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静商定重建老宅并得到她的支持后,王龙飞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将想法付诸行动。他深知,建造一栋兼具舒适性、实用性和象征意义的住宅,远非简单的盖房子,而是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他通过镇里领导的推荐,联系上了省城一位小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陈墨。陈墨年近四十,以擅长将现代建筑理念与乡土风情、自然环境巧妙融合而着称,这正是王龙飞所寻求的。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陈墨驱车来到了庞庄村。他没有直接去办公室,而是让王龙飞先带他在老宅基地和农庄里外转了一大圈。他仔细勘察了地形、朝向、光照、风向,甚至观察了周边的树木、远处的山峦轮廓,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沙棘园、大棚和鱼塘,不时用手机拍照,在小本子上记录着。
“王总,李工,”陈墨看完现场,在临时板房办公室里坐下,开门见山地说,“你们的想法我大致了解了。建一栋既能满足高品质家庭生活,又能承载部分商务接待功能,同时与周围环境和‘本味’品牌气质相契合的住宅。这很有意思,不仅仅是建个房子,更像是在打造一个‘乡村生活美学样本’。”
王龙飞和李静点头称是,将那份手绘草图递给陈墨。陈墨看得很仔细,不时点头。
“格局大气,功能分区清晰,特别是考虑到老人居住和未来接待的需求,很实用。”陈墨肯定道,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更专业的建议,“不过,我们可以让它的‘灵魂’更丰满一些。我建议从几个方面深化:”
一、 建筑形态与在地性表达:
“房子不能是城里别墅的简单复制。”陈墨用笔在纸上勾勒着,“外观上,我们可以提取本地传统民居的元素,比如坡屋顶、深挑檐、局部使用毛石墙面或仿夯土质感涂料,但用更现代的比例和手法来呈现。 避免尖顶,采用舒缓的双坡或四坡顶,坡度缓和,显得沉稳,也与远山轮廓呼应。墙体颜色以暖灰、米白为主基调,低调内敛,融入环境。关键是开窗!”陈墨强调,“要大面积的落地窗,但不是冰冷的玻璃盒子。窗户的位置和大小要精心计算,确保主要房间(客厅、主卧)能获得最佳的采光和观景视角——比如客厅朝南,看前院绿化和远山;餐厅和厨房朝东,迎接清晨阳光;书房和部分卧室朝西,欣赏落日余晖。我们要让光线成为设计的一部分。”
二、 内部空间的人性化与流动性:
“你草图里一层的挑高客厅想法很好,但我们可以做得更极致。”陈墨眼中闪着光,“5米的挑空客厅,一侧可以设计成通高的书架墙,结合一个轻盈的悬挑楼梯通往二楼,营造图书馆式的家庭核心交流区,气势和温馨感并存。 厨房做成中西厨分离,中厨封闭,西厨与餐厅完全开放,形成流畅的餐厨空间。老人房带独立卫生间和一个小阳光间,方便老人起居。二层三层的主卧,除了卫浴套间,可以考虑增加一个小的休闲阳台或飘窗阅读角。每层两个卫生间的布局很合理,但要注意干湿分离和洁具的品质。”
三、 院落景观的叙事性与参与感(李静最关注的部分):
这时,李静提出了她的核心想法:“陈设计师,房子本身很重要,但我和龙飞更希望院子不是一个单纯的观赏品,而是一个能参与、能生长、有生命力的‘第二客厅’。它要能反映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本味’的理念。”
陈墨非常赞赏这个观点:“李工说到了关键!景观设计不是种点花草那么简单,它要有主题,有节奏,有功能。”
他结合场地条件,勾勒出庭院蓝图:
* 前院(200平米左右,南向): “这里是‘礼仪门面’,也是迎宾和家庭户外休闲的主要区域。设计上以精致、开阔、宁静为主。入口处设对景影壁或一棵姿态优美的造型树(如罗汉松、红枫)。主体为开阔的草坪,边缘点缀四季常绿且形态优美的灌木球(如龟甲冬青、亮金女贞)。靠客厅落地窗一侧,设置木制或石材铺装的休闲平台,摆放户外桌椅和阳伞,方便喝茶、聊天、小型烧烤。平台旁可设一小方浅水景,如镜面水池或细流跌水,增加灵动感和清凉意。绿化以本地易成活、好打理的品种为主,强调质感和季相变化,而非繁花似锦。”
* 后院(400平米左右,北向及侧方): “这里是‘生活后院’和‘功能枢纽’,私密性更强,功能更务实。首先,五个车库的布局要合理,流线顺畅,避免回车不便。 车库顶部可以考虑做成绿化屋顶或阳光平台,增加活动空间。锅炉房、杂物间等附属用房的外立面要做美化,与主建筑协调。后院要预留一大块‘可耕种’的土地!”陈墨看着李静,认真地说,“这不是普通的菜园,而是抬高的、规整的种植床,可以用防腐木或砖石砌筑,分成若干小块,方便你们种植一些家庭食用的香料、蔬菜、草莓等,让孩子和老人也能参与劳作,体验田园乐趣,这才是‘本味’精神的体现。剩余区域做硬化处理,方便停车和杂物堆放,边缘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如银杏、国槐)提供荫蔽,并设晾晒区。”
四、 可持续技术与智能家居:
“作为现代农庄的标杆住宅,可持续技术应用必不可少。”陈墨补充道,“可以考虑安装光伏板(与建筑造型结合),实现部分能源自给;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庭院灌溉和冲洗;采用高效的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配合地暖、新风系统,实现冬季取暖夏季制冷的节能舒适。智能家居系统实现灯光、窗帘、安防的集中控制,提升便利性和安全性。”
王龙飞和李静听着陈墨层层递进、既有高度又接地气的阐述,心中越来越激动。这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初对“盖个大房子”的简单想象,而是一个关于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诗意栖居、如何将事业与生活完美融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陈设计师,您的想法太好了!”王龙飞由衷赞叹,“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不是冰冷的豪宅,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能和我们一起成长的家!”
李静也频频点头:“特别是院子的设计,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还能种菜,太符合我们的心意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墨驻扎在村里,与王龙飞、李静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细节沟通,结合他们的具体生活习惯和偏好,对方案进行了微调。最终,一份包含建筑平面图、立面效果图、景观规划图和初步材料清单的详细设计方案出炉了。新居的轮廓,在他们的共同描绘下,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令人期待。
看着效果图上那座与田野、山峦和谐共生的现代民居,以及那个充满生机与趣味的庭院,王龙飞紧紧握住李静的手。
“静,等房子盖好了,咱们就把家安在这里。然后,我就去你家,正式把你‘娶’过来,一起经营我们的事业,也经营我们的家。”
李静依偎在他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憧憬的光芒,轻轻“嗯”了一声。
新居的设计,不仅是为家人筑造的安乐窝,更是王龙飞向李静和她的家人,递交的一份关于未来生活的、沉甸甸的、充满诚意的“蓝图”。它承载着爱情、责任和对美好生活的全部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