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继续道:着派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肃顺等人叩首领旨。寝殿内一片寂静,只听得见皇帝粗重的喘息声。
这时,皇帝又看向她和慈安:皇后与懿贵妃...朕赐你们与同道堂两枚印章...所有谕旨...需加盖这两枚印章...方能生效...
太监捧来两个锦盒,一个递给慈安,一个递到她手中。她打开锦盒,看见里面是一枚温润白玉雕刻的同道堂印章。
你们...要同心协力...辅佐幼主...皇帝的声音越来越弱。
皇上!她和慈安同时扑到榻前。
皇帝最后看了她们一眼,目光中有太多未竟之言。他的手缓缓垂下,再无声息。
皇上驾崩了!太监尖利的哭喊声响彻行宫。
那一刻,她紧紧抱着六岁的儿子,在灵前跪了整整一夜。眼泪流干了,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从今往后,她不能再是那个只知道争宠的懿贵妃,她必须成为大清朝最坚固的屏障。
太后,肃顺他们已经在商议辅政大臣的人选了。心腹太监安德海悄悄来报。
她冷笑:先帝尸骨未寒,他们就迫不及待了。
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把持朝政,根本不把她们母子放在眼里。就连每日的奏折,都要经过他们之手才能呈递。
妹妹,慈安皇后来到她的寝宫,面色忧虑,肃顺等人越来越放肆了。今日竟说要削减后宫用度...
她握住慈安的手:姐姐放心,有先帝赐的印章在,他们不敢太过分。
但肃顺等人确实越来越嚣张。甚至连御膳的份例都要克扣,更不用说试图干涉她们教导小皇帝。
额娘,为什么肃顺总是凶巴巴的?小皇帝问她。
她抚摸着孩子的头:因为有些人忘了,谁才是真正的主子。
不能再等了。她秘密联络了在京城的恭亲王,又得到了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支持。那个秋天的深夜,她带着小皇帝提前返京,在恭亲王的接应下回到了紫禁城。
肃顺等人专权跋扈,图谋不轨,着即革职拿问!
当恭亲王在朝堂上宣读懿旨时,她抱着小皇帝坐在帘后,清楚地听见了自己心跳的声音。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执掌生杀大权。
肃顺被处死的那天,北京城寒风凛冽。她站在坤宁宫的高台上,望着刑场的方向,手中紧紧攥着先帝留给她的那枚同道堂印章。
妹妹,慈安走到她身边,风大,回去吧。
她转身看着慈安:姐姐,从今往后,这大清的江山,就要靠我们姐妹共同守护了。
慈安轻轻点头,眼中有着与她同样的坚定。
从此,她们成了大清朝真正的掌权者。垂帘听政的第一天,她们并排坐在纱帘后,看着底下黑压压的文武百官。
众卿平身。
她们的声音在太和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些年,她几乎夜不能寐。江南的太平军、西北的回乱、虎视眈眈的洋人...内忧外患如同重重迷雾,将大清朝笼罩其中。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蜡烛换了一根又一根。
太后,已经三更天了。宫女小心翼翼地提醒。
她揉着酸胀的手腕:再等等。
有时慈安会端着一盏参茶来看她:妹妹,保重身子要紧。
她抬头看着慈安关切的眼神,忽然觉得这深宫之中,至少还有一个人是真心待她。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光绪七年三月初十,那个春寒料峭的清晨,噩耗传来——慈安太后薨了。
她记得自己当时正在用早膳,听到这个消息时,手中的银箸一声掉在地上。赶到钟粹宫时,只见慈安安详地躺在凤榻上,仿佛只是睡着了。
姐姐...她轻声唤道,却再也得不到回应。
慈安的突然离世,让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孤独。从此,养心殿的纱帘后只剩下她一人,太和殿的龙椅旁也只有她一个听政。那些需要与慈安商议的朝政,现在都要她独自决断。
最艰难的时候,是同治皇帝亲政后又早逝的那段日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楚至今想起都让她心悸。但她不能倒下,必须在宗室中另择新君。于是四岁的载湉被抱进了宫,成了光绪皇帝。
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皇额娘。她对那个懵懂的孩子说。
小皇帝怯生生地看着她,小手紧紧抓着她的衣襟。那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抱着亲生儿子登基时的光景。
如今,她独自坐在这权力的巅峰已经十年。这十年来,她习惯了独自批阅奏折到深夜,习惯了独自面对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习惯了在做出重大决定时,只能与自己商议。
太后,寅时了,该安歇了。李莲英的声音将她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慈禧抬眼望去,窗外的天色已经泛白。原来她在镜前坐了一整夜。
更衣吧。她缓缓起身,忽然觉得浑身酸痛。这是老了的表现,她心想。
躺在柔软的床榻上,她却毫无睡意。那些过往如同走马灯一般在眼前回转:初入宫时的惶恐,得宠时的欣喜,丧夫时的悲痛,与慈安共同辅政的岁月,以及如今独自掌权的孤独...这一生,她从一个不起眼的贵人,一步步成为这个帝国唯一的主宰。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若是先帝和姐姐看到如今的哀家...她轻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
也许他们会欣慰,也许他们会震惊。但无论如何,这条路她已经走了四十多年,再也回不了头。
窗外传来鸟鸣声,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她闭上眼,决定小憩片刻。毕竟,还有堆积如山的奏折在等着她,还有颐和园的工程需要她过问,还有万寿庆典需要她操心。
这大清的担子,从慈安离去的那一天起,就完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而她,还必须继续独自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