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县党校,坐落在县城东郊一片相对安静的区域。几栋苏式风格的旧楼掩映在高大的乔木之中,红砖墙上爬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透着一股不同于乡镇政府的、严肃而厚重的气息。当李腾提着简单的行李,迈入挂着“热烈欢迎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红色横幅的党校大门时,一种混合着新奇、肃穆与隐隐亢奋的情绪在他心中涌动。
这里,将是他未来三个月学习生活的地方。
报到,领取材料,安排宿舍。宿舍是四人间,条件比青林镇的单身宿舍要好些,干净整洁,配备了书桌。他的三位室友,一位是来自县财政局、戴着金丝眼镜、言谈谨慎的年轻科长;一位是来自县团委、性格活跃、善于交际的干事;还有一位是来自北部山区一个贫困乡的副乡长,皮肤黝黑,手掌粗糙,话不多,带着山里人的朴实与沉闷。四人简单寒暄,彼此打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初识的客气与微妙的比较。
开学典礼在党校最大的阶梯教室举行。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醒目的会标,台下,近百名来自全县各乡镇、各条战线的年轻学员整齐端坐,男男女女,大多穿着白衬衫或素色上衣,神情专注,眼神中闪烁着渴望与 ambition。李腾坐在人群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是优秀同龄人汇聚一堂所自然形成的“场”。
九点整,领导入场。当县委书记高志宏在县长郑国锋、县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等领导陪同下步入会场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高志宏书记年约五十,身材挺拔,面容清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目光深邃而温和,但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主持会议的组织部江部长简短开场后,高志宏书记走到了发言席前。他没有拿厚厚的讲稿,只有几张提纲卡片,声音平和却极具穿透力。
“同志们,看到你们这一张张年轻、充满朝气的面孔,我感到非常欣慰!”高书记的开场白带着一种长辈般的温和,瞬间拉近了与学员的距离,“你们是红星县的未来和希望。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这不仅是你们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县委着眼于红星县长远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性举措!”
他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语气逐渐变得凝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这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而我们县的干部队伍,正如同志们所感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亟待更新、专业化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
高书记的目光扫过全场,仿佛在与每一位学员进行无声的交流:“县委下决心举办这期青干班,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大家提供一个系统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平台。这三个月,不是让你们来休息、来镀金的,而是要让你们‘充充电’、‘淬淬火’、‘加加油’!目的是要把你们培养成为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
接着,他对全体学员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第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年轻干部必须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我们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要如饥似渴抓学习。要珍惜这难得的脱产学习机会,潜下心来,系统学习立场观点方法,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各方面知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结合县情、乡情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学,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
“第三,要深入思考谋实干。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红星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深入思考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破解之道。要力戒空谈,崇尚实干,将来回到工作岗位后,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第四,要严守纪律树形象。你们在这里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所在单位的形象,代表着全县年轻干部的形象。要自觉遵守党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过硬作风,展现出年轻干部应有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
最后,高书记充满期望地说:“县委对你们寄予厚望,全县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机遇,不负韶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培训任务。三个月后,我希望看到一群眼界更宽、思路更清、能力更强、干劲更足的年轻骨干,回到各自岗位,为红星县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你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高志宏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有具体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将“讲政治”摆在首位,凸显了党委在干部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台下掌声经久不息。李腾用力地鼓着掌,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激励。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感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思路和期望,这让他对这次培训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肩头仿佛压上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开班式结束后,班主任赵东升与全体学员见了面。赵东升是县委组织部公务员科科长,四十岁上下,身材精干,穿着合身的白衬衫和西裤,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说话条理清晰,透着一股组织干部特有的严谨和审慎。
“同志们,我是赵东升,受部里委派,担任本期青干班的班主任。”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清晰地传到学员耳中,“未来三个月,我将与大家共同学习、生活。希望大家牢记高书记的嘱托,严格遵守党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我的要求很简单: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严守纪律,团结互助。你们在这里的每一分表现,我都会如实记录,并向部里汇报。” 他的话简短有力,带着明显的分量,让学员们立刻感受到了压力。
紧张的培训生活立刻开始。第一周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主要是政治理论、县情介绍和领导科学基础。授课的老师有党校的资深教师,也有从省市请来的专家学者,还有像组织部江部长这样的县领导亲自授课。课程内容深入浅出,观点新颖,让李腾有种豁然开朗、跳出井底看到更大天空的感觉。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每天晚上都在宿舍或教室自习到很晚,整理笔记,消化理解。
学习之余,班级内部的“政治生活”也悄然开始。班主任赵东升宣布,为了便于管理和自我服务,需要选举产生班委会。这个消息,立刻在学员中激起了波澜。谁都明白,能进入班委,不仅意味着更多的锻炼机会,更意味着能在组织面前有更多的“曝光度”,是结业鉴定和未来使用的重要参考。
竞选在第二天晚上自习课时间进行。赵东升亲自主持。有意竞选者需要上台做简短演讲。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微妙和紧张。
第一个上台的是县团委那位活跃的干事,他口才极佳,充满激情,大谈如何组织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接着,财政局的年轻科长上台,语气沉稳,强调班委的服务功能和精细化管理的思路。随后,又有几位来自经济部门或大镇的学员上台,各展所长。
李腾坐在台下,内心也在激烈斗争。按照他一贯低调的行事风格,他并不想过于出风头。但王守礼“多看多学多思少说”的叮嘱在他耳边回响,同时,高书记“要深入思考谋实干”的要求也激励着他。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竞选,更是一次融入集体、展现自我的机会。过分退缩,并非明智之举。
当赵东升询问是否还有竞选者时,李腾深吸一口气,举起了手,在些许诧异的目光中,稳步走上了讲台。
他没有慷慨激昂的承诺,也没有罗列辉煌的过往。他的演讲很朴实:
“各位同学,我叫李腾,来自青林镇。和在座很多来自县直机关或者经济强镇的同志相比,我的工作经验还很浅薄,主要是待在基层,和老百姓打交道,处理一些具体繁琐的事务。”他坦诚地开场,反而赢得了一些好感。
“我可能不太擅长组织热闹的活动,也不太精通宏观的经济数据。但如果大家选我,”他话锋一转,目光诚恳地扫过台下,“我愿意发挥我在基层养成的习惯——腿勤、手勤,愿意为大家的学习生活跑跑腿、服服务。我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把同学们在交流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对县里发展的真知灼见,认真地整理下来。我觉得,我们这三个月,不仅是向老师学,更要相互学。如果能搭建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让来自不同岗位的我们,能够充分碰撞思想,互通有无,那将是我们这次培训除了课程之外,最大的收获。”
他的演讲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紧扣“学习”和“服务”两个核心,展现了一种务实、沉稳和善于思考的特质,与前面几位竞选者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坐在一旁的赵东升,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最终投票结果,李腾意外地高票当选为班委之一的学习委员。
这个结果,既在他意料之外,细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他的基层背景、务实风格和在演讲中强调的学习交流理念,或许正是这个精英云集的集体中所需要的一种平衡和补充。
当赵东升宣布结果,同学们投来认可和祝贺的目光时,李腾知道,他在青干班的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了出去。但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学习压力和更复杂的人际交往,还在后面等待着他。他感受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但眼神,却愈发坚定和明亮。在这个新的平台上,他决心不仅要学有所成,更要展现出青林镇干部,乃至所有踏实肯干的基层年轻干部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