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青林镇沉浸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忙碌中。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人事变动的暗流正悄然涌动,搅动着小镇政坛的一池春水。
县委组织部的正式通知终于在一个周五的下午传达到了青林镇。关于开展全市后备干部选拔培训的红头文件,被小心翼翼地放在宋知远书记的办公桌上。文件措辞严谨,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明白——这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宋知远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委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格外凝重。
市里的文件大家都看到了,宋知远环视会场,声音沉稳,这是市委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我们青林镇要高度重视,认真推荐合适人选。
钱卫东第一个发言:这是好事啊!说明市委对我们基层干部的重视。我觉得应该推荐那些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同志。他特意在经验丰富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其他班子成员也纷纷表态,但都说得比较含糊。谁都明白,这个推荐名额的分量。
会议结束后,宋知远单独把李腾留了下来。
李腾,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宋知远点燃一支烟,看似随意地问道。
李腾斟酌着用词:这是组织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和培养。我觉得应该推荐那些在基层扎实工作、实绩突出的同志。
宋知远点点头,吐出一个烟圈:你在青林这几年,党政办、经发办都干过,成绩有目共睹。不过...他顿了顿,你还年轻,资历尚浅,这个阶段还是要以锻炼为主。
李腾立即明白了书记的弦外之音:宋书记,我明白。我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好。
从书记办公室出来,李腾在走廊里遇见了赵晓波。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些什么,但都没有说话。
与此同时,镇里关于推荐人选的议论已经悄悄传开。有人说钱卫东正在积极活动,希望能获得推荐;也有人传言赵晓波作为县里下派的专业干部,很有优势;当然,李腾的名字也被频频提及。
这天晚上,李腾接到了一位在县委办工作的青干班同学的电话。
李腾,听说你们镇里的推荐人选还没定?同学压低声音,我可听说钱卫东最近往县里跑得挺勤的。还有,赵晓波在农业局的老领导也替他说话了。
李腾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谢谢提醒。不过我现在的重心还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你啊,就是太实在。同学叹了口气,这种机会可不常有。不过话说回来,你现在在青林干得确实不错,高县长上次开会还提到你们镇的特色产业发展呢。
挂断电话,李腾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同学的好意,但也清楚自己的处境。作为全镇最年轻的股级干部,资历确实是他的短板。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次推荐背后牵扯的利益关系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
第二天一早,李腾照常提前来到办公室。让他意外的是,赵晓波已经在党政办门口等他。
赵委员,这么早?李腾有些诧异。
赵晓波推了推眼镜,开门见山:李主任,关于茶叶标准修订的事,我想和你再商量一下。另外...他顿了顿,外贸订单的生产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协调解决。
两人在办公室里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让李腾感到意外的是,赵晓波对镇里正在酝酿的推荐人选一事只字未提,全程都在专注地讨论工作。这种专业和专注,让李腾不由得心生敬佩。
接下来的几天,镇里的气氛明显变得微妙。钱卫东见到李腾时,笑容比以前更加热情,但总让人觉得有些刻意。其他班子成员的态度也发生了细微变化,有的对李腾更加客气,有的则似乎在刻意保持距离。
这天下午,李腾正在审核一份文件,钱卫东不请自来。
李主任忙呢?钱卫东笑呵呵地在对面坐下,有件事想跟你通个气。关于市里的那个推荐,我觉得赵晓波同志很合适啊。专业能力强,又是县里重点培养的干部。你觉得呢?
李腾心中一动,明白这是钱卫东在试探他的态度。他不动声色地回答:推荐人选还是要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我个人觉得,只要是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的同志,都值得推荐。
钱卫东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说得对,说得对。那就不打扰你工作了。
看着钱卫东离开的背影,李腾深深体会到基层政治生态的复杂。每个人都像是在下一盘看不见的棋,走一步要看三步。
晚上加班时,张薇打来了电话。听出李腾声音里的疲惫,她关切地问: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
李腾把近期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出乎他的意料,张薇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表现出担忧,反而冷静地分析道: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沉住气。你在青林的工作实绩摆在那里,这是最重要的资本。
她的成熟和理智让李腾感到惊喜。宣传部的工作经历,显然让张薇成长了很多。
你说得对。李腾的心情轻松了不少,不管别人怎么运作,我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
张薇鼓励道,我相信你。不过...她话锋一转,也要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要太直来直去。
这个提醒让李腾感到温暖。他意识到,张薇不仅在感情上支持他,更在政治上开始懂得为他着想。
周末,李腾特意回了一趟远在月牙镇的家。父母显然也听说了些什么,吃饭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父亲打破了沉默:腾儿,听说市里要在乡镇选拔干部?
李腾点点头:是有这么个事。
那...母亲忍不住插话,你有希望吗?
李腾给母亲夹了一筷子菜,这种事情要服从组织安排。我现在就想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父亲赞许地点点头:你这么做是对的。年轻人不要太急功近利。
周一一早,李腾刚进办公室,宋知远就把他叫了过去。
推荐人选党委会已经初步议过了。宋知远开门见山,考虑到工作需要和干部培养,镇里打算推荐你和赵晓波两位同志。
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李腾的意料。他原本以为只会推荐一个人选。
当然,这只是镇里的推荐,宋知远补充道,最终能不能入选,还要看县里的研究和市里的选拔。
我明白。李腾平静地点头,谢谢组织的信任。
从书记办公室出来,李腾在楼梯口遇到了赵晓波。两人相视一笑,这次赵晓波先开了口:李主任,茶叶示范园的新数据出来了,效果比预期还好。
太好了。李腾真诚地说,这都是赵委员你的功劳。
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赵晓波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这一刻,李腾忽然觉得,也许在基层工作中,这种基于共同事业的理解和尊重,比任何人事安排都更加珍贵。
推荐名单上报后的几天,镇里的气氛反而平静下来。李腾依然每天忙碌于党政办和各个项目之间,只是偶尔会在夜深人静时思考:如果真的有机会走向更大的平台,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在青林镇的这些岁月,已经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那些潜流暗涌的人事变动,终究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小插曲。真正重要的,是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