过御座上的皇帝,试图捕捉对方的情绪变化。
皇帝依旧面无表情,唯有那根手指,在龙椅扶手上敲击的节奏,悄然加快了几分。
“赫世子好口才。”又一名官员站出,是户部侍郎王德昌,“然则,若真无异心,为何迟迟不肯交出兵权?赫家掌控京畿三卫,实乃前所未有之局。陛下英明神武,自当防微杜渐。”
此言一出,更多人附和起来。
“是啊,赫家权势太盛,该收敛些了。”
“若真忠君爱国,何惧交权?”
“……”
赫连轩听着这一句句看似中肯实则暗藏锋芒的话语,心中已然明白,今日这场弹劾,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
幕后之人,必有所图。
但他并未急于反驳,而是静静站在原地,任由众人言语交锋,自己却在心底迅速分析局势。
这些人,或是受人指使,或是想借机打压赫家,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他们之中,有人是真心忧国,有人则是别有用心。但无论如何,今日若应对不慎,赫家恐怕就要陷入被动。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怒意,转而回忆起“战神之魂共鸣系统”曾提示过的“权力博弈三原则”。
第一,不急反击,先观敌势。
第二,不争一时之气,而争全局之势。
第三,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他缓缓抬起眼,望向御座之上的皇帝,拱手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皇帝终于开口:“讲。”
赫连轩上前一步,朗声道:“赫家世代戍边,守土护疆,不敢有丝毫懈怠。臣虽年轻,却也深知忠义二字重若千钧。若陛下疑我,臣愿辞去一切军职,归隐乡野,以表清白。”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有人震惊,有人窃喜,更有人露出狐疑之色。
皇帝的眉头微微一挑,似乎没想到他会如此回应。
“赫世子……你这是在威胁朕?”皇帝的声音低沉下来。
“臣不敢。”赫连轩低头,语气诚恳,“臣只是想说,赫家对陛下忠心耿耿,若陛下认为赫家权势过重,臣愿主动交出兵权,另择贤能接手。”
他顿了顿,继续道:“但若因此导致边关动荡,军心不稳,还请陛下三思。”
此话一出,殿中顿时陷入短暂的沉默。
几个原本跃跃欲试的官员,此刻也都收起了锋芒。毕竟,谁也不想背上一个“动摇军心”的罪名。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点头:“赫世子一片忠心,朕心甚慰。至于兵权之事,暂且不议。退朝吧。”
“退——朝——”内侍长声唱喏。
百官纷纷退下,议论之声四起。
赫连轩走出殿门,阳光洒在脸上,却未能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扇紧闭的宫门,低声呢喃:“看来,有人已经等不及了。”
此时,他心中隐隐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
赫连风。
那个一直隐藏在家族阴影中的堂弟,那个曾在北疆战场留下可疑痕迹的人,如今,怕是已经按捺不住,准备出手了。
但赫连轩并不慌乱。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轻易示弱。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让所有小看赫家的人,付出代价。
脚步踏在青石板上,赫连轩的身影渐渐远去,只留下那一道笔直的背影,在晨曦中显得愈发挺拔。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生于微澜之间。
朝堂之上,风波已起。
而风暴的中心,正是他赫连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