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个摊位上,还摆着胡饼、千层饼、石鏊饼等面食,种类倒也算丰富。
家丰没顾上看其他,拉着小花直奔 “过门香” 摊位。只见架子上摆着一片片切好的肉片、面片、米片,还有果干之类的食材,既能单选,也能混搭,穿成串后下锅油炸。
“没想到古代还有这么先进的吃法,这不就是‘自选炸串’吗?” 家丰在心里嘀咕。
他挑了几串肉片和面片混合的串,让老板炸好。很快,金黄酥脆的炸串递了过来,可惜老板没给撒调料 —— 家丰在心里默默给了个差评。
算下来一串五文钱,家丰拿着炸串回到驴车旁,正好每人一串。小花吃得津津有味,小嘴塞得鼓鼓的;大兵有些尴尬,却没推辞,局促地接过来吃着,脸上渐渐露出开心的神色;静竹只白了家丰一眼,也细嚼慢咽起来,品尝着许久没吃过的美味。
家丰却在琢磨:这么看来,现在的小吃业虽然种类多,但核心就几样 —— 蒸面食、炸面食。看来,以后需要给这个世界带来些不一样的东西了。
这次没去百味轩,家丰带着几人走进了 “香辛楼”。伙计看到驴车上堆着的米面,连忙热情地迎了上来。
家丰一进门就大手一挥,开始采购:“酱油来两斤一罐的,要一罐。”
伙计麻利地打包好:“客官,酱油四十文一罐,鲜香得很!”
家丰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价格也便宜,就是杂质有点多 —— 要是在后世,恐怕过不了卫生检查。
“芝麻油呢?怎么卖?”
“八十文一斤!”
家丰有些意外 —— 之前觉得芝麻油贵,可跟店里的羊油、大麻籽油比起来,居然算便宜的。
他没搞懂为什么这个时代的芝麻油反而便宜,或许是种植面积大?又或许真像传说中那样,三国东吴时用麻油烧军械,后来便大力推广种植了?
“既然便宜,再来两斤芝麻油。”
县里的盐也是限售的,最多只能买一斗。家丰干脆买了一斗(二十五斤)粗盐,打算回家参考提纯白糖的方法,自己过滤一下。
黑糖也买了二十斤 —— 县城里没涨价,倒是听说镇上百味轩的黑糖,被大虎买多了之后开始涨价了。
这一圈买下来,共花了二两银子四百五十文。伙计笑得合不拢嘴 —— 比起平日里那些抠抠搜搜买一两、二两的客户,家丰这样爽快的买家,最让他舒心。
就在家丰准备出门时,突然瞥见店里还摆着山楂干。
“可惜不是秋天,不然还能做冰糖葫芦。” 他心里一动,“不过山楂干也行,试试呗。”
伙计见他盯着山楂干,连忙上前:“客官,要买点赤爪实干吗?”
“赤爪实?这不是山楂吗?” 家丰愣了一下,还真没听过这个名字。
伙计笑着解释:“小人也不清楚为啥叫这名儿 —— 山里人叫它山里红果,不少店家叫它棠梂子,我们掌柜的喊它赤爪实,我们也就跟着叫了。”
“怎么卖?有新鲜山楂吗?”
“新鲜的得等九月份才下来,现在只有去年晒的干果子,十五文一斤。” 伙计说,“九月份新鲜果子十文一斤,晒干后分量轻了,自然就贵些。”
“行,来十斤。”
这一下又花了一百五十文。静竹在旁边看得心疼,暗自后悔 —— 还不如让家丰在家 “惫懒” 些,至少不会见什么买什么。
出门上车时,家丰眼角的余光瞥见路过的一个人,连忙别过头去。他记性好,基本能记住见过的人 —— 那是县城百味轩的一个伙计。
按照穿越文的 “惯例”,主角总容易被无脑针对。家丰一直小心翼翼,躲着那些口碑不好的店家和家族,就怕一不小心被惦记上。
当初接触慕容炜彤,向她透露白糖的事,已经是他最大胆的一次尝试 —— 那也是因为对方都找上门了,而且看着为人处事还不错,才敢试一试。
家丰的原则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别人惹上门,就正面刚;没惹上门的,就尽量躲着,能 “苟” 一天是一天,安全最重要。
“但愿他没看见我,或者没认出我。” 他在心里默念。
快到村口时,迎面遇上了朱元丰的出殡队伍。
“遇白避让,遵礼敬丧。” 大兵没多说什么,默默把驴车赶到路边,等着队伍过去。
队伍最前面,有人摇着一根特殊的安杖棍(也就是哭丧棒,不过没贴白花,说明是引路人,不是孝子贤孙),唱着空灵的丧号子,音调拉得长长的:
“稳稳当当~”
“不忙不慌~”
家丰还是第一次见古代出殡,队伍挺长。朱元丰算是他只见过一次就 “消失” 的对手,他也正好送对方最后一程。
丧号子还在继续:“放下尘世~”
“无忧无惧~”
“西方净土~”
“有路可寻~”
“莲花.....”
随着队伍远去,撒纸钱的买路人、唱丧号的引路人、抬棺人、孝子贤孙、亲朋好友一波波走过,丧号子的声音渐渐听不清了。
队伍里,却有几人抬起头,看到家丰等人后,目光久久没有移开,死死地盯着家丰 —— 那眼神,家丰在电视剧里见过,是演技精湛的演员演绎 “仇恨” 时的模样。
他认出了其中几人:朱茂、梁进才、黄少民,还有两个不认识的。
“结束了,走吧。” 大兵驾起车辕,让驴车回到路上。
家丰却在心里想:“还没结束呢。”
回到家,刚到门口就看到两匹马,院子里坐着两个慕容家的随从,秀兰正给他们倒水招待。
“两位小哥好,我记得是慕容家的人吧?” 家丰走上前。
“庄公子好记性!” 随从连忙起身,“小人是慕容家家丁,特来取糖。”
家丰点点头,转身去拿糖,随口问了句:“好,你们小姐这次没来?”
“小姐和东方先生有要事去了乐平关,过段时间才回来。”
“去边关了?” 家丰有些意外 —— 她一个姑娘家去边关做什么?慕容家做药材生意,难道是去送药材?
他又想起一件事:“对了,我已经给你们两次糖了,怎么没在县城或镇上看到卖啊?”
随从解释:“庄公子有所不知,现在货不多,小姐除了留下自己吃的,剩下的都让慕容家的商队运到郡城去了。”
“原来是这样,是我的货太少了。” 家丰哭笑不得 —— 这可真是 “回旋镖” 扎自己身上了。
他手里现在大概有十斤白糖和冰糖,没全卖,这次给了随从各四斤。
按照约定,白糖和冰糖的价格是二十一两银子二百钱,家丰把零头抹了,相当于变相给了俩人赏钱。
慕容家的人开心拿到糖、付了钱,立刻就离开了,办事很利索。
家丰拿着两个十两重的官方银锭和一颗一两的碎银,走进屋里,正好看到静竹摆弄着香油罐子,跟秀兰吐槽他花钱大手大脚。
“二娘,收钱。” 家丰把银子递过去。
静竹刚才也看到了慕容家的人,顿时明白了,脸上立刻堆起笑:“哎呀!还是我家小丰最得力!璞玉浑金、钟灵毓秀,真是少年英才、出类拔萃!二娘最喜欢你了!”
说着,飞快地把银锭接了过去。
家丰撇撇嘴:“可我刚才明明听到你跟我娘说的不是这话。”
“小丰定是近日累着了,听错了!” 静竹赶紧转移话题,拿起一件衣服,“不信你看,这是二娘专门给你做的新衣裳,快来试试!”
家丰往后面一看,好几件新衣服 —— 看来每个人都有,哪是专门给他做的?
静竹赶紧挡住他的视线,笑着把一件靛蓝色的长衫披在他身上。
长衫的衣领和袖口有黑丝滚边,透着沉稳,还搭配了一条蓝白相间的束带,挺合身。
可家丰对这种不方便的古装实在没兴趣,只是静竹辛苦做的,他只好笑着接受,心里暗下决心:等有机会,一定要把后世的衣物推广出来。
“又立 flag 了,不知道这是第多少个了。” 他无奈地想。
家里人都欢天喜地地试穿新衣服 —— 在这个 “看衣识人” 的时代,有一身好衣服确实能少不少麻烦。
可试完之后,大家又都换回了旧衣服 —— 新衣服得留着出门穿,或者省着穿。家丰也不好意思再穿新的,跟着换了回去。
把采购的货物放好后,家丰开始琢磨做冰糖葫芦。他先用木匠工具削了一堆竹签,洗刷干净、磨掉毛刺,又在新桌子上找了块地方,抹了层薄油。
一看他又捣鼓新东西,周围不知不觉围了不少人:先是静竹和秀兰 —— 她们对家丰做的吃食最感兴趣;然后是小花和四时 —— 她们对 “吃” 家丰做的吃食最感兴趣。
家丰腾出锅,把山楂干洗干净、泡了泡,然后往锅里加白糖和水,慢慢熬煮,接着把山楂干也放了进去。
不知不觉间,他边做边唱了起来:“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
等糖浆稍微粘稠、锅里开始冒泡泡时,家丰赶紧关火,用筷子夹起山楂干,串在竹签上。
乐君也凑了过来 —— 上次鸡蛋羹没赶上第一口,这次可不想再错过。
好在店家晒的山楂干是切开一半晒的,没籽,就算有,一洗也掉了,穿起来很方便。家丰把串好的冰糖葫芦放在抹了油的桌子上,接着串下一个。
静竹和秀兰看明白了,也拿起筷子帮忙穿山楂。
周围安静下来,只有家丰五音不全的歌声在飘着。大家一边手里忙着,一边听着歌,气氛格外温馨。
四时双手托着腮,倚在桌边看着这一幕,眼神柔和 —— 或许,这一辈子都不会忘掉此刻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