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徽音没有听到她的低声语。
见人似乎陷入回忆当中,她拱手离开。
“您保重。”她道。
王母抬起头的时候,人已经走到门口,只能看见她的背影。
坚定从容的步伐。
象征着她不悔的决心。
王母的眼睛垂下,片刻后,李嬷嬷进来,她开始尽责的办丧,给她自己的孩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
姒徽音带着人回到明希院。
休息一晚后。
第二日上午,天使来到郑家,姒徽音接见,皇帝传她入宫。
坐着马车,一路到达皇宫。
天使想要卖她一个人情,与她讲“烟花”两字,姒徽音点头,还送人几张银票。
郑父昨日所做的决定,今日大街小巷已经有谈论。
殿内。
姒徽音被直接带进去,她走进去,余光看向大殿中人。
正位上坐着的皇帝,一身明黄色带着九爪龙纹的龙袍,周身皇室增添威严。
皇帝右边站着三人:分别是于丞相,英国公和郑父。
姒徽音行礼。
皇帝抬手:“爱卿不必多礼。”
姒徽音起身,按照礼仪,微微低着头,随时准备回话。
皇帝年纪五十有一,身材微胖,脸也是圆圆的,他眼睛瞥过一旁同样年纪一大把的于丞相。
冲着丞相点头。
于丞相先是关心两句军队的情况,然后把话题引到昨天的烟花上面。
“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让将军在府中释放烟花弹。”
姒徽音一副惭愧模样:“劳烦丞相关心,是末将关心则乱,想要救下家妹之故。”
她把昨日郑父已经传开的谣言又讲了一遍。
郑父听到她的搭话心中松一口气,到底是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不过,他瞥一眼郑兰溪。
应该再寻找一个郑家儿郎培养起来。
于丞相摸着胡子,微微笑点头,也不知信不信。
不过他提醒姒徽音,可一不可二,以后做事要周全起来,不可再像今日一样粗心。
姒徽音谢过后,皇帝又关心一两句,夸奖一两句,才让人离开。
她离开后,英国公和郑父也被皇帝赶走。
等殿中只剩下于丞相的时候,皇帝的脸色呈现出不解:“丞相为何不许朕降罪这小子?”
“他犯错,朕还不能惩罚吗?你要知道军队在他手里,就是在郑家手里。”
“丞相,朕心不安。”
皇帝是真的睡不着觉,先帝的时候,边军主将便是郑家人,等他好不容易继位,还在郑家人手里。
他是想尽办法,终于郑焰废了。
一个没有武功的人是不能做军队领袖的,郑焰退下来,皇帝高兴的想要在军队插入人手,想要把军队变成他的。
谁知,郑焰又让他儿子进入军队。
见他儿子年纪轻轻的,皇帝一个疏忽,想着郑耀希死在战场上,或许对他更有利。
答应了。
可谁知道,他做的太成功了。
如今不过二十,便已经领一支军队,怕是过不了多久,边军再次归郑家人所有。
好不容易有一个现成的,不用污蔑的把柄在,丞相还不让他用。
于丞相朝着他的伯乐皇帝解释:“陛下,前不久,郑耀希击退匈奴,立大功,您亲自封为宣威将军,如今不过是一件说大不大,说小可小的事情。”
“您若是罚他,只能是小惩大诫,不如不罚,来彰显您的恩德与宽容。”
他语重心长道:“待匈奴安定,找一和他不相上下之人,顶替他为陛下效劳,臣自然愿做陛下马前卒,为陛下分忧。”
现在是真不合适,隔壁的人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来犯。
郑耀希又是一个人才,保家卫国的人才。
于丞相余光瞥过皇帝一眼,可惜,是郑家儿郎,不然他都想冒着被陛下训斥的风险也要保下人来。
只是,郑家人却不行。
边军不能再由郑家儿郎掌控,不然真的要成了郑家军,而非皇家军队。
皇帝虽平庸,可他到底是正常人,有一双正常的眼睛。
“丞相啊,倒也不必找一个和郑耀希不相上下的人,找一个能控制军队对朕忠心的人就行。”
郑耀希,不知道是多少人家梦中的孩子。
优秀啊,实在优秀。
再找一个和他一样的,不容易找。
有时候,皇帝都想着这要是自家孩子就好了。
他也算是后继有人。
于丞相笑着道:“陛下考虑周到。”
虽然不是明君,但也是一位值得效忠的君主。
看得清人,听得进去劝,还能为立过功的臣子留下性命在。
不错了。
......
郑家的丧事开始举办。
未出嫁的女儿葬入祖坟,也是要商量一番的。
郑父据理力争,获得成功。
成功的把儿子的尸体留在自家。
姒徽音本来不该出门的,但白马寺的主持派人给她送信,邀他见上一面。
信上说:有重要事情相商。
她只能走一趟。
这次没有坐马车,而是直接骑着马,身后带着十余人,一同去。
白马寺位于上京外的一座山上。
出京后,骑马大概两刻钟的功夫便能到达。
到达山底,马被拴在一家卖饮水的地方,另外派两人看着。
姒徽音走着上山。
路过一丛林,里面传出兵器打杀的声音。
张燕立即拔刀走到姒徽音身前,其余亲卫军也行动起来,把她给包围住。
姒徽音拨开他们的保护圈,给右边的亲卫一个命令,让她去找主持来帮忙。
亲卫军快速跑着离去。
打斗声也更近,来到前面的十米远的地方。
被打的一放,看到他们手中的武器,朝着这边跑来。
其中一个人也是被紧紧的护在中间。
姒徽音眼睛好使,她朝着中间的人看去:头上一顶玉冠,头发乌黑明亮,身上的长袍是云锦做的,靴子是镶嵌着珍珠宝石的。
再看护在他的人手,都是练家子,甚至是军中的练家子。
只能说明来人身份不低。
姒徽音对左右道:“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