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行动”的核心舞台——精密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精陶科技)的厂区,气氛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以“尽职调查”为名入驻的三人“商业调查团队”,在精陶科技管理层的“配合”下,开始了他们的“工作”。为首的是一位自称姓王的中年男子,举止斯文,谈吐专业,但眼神深处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他的两名助手,一个沉默寡言,专注于操作带来的各种便携式检测设备,另一个则异常健谈,不断与精陶科技的工程师套近乎,试图挖掘更深层的“非正式信息”。
张浩的“暗影”小组,如同无形的幽灵,潜伏在网络的每一个节点和通讯的每一次波动中。他们清晰地监控到,对方携带的设备正在以极高的灵敏度,扫描着厂区的无线信号、环境电磁波,甚至试图捕捉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微弱振动和热辐射特征,这远远超出了普通商业尽职调查的范围。同时,那个健谈的助手,提出的问题也越发刁钻,开始触及生产工艺的某些关键参数和原材料供应商的详细信息。
“凡哥,鱼已经游进了网里,正在按照我们预设的路线试探。”张浩通过加密频道实时汇报,“他们很谨慎,但也很贪婪。我们故意放出的几个关于‘资金紧张’和‘技术瓶颈’的烟雾弹,他们照单全收了。那个姓王的负责人,多次试图接近核心烧结车间,都被我们以‘涉及最高商业机密’为由拦下了,但他通过其他方式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也足够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反向工程分析了。”
“很好。”林凡的声音冷静如冰,“让他们继续采集,让他们自以为得计。但核心的工艺参数和原材料配方,一点都不能泄露。耗子,重点监控他们离开厂区后的第一时间通讯,我要知道他们把‘成果’传递给谁。”
“明白!所有出口的网络和通讯信号都在我们的监控之下,他们插翅难飞!”张浩信心满满。
就在“诱饵行动”紧张进行的同时,林凡决定动用刚刚获得的【信息迷雾发生器】。他选择的时机非常巧妙,就在调查团队结束第一天“工作”,返回市区酒店的路上,以及他们当晚可能进行外部联络的时间段。他将发射器的目标区域设定为以精陶科技厂区为中心、半径五公里的范围,覆盖了厂区、调查团队下榻的酒店以及其间的主要交通干道。
无形的信息干扰场悄然展开,持续72小时。效果立竿见影。张浩很快报告:“凡哥,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我们监控到,对方试图通过加密卫星电话进行的一次短暂通讯,信号质量变得极不稳定,时断时续,内容模糊不清。而且,他们安装在酒店房间内的一个隐秘信号转发器,似乎受到了强烈干扰,不断向后台发送错误的环境噪音数据包。看来,我们的‘迷雾’起作用了,成功地给他们制造了麻烦!”
林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扰乱对方的通讯和监控,不仅能增加他们的行动难度和不确定性,更能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可能采取更冒险、更容易暴露的行动。
然而,林凡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一次“诱饵行动”上。他深知“青云会”的狡猾,绝不会只有这一条线在行动。他一边密切关注着精陶科技这边的动向,一边继续处理着其他战线的事务。
北非项目那边,赵凯已经抵达现场,并按照林凡的指示展开了工作。他聘请了欧盟认可的顶级环评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同时积极与当地部落长老和环保人士沟通,展示了项目采用的全球最高标准的环保技术和将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的蓝图,舆论压力得到初步缓解。但赵凯也反馈,背后推动此事的欧洲NGo背景复杂,与几家欧洲老牌竞争对手关系密切,阻力依然存在。
知识产权方面,专利律师团队的分析报告确认了苏晚晴的担忧。那家瑞士研究所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写得非常巧妙,确实对磐石资本的未来技术路线构成了潜在的“篱笆墙”式的限制。律师团队建议,一方面加快自身核心专利的申请,形成专利池进行对抗;另一方面,考虑对该专利申请提出异议,质疑其新颖性和创造性,但这将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法律战。
多条战线传来的消息,让林凡感受到一种全方位的挤压感。“青云会”就像一条巨大的章鱼,触角从商业、技术、法律、舆论等多个层面同时缠绕过来。
就在这纷繁复杂的局面中,那步早已布下的“暗棋”——程瀚海司长,再次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关键作用。这天傍晚,林凡接到了一个来自天京的保密电话,来电者正是程瀚海。他的语气比上次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急切。
“林凡,长话短说。”程司长省略了所有寒暄,“你们最近是不是在北非有个大型项目遇到了环保麻烦?”
林凡心中一惊,此事并未向国内相关部门详细汇报,程司长竟然知晓得如此清楚及时?“是的,程司长,确实遇到了一些阻力,我们正在积极应对。”
“阻力来源不简单。”程瀚海压低了声音,“我这边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推动此事的所谓环保NGo,其资金源流复杂,背后有跨国资本的身影,而且……可能涉及一些不希望看到我们在高技术领域走出去的势力。他们此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林凡立刻明白了程司长的暗示:“您的意思是,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项目本身,更是想借此打击我们磐石资本的国际化形象,甚至影响国家的高技术出海战略?”
“可以这么理解。”程瀚海肯定道,“不过,你也别太担心。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情况。我们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依法合规地走出去。对于这种非商业手段的恶意干扰,我们不会坐视不理。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双边渠道进行交涉。你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项目本身做好,用最高的标准回应一切质疑,做到无懈可击。只要你们站得住脚,后面的事情,自然有人会处理。”
程司长的话,虽然没有明说,但传递了两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一是国家层面已经掌握了对方恶意阻挠的证据;二是国家将在背后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无疑给正在北非孤军奋战的赵凯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林凡松了一口气。
“非常感谢程司长的提醒和支持!我们一定把项目做好,绝不辜负国家的期望!”林凡郑重表态。
“嗯,好自为之。”程瀚海顿了顿,似乎犹豫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声音更低,“另外……最近,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听到一些关于国内某些机构与境外资本……往来过密的风声,涉及技术情报……你们自己也要多加小心,核心的技术底牌,要捂紧了。”
说完,程司长便挂断了电话。
林凡握着手机,心中波澜起伏。程司长最后这句提醒,含义深远!这分明是在暗示,国内可能也存在被“青云会”渗透或影响的机构,正在打磐石资本核心技术的主意!这与他之前关于知识产权和商业间谍的担忧完全吻合!
“暗棋”再次在关键时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预警和支持!林凡立刻将程司长的信息传达给各条战线的负责人,要求他们进一步加强技术保密和反间谍措施,尤其是对核心研发团队和关键数据的保护。
得到国家层面隐性支持的林凡,信心大增。他将注意力再次聚焦回眼前的“诱饵行动”上。在【信息迷雾发生器】的干扰下,那支调查团队果然开始显露出焦躁。张浩监控到,他们加大了数据采集的频度和范围,甚至试图在深夜利用无人机对厂区进行高空扫描,行为愈发大胆和冒险。
“看来,迷雾让他们和后台的联络不畅,后台在催促他们拿到更确凿的‘证据’。”张浩分析道,“他们快沉不住气了。”
“是时候准备收网了。”林凡下令,“耗子,盯死他们离开的瞬间。猛子,你的人准备好,一旦确定他们的情报传递方式和接收点,立刻行动,控制关键人证物证!但要记住,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摸清他们的上线和网络,不是打草惊蛇。行动要快、准、狠,然后迅速撤离,留下烂摊子让他们自己收拾!”
“明白!”王猛和张浩齐声领命,摩拳擦掌。
黄雀,已经张开了网,静静地等待着螳螂将蝉送入陷阱的那一刻。林凡站在指挥中心,目光锐利地扫过多个监控屏幕。他知道,这场精心设计的“诱饵行动”,不仅是为了反击一次商业间谍行为,更是“破壁计划”的关键一环,旨在撕开“青云会”庞大网络的一角。
夜色渐深,精陶科技厂区外的街道上,一片寂静。但在这寂静之下,一场关乎技术安全与商业尊严的暗战,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在多方压力的交织中,将“诱饵行动”推向高潮,国家力量的隐性支持与林凡的精准布局交织,为即将到来的正面碰撞蓄满了张力。接下来的收网行动,将直接决定“破壁计划”的初步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