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清听闻冬小麦亩产三石的消息时,心中满是诧异。
庄上的良田条件比不上空间里的黑土地,她原本预估能比庄子之前的产量多出一两成就很不错了,压根没想到竟能达到如此高产。
看来灵泉水的功效确实超乎想象!
不过,这其中的缘由可不能轻易说出去,只能引导大家往土肥的方向去猜测。
“爹啊,你把沤肥的土方子上交给阮知县了吗?”怀清关切地问道。
“交了!交了!我按照你说的,第一时间就把那土方子呈给大人了。”
夏兴南经过这将近一年的历练沉淀,深刻领悟到一个道理:人笨点没关系,关键是得学会听话。
而他,向来是最听闺女话的!
“丫头倒是心细。”卫大儒手托紫砂壶,轻抿一口,茶水入喉,清爽解腻,惬意十足。
亩产三石的产量实在太过惹眼,若不是他亲眼见证、亲手记录,怕是也会怀疑是不是底下人夸大其词来糊弄他。
好在丫头提前献上方子,能堵住某些人的悠悠之口。
而且账本上有他的亲笔字迹,也能起到一定的证明作用。
毕竟冬小麦一事传开后,众人皆知夏家是圣上有意抬举的对象。即便未来夏家的发展尚不明朗,但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没眼力见儿地随意得罪他们。
怀清也深感无奈,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任何东西本质上都归朝廷所有。所以,只要是能公之于众的东西,她从不会藏私。从一开始,就要向圣上展现出夏家的满满诚意。
这抱大腿嘛,自然要抱最粗的,在这点上,她和家人早就达成了共识。
不管是土肥,还是脱粒机,他们都没打算隐瞒,早早地交出去,能省事儿就绝不给自己添麻烦。在表忠心、抱大腿这件事上,他们可是认真且坚定的。
“也不知道村里的小麦收得怎么样了?”夏兴南小声嘀咕着,“明天,我回村一趟。”
村里的几亩地,他们托付给了里正大伯,同样也是今天收割。
“我也回去住几天。”于氏紧接着说道,她确实也很久没回村了。
“行,爹娘回去就多住些日子,庄子上有田管家照应呢。”怀清说道。
小麦收割完后还有诸多活计,紧接着就要种植苞米,怀清列了个详细的单子递给田管家。
“田叔,这苞米种子我抽空筛选过了,直接在麦茬上播种就行。”
“不需要深耕吗?”田福生疑惑地问。
“不需要,深麦浅豆,苞米的种植道理也是一样的。”
“那行,对面庄子也种得差不多了,回头正好种这八十亩。”田福生对大姑娘的见解十分信服。
“我要去府城一趟,大概七八天,等我回来正好可以挖土豆。”怀清接着说。
夏至前挖土豆,这是前世老妈告诉她的,据说夏至后雨水增多,此后挖的土豆不易储存;而红薯则要在立冬前挖才能顺利过冬。
“那行,我们也赶在那之前回来。”夏兴南说,他还从未见过土豆长啥样,一定要回来瞧瞧。
卫大儒也表示会在这几天外出访友后回来。
“您要去访友?带着诤哥儿吗?”怀清问。
“自然。”小徒弟年纪还小,自然要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怀清本想着借牛大几天陪自己去府城,既然先生要去访友还带着诤哥儿,那牛大肯定也得跟着去。
“去白云寺吗?”见先生点头,怀清让春知去书房拿东西。“我给大师准备了个礼物,麻烦先生转交一下。”
那是一支百年人参,产自空间。前段时间交由马大夫帮忙炮制,昨天才刚刚拿回来。
空间出品,必属精品。
马大夫初见这人参时,缠着她软磨硬泡了许久,非要她把人参卖给他。最后她承诺下次再有好药材一定卖给他,才好不容易让马大夫答应帮忙炮制。
送无为大师人参,她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齐禹说过,无为大师精通医术,会医之人,肯定对珍贵药材情有独钟,就像马大夫一样,所以她才选定了人参作为礼物。
“清姐儿,你要去府城干嘛?”于氏问道。
她虽已不再奢望把大闺女培养成传统淑女,但该关心的还是得关心。
“芳宁和我打算去府城开家分店,再者,八月大哥二哥要去府城院试,我想去提前做些准备。要是有合适的,就先买个院子,以后大哥二哥去府城也能有个安稳的落脚地。”
“买院子没必要吧?仕衡兄说过到时候去他那里住。”怀谦不太清楚家里现在的财务状况,觉得仅仅为了他们院试就买个院子,实在没有必要。
“还是买吧。”怀谨说道,“大妹真要去府城开铺子,总不能也住到阮家别院去,有个自己的院子方便很多。”
“大哥说的是,我就是这么考虑的。”怀清点头赞同。
“你什么时候去?”怀谨问。
“大哥是要请假陪我去?”怀清忙说,“我和芳宁一起去,阮家那边会安排护卫,我再带上春知、春意,不会有问题的。”
说实话,若不是碰上那种死士暗杀,一般的小毛贼还真奈何不了她。
“那行。”听到阮家会安排护卫,怀谨便放心了。大妹有天生神力傍身,况且她还有那神秘的“机缘”,自保肯定没问题。
“田叔,账上还有多少银子?”怀清问。
“大姑娘,约莫有一千两。”家里几处生意的账本和银子都由田管家负责管理。
他多次提议让主子们接手账册,可几个主子都只愿每月领月银,当起了甩手掌柜,对此,田福生也是无奈又佩服。
“一千两啊?”怀清有些纠结,她不太清楚府城那边的物价,不知道这一千两能买到什么样的宅院。
“怎么,银子不够?”于氏问道,“娘手里还有一百两。”她每个月月银十两,加上当家的,这几个月也存下了一百两。
“我身上也有二十两。”怀谦说着,把银子掏出来递给大妹,他平时吃住在书院,没什么大的花销。
怀清又好气又好笑,自己可没说缺银子呀。
正准备把手里的二十两还给二哥,怀里却又被塞了一叠银票。
怀清看向卫大儒,满是疑惑:“先生?”
“给丫头买糖吃。”卫大儒说得云淡风轻。
“啊?”怀清惊得瞪大了眼,谁家买糖用百两银票,而且还是一叠,瞧着得有十几张吧?
“不……不……不要!”怀清像烫手似的,赶紧把银票递还回去,可卫大儒却潇洒地一转身,快步离开了。
“给你就拿着!”卫大儒的声音远远传来。
怀清拿着银票,站在原地,一脸尴尬,完全不知所措。
于氏几人也都面面相觑,一脸懵。这大儒出手也太阔绰了,买糖哪用得了这么多钱啊?
“清姐儿,你赶紧还回去!”夏兴南说道,这钱拿着烫手。
“大姐,你拿着呗。”怀诤在一旁说道。
怀清看向小弟,有些纳闷,这小子向来不是贪图别人东西的性子,说出这话肯定有原因。
“为何啊,诤哥儿?”
怀诤睁着懵懂的大眼睛,认真地回道:“古语有言,长者赐,不敢辞。先生就是这么说的。”
怀清一时语塞,这话确实没错,可这给的数额也太大了吧。
“大妹,就拿着吧。”怀谨劝道。
“大哥,你也觉得该拿?”怀清疑惑地看向大哥,想知道他是怎么考虑的。
“先生这是将我们当晚辈看待,你若还回去,难免会伤了先生的心。”怀谨解释道。
众人一听,觉得确实在理,看来先生是真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了。
怀清也不再客气,甚至还像个财迷似的数了数,好家伙,足足有十五张,一千五百两呢!今天可真是发横财的一天!
于氏见她这般财迷的模样,笑着回房把自己那一百两也交给了她。随后又去找田管家拿库房钥匙,打算从库房挑几匹布,给先生和牛大做几身衣裳。
自从金缕衣归到怀清名下,他们家几口人的衣服大多由何香彤负责,于氏平时也就做些里衣。这转眼就入夏了,也确实该给先生和牛大备上几身夏衣。
其实,不止于氏这么想,其他几人也都在琢磨着怎么回馈先生。
怀淑见娘去库房找布料,也跟着去帮忙。她如今管理着金缕衣,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能帮着娘挑选花色。
怀谨和怀谦手里银子有限,没钱买贵重礼物,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想别的办法,比如帮先生整理书册。
怀清手里的财富可比国库,但此刻,她却觉得这一千五百两银票格外压手。
这可怎么办呢?
小弟都说了,长者赐不敢辞,那就收着呗!
看来,回头得好好给老头寻摸些稀罕好物作为回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