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带来的滞涩感,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笼罩了苏念晴好几天。尽管有顾言澈理性的分析和鼓励,她也在努力调整,但那种“思维卡壳”的无力感,还是在夜深人静时,变得格外清晰和磨人。
周五晚上,刷完一套理综卷子,已经快十二点了。苏念晴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白天物理课上的一道多过程动力学难题,她用了三种方法,算出的答案都不一样,直到下课也没完全搞懂。数学压轴题的那种巧妙构造,她似乎总是慢半拍才能想到。语文作文的素材运用,也显得平淡无奇……各种念头像潮水般涌来,在她脑子里打架,让她心烦意乱。
她翻来覆去,越是想强迫自己睡觉,大脑就越是清醒。窗外的月光冷冷地洒在地板上,万籁俱寂,只有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滴答”声,一下下,敲打在她的心弦上。
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压力席卷了她。高三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此刻,她感觉自己正处在最疲惫、最想要放弃的那个“极点”。她需要一点声音,需要一点慰藉,需要确认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
鬼使神差地,她拿起床头的手机,屏幕的冷光映亮了她有些苍白的脸。手指下意识地划开通讯录,停留在那个熟悉的名字上——顾言澈。
这么晚了,他肯定已经睡了吧?他明天还要参加物理竞赛的阶段性测试。会不会打扰他?理智告诉她不应该拨出这个电话。可是,那种想要听到他声音、感受他存在的渴望,在此刻压倒了一切。
犹豫再三,指尖还是轻轻点下了那个绿色的拨号键。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嘟…嘟…”声,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既期待,又后悔。
电话只响了两声,就被接听了。速度快得让她猝不及防。
“喂?”电话那头传来顾言澈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带着一丝刚睡醒的沙哑,但更多的是清醒。他居然还没睡?或者,是被她吵醒了?
“……”苏念晴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喉咙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该说什么?说自己睡不着?说自己压力大?会不会显得太矫情太脆弱?
电话那头也陷入了沉默。没有催促,没有疑问,只有平稳的、轻微的呼吸声,通过电流,清晰地传到了她的耳边。
一下,两下……绵长而均匀。
这呼吸声,像带着某种神奇的魔力。苏念晴狂跳的心,奇异地、一点点地平复下来。她甚至能想象出他此刻的样子,可能靠在床头,可能只是拿着手机,在寂静的夜里,安静地听着这边的动静。
她依旧没有说话,只是将手机更紧地贴住耳朵,仿佛这样就能离那令人安心的声源更近一些。她也放轻了自己的呼吸,努力去契合他的节奏。
时间在沉默中缓缓流淌。几分钟过去了,也许更久。两人谁都没有开口,只有彼此的呼吸声在电话线两端交织、共鸣。这漫长的静默,却不显得尴尬,反而像一种最深沉的交流和理解。
他懂了。懂她深夜拨通电话却无言的缘由,懂她此刻无法言说的焦虑和脆弱。所以他什么也不问,只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她:我在。我陪着你。
又过了一会儿,苏念晴感觉紧绷的神经终于彻底松弛下来,浓重的睡意袭来。她轻轻地、几乎微不可闻地对着话筒说:“……我睡了。”
“嗯。”电话那头,传来他同样低沉的一个单音节。然后,是挂断后的忙音。
苏念晴放下手机,缩进被子里。房间里依旧安静,但她却不再感到孤独和害怕。耳边仿佛还回响着他平稳的呼吸声,像一首无声的安眠曲。那个呼吸声告诉她,前路虽难,但有人与她同行。这就够了。
她闭上眼睛,很快就沉入了安稳的梦乡。而电话的另一端,顾言澈听着忙音,在黑暗中静静坐了几秒,才将手机放回床头。他看了一眼窗外皎洁的月光,重新躺下,心里清楚,明天需要给她找几道更经典的物理模型题,帮她打破那个思维定式。陪伴,有时无需千言万语,只是深夜电话里,一段无声的呼吸,便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