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观摩活动的温馨余韵,像一层柔光滤镜,让接下来几天紧张的工作都显得不那么枯燥了。楚颜白天高效处理着常规投资项目,晚上则投入更多精力研究文旅赛道,尤其是那个名为“徽韵匠心”的团队。
她让小杨搜集了更多关于这个团队的资料,包括创始人的背景访谈、他们运营的公众号文章、用户评价,甚至在一些旅游论坛上的讨论。看得越多,楚颜对这个团队的印象越好。创始人显然不是纯粹的商人,而是带着情怀和理想在做这件事,对徽州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和热爱,他们设计的路线注重深度体验和文化解读,用户口碑相当不错。
但问题也很明显:规模太小,缺乏资金进行市场推广和产品标准化升级,过于依赖创始人的个人资源和人脉,抗风险能力弱。简单来说,就是“有情怀,有产品,但缺钱,缺规模”。
这正是风险投资可以介入,并可能创造巨大价值的地方。楚颜敏锐地感觉到,这个项目符合她对新文旅赛道的所有设想:小众、深度、有文化内涵、有情感价值、有升级空间。
周五晚上,楚颜哄睡了因为周末到来而兴奋不已的季晨熙,回到书房。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书房里只亮着一盏台灯,光线温暖而集中。她泡了杯淡淡的绿茶,打开电脑,准备给“徽韵匠心”的创始人写一封邮件。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投资问询函。楚颜没有使用华晟资本标准化的商业计划书模板和冰冷的投资术语。她决定,用这次皖南之行的亲身体验作为切入点。
她斟酌着词句,在邮件开头写道:
“尊敬的林墨先生\/女士(注:资料显示创始人名为林墨):
您好!
冒昧打扰。我是华晟资本的楚颜。近期,我与家人有幸深度游览了皖南,走访了徽杭古道、南屏、查济等地,并亲身体验了泾县古法宣纸的制作。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给我和我的孩子留下了极其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正是这次旅行,让我深刻感受到,市场对于真正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旅行体验,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她简要而真诚地分享了旅行中的几点感受,尤其是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然后笔锋一转:
“……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开始系统性地关注文旅产业升级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很荣幸地了解到了您和您的团队所创立的‘徽韵匠心’。我仔细阅读了贵团队的介绍和用户反馈,对你们所秉持的‘深度体验’、‘文化传承’、‘个性化服务’的理念深表认同。尤其是你们将非遗技艺(如徽墨、歙砚)融入旅行体验的尝试,我认为极具前瞻性和独特价值。”
接下来,她以专业投资人的角度,简要分析了项目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华晟资本可能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还包括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管理提升等方面的价值。
邮件的最后,她写道:
“……不知您近期是否方便?我希望有机会能带队前往徽州,与您和您的团队进行一次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实地感受‘徽韵匠心’的魅力,并共同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我相信,真诚的体验,是双方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最好基础。”
她检查了一遍邮件,语气真诚而不失专业,既有个人情感的共鸣,又有商业逻辑的支撑。她希望这封邮件,能从一个冰冷的投资邀约,变成一次基于共同理念的对话邀请。
点击发送。时间显示是晚上十一点半。
楚颜靠在椅背上,轻轻舒了口气。她不知道这封特别的邮件会收到怎样的回应。那个叫林墨的创始人,是会觉得她过于感性不够专业,还是会被这份基于亲身经历的诚意所打动?
她端起已经微凉的茶,喝了一口。书房里很安静,能听到客厅挂钟轻微的滴答声。她忽然想起,上次在这个时间点,她还在泾县的医院里,守着发烧的儿子。而此刻,儿子正安稳地睡在隔壁,她则在为一个可能源于那次旅行的新项目而忙碌。
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让她有些恍惚,又有些奇妙的宿命感。
“叮咚——”
一声清脆的新邮件提示音,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楚颜有些意外,这么晚了,谁会回邮件?她点开邮箱。
发件人赫然是:林墨(徽韵匠心)。
回信这么快?楚颜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点开邮件。
林墨的回信同样简洁而有力:
“楚总,您好!
万分荣幸能收到您的邮件!更让我惊喜的是,您竟然刚刚亲身走过徽州,并且有如此深刻的体会!您邮件中所描述的,正是我们团队创立‘徽韵匠心’的初心所在——我们坚信,旅行不应只是空间的移动,更应是心灵的触动和文化的浸润。
您对孩子在旅行中收获的观察,更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们一直希望,我们的产品不仅能满足成年人寻求文化慰藉的需求,更能成为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增进亲子关系的一扇窗口。
您的认可和建议,对我们而言是巨大的鼓励!我们非常期待能与您和您的团队进行深入交流。我和我的团队随时欢迎您来徽州考察指导!请您确定时间后告知,我们将全力配合安排。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与厚爱!期待见面!
林墨 敬上”
邮件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激动、真诚和一种找到知音般的喜悦。显然,楚颜那封“非标准”的邮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楚颜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可能推进的喜悦,更是一种理念得到共鸣的欣慰。她仿佛能看到,在徽州某个古朴的工作室里,一个和她一样对文化传承和旅行意义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正因为她的邮件而心潮澎湃。
她立刻回复,约定下周三带队前往徽州进行初步考察。
处理完邮件,楚颜关掉电脑,书房陷入一片宁静的黑暗。她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街道零星驶过的车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次源于弥补遗憾的亲子旅行,竟然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始触及她事业的新的可能性。这奇妙的因果,让她对“重生”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它不仅仅是修正过去的错误,更是开启未来的无限可能。而这些可能,往往就蕴藏在那些看似寻常的、用心生活的瞬间里。
她轻轻推开儿子房间的门,借着走廊的灯光,看着床上那个睡得香甜的小小身影。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他恬静的脸上。
楚颜想,下次去徽州,如果条件允许,或许可以带上他。让他亲眼看看,妈妈的工作,是如何将那些他曾经走过、看过的美丽风景和有趣文化,变成可以让更多家庭分享的美好体验。
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