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夕阳彻底沉了下去,夜色像墨汁般晕染开来,缓缓笼罩了这座喧嚣又疲惫的城市。
陈默收回目光,拉紧窗帘,将那点最后的光亮和街上那个固执的记者身影一同隔绝在外。
“麻烦……”他低声嘟囔了一句,揉了揉依旧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精神力过度消耗后的虚乏感,像退潮后裸露的滩涂,空荡而无力。
“知”字符文传来的那丝针对林雪的微弱预警,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牵动着他的神经。
不强烈,却持续地提醒着潜在的危险。
他当然可以不管。
那个女记者和他非亲非故,她自己要往危险的地方凑,出了事也怪不到他头上。
现在他自己都还是一身的麻烦——星耀的追杀、“针”的阴魂不散、还有那个藏在暗处玩弄人心的“幻狐”……
哪一件不比一个陌生记者的安危更紧迫?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陈默脑海里再次闪过梁老解读过的这句话。
之前的理解偏向于“别逞强,保命要紧”,但此刻结合眼前的事,他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勇于不敢”并非单纯的怯懦退缩,而是在力量不足、形势不明时,一种基于理智的克制和等待,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也是为了积蓄未来真正“勇于敢”的力量和时机。
这是一种策略,一种对“道”的运用。
硬要此刻去保护一个无法确定立场、且自身难保的人,或许才是真正的“勇于敢则杀”
——不仅可能害了自己,也可能因为莽撞暴露而反而害了她。
对,不能冲动。
要“勇于不敢”。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将那个记者的身影从脑海里驱散。
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精神力,找到“幻狐”,从源头上掐灭谣言。
他走到那张吱呀作响的旧书桌前,拿起那本边缘已经磨损的《道德经》,准备像前几天一样,通过诵读和冥想来缓慢恢复力量。
然而,书页摊开,那些熟悉的文字今天却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力量。
他的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飘向那个可能正一无所知地走向陷阱的年轻记者。
“知”字符文那细微的预警如同背景音般持续存在着,提醒他潜在的危机。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认识规律才是明白,不认识规律,胡乱妄动就会招灾。)另一句经文浮现心头。
陈默思索着,自己对星耀、对“幻狐”的手段、对林雪此人的目的和心性,都“不知常”,了解得太少。
在这种状态下,无论行动与否,都可能“妄作凶”。
那么,什么是当下的“常”?什么才是符合规律的“作”?
信息。
他缺乏信息。
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只会越来越被动。
“真是……欠了你的。”
陈默有些烦躁地合上书,知道自己今晚怕是静不下心了。
他意识到,完全置身事外、只顾自己恢复,或许也是一种“妄作凶”,可能会错失了解敌人、甚至获取潜在信息的机会。
梁老也说过,道法自然,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规律去做。
眼下,了解对手,收集情报,或许就是最该做的“自然之事”。
他叹了口气,认命般地再次走到窗边,将窗帘拉开一条极细的缝隙,向下望去。
街道华灯初上,人流依旧。
但那个扎着马尾、背着双肩包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知”字符文微微运转,试图捕捉残留的痕迹,但除了空气中那愈发浓重的、属于“幻狐”的扭曲恶意的气息外,关于林雪的线索已经微乎其微。
她去了哪里?回家了?
还是……去了更危险的地方调查?
陈默皱紧了眉头。
这种无法掌控信息的感觉糟糕透了。
…………
与此同时,市刑警支队的一间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老赵警官掐灭了手里的烟头,将最后一点烟蒂按在几乎堆满的烟灰缸里。他面前的办公桌上,摊开着好几份卷宗。
最上面的一份,赫然正是“腾龙科技发布会袭击案”的现场报告和初步调查报告。
报告里的结论写得冠冕堂皇,倾向于定性为“某商业竞争对手策划的、旨在破坏腾龙科技声誉的恶性恐怖袭击”,并表示正在全力追查袭击者身份。
但老赵的眉头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当了几十年警察,破过的大案要案也不少,直觉和经验告诉他,这案子没那么简单。
袭击者的手段太专业、太诡异了。
现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物理痕迹,那些突然失灵又突然恢复的红绿灯,地面莫名出现的油渍(他仔细看过报告里的现场照片),还有几个目击者语焉不详描述的“好像有看不见的东西撞开了受害者”……这些都超出了寻常犯罪团伙的能力范围。
更让他心里犯嘀咕的是那个神秘人。
监控拍到了一个极其模糊的身影,在爆炸发生的前一瞬间,以一种人类几乎不可能达到的速度和角度,扑开了腾龙科技的孙经理和那名女员工。
然后,就在现场陷入极度混乱的几秒钟内,那个身影又如同鬼魅般消失了。
他救了人,却不愿露面。
为什么?
老赵拿起另一份报告。
那是关于前几天老旧小区地陷事故的救援记录。
里面有一条不起眼的附注:有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反映,在救援最困难的阶段,曾接到过一个匿名电话,模糊地指出了一个更安全的挖掘路径。
他们半信半疑地尝试了,果然顺利了很多。
技术部门追查过去,发现是一个无法追踪的公共电话亭。
匿名电话……精准的提示……
老赵又想起了更早之前,自己收到过的那封关于某区域化学品泄漏风险的匿名警告信。
笔迹刻意扭曲,但内容条理清晰,指出的几个疑点后来证明都或多或少存在。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之间,是不是有一条看不见的线连着?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发布会袭击、地陷事故、匿名警告、神秘救人者……还有,他今天偶尔听手下几个年轻刑警闲聊时提到的,东南片区最近流传的古怪谣言,说有什么“扫把星”带来了厄运,搞得人心惶惶。
直觉告诉他,这背后有一股他尚未理解的、强大的暗流在涌动。
这股力量超出了常规犯罪的范畴,甚至可能……涉及一些他过去认为只存在于传说里的东西。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办公室白板上贴着的几张现场照片和关系图上。
腾龙科技、星耀集团(虽然报告里刻意淡化了他们的存在,但老赵有自己的信息渠道)、神秘的袭击者、更神秘的保护者……
还有那个今天下午偶然听说的、《都市晚报》一个新来的小记者,似乎也在私下里拼命调查这些事,尤其是关于星耀集团的部分。
那个小记者……叫林雪是吧?
老赵拿起内部电话,又犹豫地放下了。没有确凿证据,仅凭猜测和直觉,他无法向上级申请更深入的调查权限,甚至无法正式将这几起案子并案处理。
贸然去找那个记者,也可能打草惊蛇,或者给她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他现在能做的,只有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直觉,默默地、谨慎地关注这一切。
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耐心地等待猎物露出破绽,或者……等待那个神秘的“匿名者”再次出现,给他更多线索。
他重新点着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模糊了他凝重而又充满探究欲的眼神。
他知道,平静的表面之下,一场超越常规认知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他和那个藏在暗处的“匿名者”,以及那个懵懂闯入风暴中心的小记者,都已经被卷入了漩涡之中。
夜,更深了。
陈默站在窗边,心中的那丝不安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清晰。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或许犯了一个错误。
单打独斗,信息闭塞,只会越来越被动。
那个记者林雪,虽然是个麻烦,但也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她调查到的东西,或许正是自己所欠缺的、关于星耀明面上行动的信息。
不能直接接触,但……或许可以暗中观察,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用不暴露自己的方式,给她一点提示?
就像之前给孙经理发送匿名短信一样。
这个念头让陈默的心跳微微加速。
他看了一眼桌上那本沉静的《道德经》,又感受了一下体内缓慢恢复的精神力。
“知”字符文带来的预警依旧存在。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明天,他要更主动地去“偶遇”那位林雪记者。
不是为了相认,而是为了……观察和评估。
如果她真的有能力,也有足够的运气……或许,她真的能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助力。
当然,前提是,她得能活到那个时候。
陈默的眼神在黑暗中,闪过一丝微光。
他知道,自己和那个藏在暗处的“幻狐”,甚至可能包括“针”的较量,已经因为这位不请自来的记者,悄然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