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洒在“女子技艺大赛”的擂台上时,苏月已将银锅、琉璃碗等制膏工具一一摆好。台前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二楼雅座上,府尹、沈夫人与张砚之正含笑望来,李嬷嬷等三位评委则端坐于主位,目光落在各参赛选手的摊位上。
“姑娘,别紧张,咱们练了这么久,定没问题。”阿春递过一块温热的帕子,帮苏月擦了擦手心的薄汗。林巧儿和周灵儿站在一旁,手里捧着提前备好的野山参汁与茯苓粉,眼神里满是期待。
随着一声铜锣响,大赛正式开始。其他选手纷纷取出提前备好的脂膏原料,唯有苏月从容地拿起银锅,先将野山参汁倒进锅中,再加入过滤好的桃花汁。火镰点燃炭炉时,她转头对台下笑道:“今日我要做的‘玉露养肤膏’,专为中年女子设计——野山参补气,茯苓养肤,桃花汁则能提亮肤色,三者相融,既不油腻,又能淡化细纹。”
台下顿时传来阵阵赞叹,李嬷嬷也微微点头,目光落在银锅中渐渐泛起的琥珀色膏体上。旁边摊位的选手见苏月动作娴熟,神色不禁有些慌乱,手里的银勺竟险些打翻了瓷瓶。
苏月却丝毫未受影响,待参汁与花汁熬至微稠,便缓缓加入东珠粉,手腕轻转,银勺在锅中划出细腻的弧线。“东珠粉需磨至八百目才够细,涂在脸上才不会卡粉。”她一边搅拌,一边讲解,“之前有位夫人说用脂膏总觉得闷,便是因为粉粒太粗,皮肤无法呼吸。”
这话恰好说到了台下几位夫人的心坎里,纷纷点头称是。张砚之看着台上从容自信的苏月,嘴角忍不住上扬——他就知道,她定能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半个时辰后,第一锅玉露养肤膏终于熬成。苏月将膏体倒进三个云锦盒中,递到评委面前。李嬷嬷取了一点涂在手上,轻轻揉开,只觉得皮肤瞬间被滋润,淡淡的檀香混着花香,清雅又不刺鼻:“这膏体比宫里的脂膏还细腻,苏姑娘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
药铺的老掌柜则拿起一支银簪,挑起一点膏体仔细查看:“无杂质,无异味,药材用量也恰到好处,长期用定能养肤。”绣娘更是赞不绝口,指着云锦盒上的海棠纹:“连盒子都这么精致,可见苏姑娘做事有多用心。”
三位评委商议片刻,李嬷嬷站起身,高声宣布:“本次女子技艺大赛第一名——悦容坊苏月!”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沈夫人激动地站起身,张砚之更是快步走上台,递过一支赤金海棠簪:“恭喜你,得偿所愿。”苏月接过簪子,眼眶微微发热——从开悦容坊的那天起,她便盼着能让更多人认可自己的手艺,如今终于做到了。
府尹也走上台,亲手将一块写着“京中第一脂粉铺”的匾额递给苏月:“苏姑娘不仅手艺好,更有诚信,这匾额你当之无愧。往后还要多做些好脂膏,让京中的女子都能受益。”
苏月接过匾额,深深鞠躬:“多谢大人,民女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大赛结束后,前来订脂膏的客人排起了长队。林巧儿和周灵儿忙着记账,阿春则给客人介绍玉露养肤膏的用法,苏月则耐心地为每位客人辨别肤质,推荐合适的脂膏。
夕阳西下时,客人才渐渐散去。苏月看着案上堆得满满的订单,又看了看手中的匾额,心里满是欢喜。张砚之走上前,笑着道:“今日可是大获全胜,我带你去吃酒楼,好好庆祝一番。”
苏月点点头,与众人一同走出赛场。街上的百姓见了她,纷纷笑着打招呼,还有不少姑娘围上来,问悦容坊的地址。她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悦容坊不仅成了京中第一的脂粉铺,更成了许多女子信赖的地方。
回到悦容坊时,伙计们已在门口挂起了匾额。红灯笼映着匾额上的金字,格外耀眼。阿春忙着给伙计们发赏钱,林巧儿和周灵儿则兴奋地讨论着今日的大赛,悦容坊里一片欢腾。
苏月走到后院,看着院中的胭脂花,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往后的悦容坊,定会像这盛开的胭脂花一样,越来越红火,让更多的女子用上好脂膏,养出好皮肤,活出属于自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