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244章 宗室难题,禄米压顶

乾清宫的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窗外的凛冽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压抑。

紫檀木御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并非寻常奏章,而是厚厚一摞账册与清单。户部尚书李邦华,这位以清正干练着称的新朝能臣,此刻正躬身立于案前,面色疲惫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砸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着令人心悸的余音。

“陛下,”李邦华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万历八年,天下宗室人数载于玉牒者,四万二千有奇。至天启七年,臣与户部同僚据各王府岁支禄米及请名、请封之数粗略核计,现天下宗室,恐已逾十二万之众!”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说出这个数字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洪武年间,亲王禄米岁五万石,已属优渥。然二百余年繁衍至今,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加之各级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其禄米份额依祖制层层叠加,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引用《鲁连子》),更兼其生齿日繁,已成一庞大无比的数目!”

他拿起最上面一本猩红的账册,双手微微颤抖:“此乃去岁,仅山西一省,岁供宗室禄米所需。陛下请看,山西存留粮米共一百九十二万石,而该省宗室禄米,竟需支取三百一十二万石!本省之粮不足供本省宗室之半!差额皆需由周边各省漕运补足,其间耗费之交价银、损耗,更是不计其数!此乃剜心头肉,补疮疤脓(化用俗语)!”

崇祯帝朱由检(以下称崇祯)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尽管他早已从历史记载中知晓明末宗室禄米是财政的毒瘤,但当这冰冷而具体的数字由户部尚书亲口禀报时,其带来的冲击力依旧远超想象。他来自现代的灵魂,更能理解这数字背后所代表的资源错配和系统崩溃的必然性。

“十二万人……”崇祯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也就是说,每一年,我大明需要无偿供养一支相当于十数个满编京营的人口?而这支‘大军’不事生产,不纳赋税,不服徭役,甚至……多数人终其一生,连封地都不能离开?”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李邦华苦涩道,“这还仅是禄米一项。宗室婚丧嫁娶、宫室营造、仪仗赏赐,皆需朝廷及地方府库支应。如今国用艰难,辽东、西北皆需巨饷,各地灾荒待赈,官兵俸银尚时有拖欠……臣……臣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此以往,国库必将涓滴不剩,府库必致鼠雀皆空!”

崇祯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大明寰宇全图》前,目光扫过山西、河南、湖广等宗室密集的区域,眼神锐利如刀。

“朕尝闻‘帝王之子,生长深宫,安享富贵,不知民间疾苦’(化用经典论述)。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本意为屏藩帝室,拱卫中央。然时移世易,二百余年下来,良法美意,竟演变成尾大不掉、蚀空国本的绝症!”他猛地转身,玄色袍袖带起一阵风,“他们吸食的不是禄米,是九边将士的血汗,是天下黎民的膏脂!是朕重整河山、再造大明的根基!”

李邦华深深俯首:“陛下所言,振聋发聩!然……宗室乃天潢贵胄,事关国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处置不当,恐生肘腋之变,动摇国本啊!”这是他最深的忧虑,改革宗室制度,其阻力远超对付阉党或是推行格物,因为它触动的是一张盘根错节、以“祖制”和“亲亲”为护身符的巨大利益网络。

“国本?”崇祯冷哼一声,“若国库空空如也,边疆烽烟四起,流民揭竿塞路,这‘国本’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他停顿片刻,目光重新变得深沉莫测,“朕知道难处。正因其难,才更不能置之不理。疖痈已成,若不早挤脓血,待其溃烂入骨,则悔之晚矣。”

他走回御案后坐下,语气不容置疑:“传朕旨意,三日后,于文华殿偏殿,召瑞王、惠王、桂王(天启帝兄弟)、及滞留京师的周王、楚王、蜀王世子……嗯,还有,朕那位就藩洛阳的叔父,福王叔,也请他务必入京一会。就说,朕思念亲人,欲与诸位皇叔、宗亲共叙家常,商议……家事。”

“福王?!”李邦华心中猛地一凛。福王朱常洵,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之子,当年几乎夺了光宗皇帝太子之位的人物,就藩洛阳,富可敌国,待遇优厚远超诸王,是宗室中享受特权最甚、也最顽固的代表。陛下此举,无疑是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臣……遵旨!”李邦华感到一股巨大的政治风暴正在酝酿,手心不禁为皇帝捏了一把汗。

三日后,文华殿偏殿。

殿内温暖如春,金兽吐香。精美的御膳摆满了每张案几,琼浆玉液在水晶杯中荡漾着诱人的光泽。然而,在座的诸位亲王、郡王及代表们,却大多食不知味,气氛诡异得近乎凝滞。

瑞王、惠王、桂王相对低调,沉默不语。几位世子则略显局促不安。唯有坐在最上首,靠近御座的一位肥胖老者,旁若无人地大快朵颐,甚至发出啧啧的满足声。他身着亲王常服,面料华贵,手指上戴着的硕大玉扳指温润生光,面庞因长期养尊处优而显得红润肥胖,几乎看不到脖子,一双小眼睛眯着,偶尔睁开,闪过精明而贪婪的光芒。

正是远道从洛阳赶来的福王朱常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崇祯放下银箸,拿起丝巾擦了擦嘴角,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扫过全场:“今日皆是自家骨肉至亲,不必拘礼。朕登基以来,政务繁忙,疏于问候,诸位皇叔、兄长在封地可都安好?”

一番例行的问候与客套之后,崇祯话锋微微一转,语气依旧轻松:“说来惭愧,朕近日翻阅户部账册,方知国用艰难至此。各地灾荒频仍,军饷捉襟见肘,朕这个皇帝,当得是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啊。”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正戏要开始了。

福王朱常洵打了个饱嗝,用油乎乎的手拍了拍自己隆起的腹部,呵呵一笑,声若洪钟:“皇上何必忧心?些许小事,交由臣工们去办便是。我大明亿兆黎民,万岁爷手指缝里漏一点,也就够了。咱们老朱家坐了天下,儿孙们享些祖宗福荫,那也是天经地义嘛。”他话语粗俗,却直接堵死了皇帝可能开口的方向,暗示享乐是宗室天然的权利。

崇祯脸上笑容不变,眼底却掠过一丝冷芒:“皇叔说的是。祖宗福荫,自然该享。只是,朕听闻各地宗亲之中,亦有贫困难以自存者?甚至有贫宗暗地里做些小买卖,或与民争利,或……唉,有失体统啊。朕心实在于心不忍。”

一位较为落魄的郡王代表闻言,脸上露出戚戚然之色,却不敢开口。

周王世子年轻气盛,忍不住低声嘟囔:“禄米年年拖欠,折色又压得极低,王府人口众多,若不想法子,坐吃山空,难道真要饿死不成……”

福王立刻瞪了周王世子一眼,后者立刻噤声。福王这才转向崇祯,皮笑肉不笑地说:“皇上仁德。下面人不会过日子,那是他们自个儿没本事。朝廷按时足额发放禄米便是最大的恩典了。若再有不足,皇上从内帑拨些体恤就是,何须烦忧?”他轻巧地将问题又踢回给皇帝,还暗示要皇帝自己掏腰包。

崇祯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深以为然的表情:“皇叔高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是朝廷拨付,非长久之计。朕思忖着,可否效仿太祖高皇帝分封之初衷,让宗室子弟也能为社稷出力,自食其力,光耀门楣?譬如,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出仕为官;或允许其经营工商,开辟利源;对于愿归耕田园者,朝廷可授与荒田,永以为业,其原有禄米,则可酌情……”

“皇上!”

话未说完,福王朱常洵猛地提高了声音,肥胖的身体因激动而微微前倾,脸上的肥肉颤抖着,刚才那副和善贪吃的模样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触犯核心利益的尖锐和傲慢:

“此议万万不可!祖宗成法,岂可轻变?!”他声音洪亮,几乎震得殿宇回响,“我天潢贵胄,何等尊贵!岂能与寒门士子同场竞技,与贩夫走卒争利于市井?更别提亲自下田耕种,岂不滑天下之大稽!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他激动得挥舞着手臂:“禄米乃太祖皇帝定下的万世不易之制,是赐予我等子孙的恩养!朝廷再难,能难到我朱家自己人头上?若是禄米不足,该做的是严惩户部那些办事不力的蠢材,是加征天下赋税!而不是……而不是让我等龙子龙孙去做那等自贬身份、辱没祖宗的勾当!”

他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掷地有声,引经据典(祖制),占据道德高地(身份体统),瞬间赢得了在场绝大多数宗室成员的暗中认同和支持。就连刚才有些怨言的周王世子,也低下头不敢言语。瑞、惠、桂三王则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

暖阁内的空气仿佛冻结了。方正化侍立在崇祯身后,眼神微眯,手指悄然拢入袖中。

崇祯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但并未动怒。他等福王说完,喘着粗气坐下后,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福王叔,稍安勿躁。朕,并非要剥夺宗亲们的生计,恰恰相反,朕是想给宗室子弟们,开辟一条更宽阔、更有尊严的活路。”

他目光扫过众人:“天下百姓,皆朕子民。朝廷加赋,无异于剜肉补疮,最终官逼民反,动摇的是我朱家的江山社稷!此乃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引用《淮南子》),智者不为。”

“至于祖宗成法……”崇祯顿了顿,语气加重,“太祖太宗当年,于马背上得天下,诸位先祖哪个不是文韬武略,于国于民皆有建树?这才挣下这偌大家业,定下这恩养之制,是盼子孙贤能,永保江山。然‘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化用张居正名言)。若时移世易,旧法已成桎梏,为何不能变通?”

他看向福王,语气意味深长:“皇叔在洛阳,良田万顷,仆从如云,自然体会不到底层宗亲的艰难。朕听说,有些远支宗室,因禄米久拖不至,竟有鬻儿卖女者……这难道就不失我天家体面了吗?若祖宗在天有灵,见其子孙沦落至此,而我等近支宗亲却安享富贵,坐视不管,难道就不有违亲亲之道了吗?”

福王被噎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直言不讳,且句句在理,一时竟找不到话来反驳,只能梗着脖子强撑:“总之……总之祖制不可轻变!此事关乎国体,皇上还是与廷臣们从长计议为好!”他试图将问题拖入更复杂的朝议,利用文官集团的守旧力量来阻挠。

崇祯心中明镜一般,知道今日不可能让这些既得利益者立刻点头。他召见的目的,本就是投石问路,敲山震虎。

于是,他见好就收,脸上重新露出淡然的笑意:“皇叔所言,也有道理。此事确需谨慎。今日不过是家人闲谈,朕将诸位叔伯兄弟的顾虑,都记下了。”

他端起酒杯:“来,今日只叙家常,不谈国事。朕,敬诸位皇叔、兄长一杯。”

宴会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继续,但每个人心中都明白,风暴才刚刚开始。皇帝的态度已经明确,改革的刀,已经举起,并且首先对准了皇室宗亲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福王朱常洵闷闷地喝下酒,眼神闪烁,心中已然盘算着回府后要立刻联络哪些朝臣,如何利用“祖制”和言官舆论,将皇帝这“荒唐”的念头死死按住。

而崇祯,则在仰头饮酒的刹那,眼底闪过一丝决绝的寒光。

温情脉脉的“家宴”已然结束。

接下来,便是真刀真枪的朝堂博弈。

他知道,面对这块根深蒂固的顽疾,怀柔与试探只是开始。

若说服不了,那便……只能强拆了!

这仅仅是第一刀。

(第244章 完)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