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将一年(3)班的教室照得暖意融融。周三上午的第二节课是美术课,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今天的美术老师张老师带来了新课题——“画一画你心中最厉害的人”。
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孩子们兴奋地交头接耳,挥舞着画笔,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创作。
“我最厉害的人是奥特曼!他要打怪兽!”一个男孩嚷嚷着。
“我画我爸爸!我爸爸会修电脑!”另一个女孩骄傲地说。
“我画我妈妈!我妈妈是医生,能治好很多人!”周小雨小声但坚定地说。
季晨熙坐在座位上,几乎没有犹豫。他拿出画笔,蘸上深蓝色的颜料,开始在画纸上勾勒。他没有画超级英雄,也没有画身边的亲人。他的笔下,渐渐出现了一个挺拔的、穿着军装的身影,背景是飘扬的国旗和绵延的山峦。他画得极其认真,小眉头微微蹙着,努力回忆着照片里爸爸的轮廓和神态,试图捕捉那份庄严和力量。
就在这时,坐在他斜后方、平时就比较调皮好动的男孩刘壮壮,大概画完了自己的“超人”,开始无聊地东张西望。他看到了季晨熙画板上那个熟悉的军人形象,撇了撇嘴,突然用不大不小、但足以让周围几个同学听到的声音说:
“嘁,又画你爸爸当兵啊。当兵有什么厉害的?我舅舅说,当兵的可辛苦了,还老是回不了家,没意思。还不如我爸爸当老板,能赚好多钱,天天给我买新玩具呢!”
这话像一颗小石子,突然投进了平静的湖面。周围几个孩子听到了,好奇地转过头来看。李小虎立刻皱起眉头,想反驳,但嘴笨,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周小雨担心地看了看季晨熙。
季晨熙正在给军装涂色的手,猛地顿住了。画笔上的蓝色颜料滴了一小点在画纸上,晕开一小团污渍。他低着头,看不清表情,但小小的脊背瞬间绷紧了,握着画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教室里有片刻尴尬的寂静。空气仿佛凝固了。
楚颜平时教导他要团结同学,王奶奶也说做人要宽容。李小虎教过他“被欺负了要告诉老师”。几种念头在他小小的脑海里飞快地打架。委屈、愤怒、还有一丝被刺痛后本能想要反击的冲动,像小火苗一样蹭地冒起来。他想大声说:“你胡说!我爸爸是英雄!他在保卫国家!比赚钱厉害一千倍!”
他甚至想象了一下,如果按照他熟悉的“战术”,此刻应该“精准反击”,指出对方话语中的“漏洞”。
但就在他即将开口的瞬间,他的目光无意中扫到了别在自己书包带子上的那枚迷彩指南针钥匙扣。红色的指针,安安稳稳地指着前方,纹丝不动。清晨起来凝视它时那种寻求安定和力量的感觉,突然清晰地回来了。
爸爸辛苦吗?是的,很辛苦。爸爸不能常回家吗?是的,不能。可是……爸爸做的,是像指南针一样,为更多人指引安全方向的大事。这种“厉害”,不需要用玩具多少钱来衡量,也不需要用是否天天陪在身边来证明。它的价值,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向南方一样,是沉默而坚定的。
想到这儿,季晨熙心里那点委屈和火气,奇异地平息了下去。他深吸一口气,没有抬头看刘壮壮,也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继续拿起画笔,蘸了点清水,小心地去处理画纸上那滴多余的蓝色污渍。他的动作很慢,却很稳。
然后,他抬起头,看向刘壮壮,眼神平静,甚至没有太多怒气,只是用一种清晰而认真的语气,一字一句地说:
“刘壮壮同学,每个人心里觉得厉害的人是不一样的。你爸爸当老板赚钱,给你买玩具,你很幸福,这很好。但我爸爸穿上军装,保护我们的国家和平安,让我和你都能安心在学校画画、玩玩具,我觉得这样更厉害。就像……”他顿了顿,指了指自己书包上的指南针,“就像这个指南针,它不说话,但它永远知道正确的方向。我爸爸和他的战友们,就是我们的‘指南针’。”
他的声音不算响亮,但在一片寂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没有哭闹,没有争吵,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平静和坚定。那番关于“指南针”的比喻,简单,却充满了力量。
刘壮壮被他说得愣住了,张着嘴,一时接不上话。周围几个同学也安静下来,若有所思地看着季晨熙,又看看他画板上那个威严的军人形象。
这时,张老师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走了过来。她大概听到了后半段话,温柔地摸了摸季晨熙的头,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季晨熙同学说得非常好。‘厉害’有很多种方式。保家卫国的军人叔叔,救死扶伤的医生阿姨,辛勤耕耘的老师,还有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每一位劳动者,包括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很厉害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画画。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付出。”
张老师的话为这场小风波画上了句号。刘壮壮有些讪讪地低下头,继续涂自己的画,没再说什么。
季晨熙也重新低下头,更加专注地描绘着爸爸的画像。他给军装添上了细致的肩章,给脸庞加上了坚毅的眼神。这一次,他的心情完全不同了。刚才的插曲,没有让他沮丧,反而像一次淬火,让他对自己心中的“厉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那枚小小的指南针,在关键时刻,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定力”。
下课铃响,季晨熙的画完成了。画上的军人爸爸,不仅威武,眼神里更透出一种沉静而强大的力量。张老师特意拿起他的画,向全班展示:“大家看,季晨熙同学画得非常用心,我们能看到他对爸爸深深的敬意和骄傲。这种感情,非常打动人。”
在同学们赞赏的目光中,季晨熙小心地卷起画纸,放进了书包。走出教室时,他的步伐平稳而有力。见到来接他的楚颜,他没有提及课堂上的小插曲,只是仰起脸,眼睛亮晶晶地说:“妈妈,我今天画了爸爸。我觉得我画出了爸爸最厉害的样子。”
楚颜看着儿子平静而带着光彩的小脸,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能感觉到孩子似乎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成长。她笑着牵起他的手:“是吗?那妈妈回家一定要好好欣赏!”
晚上,“每日汇报”时,季晨熙的语气格外沉稳。他照例汇报了学习和生活,然后提到了美术课。
“报告爸爸!今日美术课,主题‘最厉害的人’。我选择了你作为创作目标。过程中遭遇‘小股干扰’(同学质疑),但成功运用‘心理防御’及‘价值观阐述’(指南针比喻)稳定态势,并完成作品,获得‘指挥部’(老师)肯定。结论:目标价值明确,则外部干扰难以动摇。‘指南针’定向功能再次得到验证。over!”
汇报完毕,他安静地睡去。楚颜在门口听着,心中感慨万千。她并不知道白天具体的风波,但从儿子这份冷静而充满智慧的“汇报”中,她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生长的、内在的力量。那枚小小的指南针,不仅指引方向,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面对世界时的那份沉静、坚定与宽广的胸怀。这或许,是远方父亲所能给予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