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小姐有了好吃的,情绪转好了不少,但随行的下人们依然不敢放松,吃过东西后还是把她给绑好,这个办法虽然有点过份,但这是二夫人的吩咐,而且经过卫四的提醒,大家的危机意识也增强了。
经过一路辛苦,这天,唐家的马车终于进了府门,下人们立马飞报给大夫人。
唐大夫人的日子也不好过,知道儿子和女儿闯了祸,终于不敢嘴硬了,但关于抢夺香皂的事情,依然不敢明说。
唐府派出去的人,也就比女儿晚出发两天,而且是快马出去的,按正常情况推算,应该在路上就可以把人拦住,香皂的事情完全可以掩过去。因为怕侍卫去了不起作用,自己又派了心腹嬷嬷和其他人从后面跟过去。只要侍卫阻止了女儿前行,嬷嬷们一到,就可以把人带回来,自己知道女儿的脾气,所以给嬷嬷们的命令就是直接把人绑回来。
以嬷嬷们的脚程算,八天可到三川镇,来回就是十六天,再加上点意外耽搁,算二十天,可第二十天不见人回来,第二十一天也没有,第二十三天还是没有!
唐大夫人心里慌了,这么多天没有回来,说明女儿已经到了三川镇,香皂的事情怕是已经捅出去了。
不过事情倒也不是很糟糕,燕王遇刺的事情已在京城中传开,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但一直都没有燕王生还的消息,儿子的事算是掩下去了。
只要儿子的事情掩下去,女儿这边就没有多大问题,大不了闹到分家的份上,这本来就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分了更好。
过了第二十三天,依旧什么动静都没有,唐老夫人急得夜不能眠,而唐大夫人反而安心了不少,这么长时间不回来,只能说明女儿与老二夫妻俩彻底闹翻,分家成了必然,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必要再装。
唐老夫人也算着时间,不过她不知道大儿媳派出的第二批人,从第十天起,她就开始愁了,这事情太不对劲了。
“去把大夫人叫来”。
人来了,一问才知道她派出了第二批人。
“母亲,不是儿媳不听您的话,而是灵珠那孩子脾气倔,侍卫们去了,能拦住她前行也就不错了。这事又不好声张,所以我才又派了婆子们跟过去,让她们一见到人就往回带,实在不行就绑了带回来,这下您老放心了吧?”
“那丫头的确刁蛮,不用点手段,确实不容易带回来”。
又熬了七八天,仍然音信全无,大儿媳反而更安心,多问几次还嫌烦了,装病给推脱了,连面都不愿来见了,还是身边的下人花了功夫才勉强打听到,原来灵珠去三川镇,是要从老二媳妇手里夺什么香皂买卖的营生。如果是这样,那倒也问题不大,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老二的能力,远比老大强,不会放任媳妇胡来,再退一步讲,即使老二媳妇有自己单独的买卖也不奇怪,人都会有私心的。
老二媳妇可不是个糊涂人,若那香皂买卖真是她的,灵珠想夺走,无异于白日做梦,任凭死丫头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动摇分毫。
只要死丫头到了老二府上,老二能收拾住,不会让她闯祸的。
各怀心事的俩婆媳就这么,一边自我安慰着,一边盼着人回来。
都忘了这是出去的第一几天了?前后应该有一个多月了,今天,终于回来了。马车到了大门口,人没下车,直接随货车从侧门入府,只是随行的下人让通报:
“二夫人的嘱托,三小姐是捆着的,不能让外人瞧见,随货车一同进入府中,须当老夫人和大夫人的面再放开。
此事关系重大,已经几条人命了,请示老夫人和大夫人示下,人送往哪里?
记住,必须由老夫人和大夫人共同决定。”
到大门口传话的人执的是二爷府上的令牌,但一旁还站着将军府最先派出去的侍卫,还有张婆子,这位可是大夫人的心腹。
“张嬷嬷,你?”
“就按他说的办,我随后从侧门随三小姐一起入府,事情紧急,莫耽误”。
死婆子还有个性了,说完这么几句没头没脑的话后,还真就退了回去,跟着马绕往侧门去。
这事的确马虎不得,最后京城里的消息可是满天飞,之前有传言说二少爷重伤是假的,他根本没受什么伤,这就非常不妙了,弄不好会被定个欺君之罪,好在都是死无对证的事,可最近几天,又听说燕王爷还活着,太复杂了!
不敢耽误,赶紧按真实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