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联盟”潜航器编队的突然撤离,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留下了一片令人不安的寂静。林凡站在“潜蛟”号的控制台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金属面板,脑海中反复回放着对方撤离前那反常的举动——不是败退,更像是……收到了某种更高级别的指令,主动脱离接触。这种克制,比直接的攻击更让人心悸。
南太平洋线:精准的试探
“林顾问, ‘波塞冬之眼’能量场已恢复稳定,输出功率增速放缓趋势维持,指向东海通道的频率噪音略有增加,但未再出现剧烈波动。”灵狐汇报着持续监测的数据,“‘深蓝联盟’信号已消失在探测范围外,未监测到其返航或潜伏迹象。”
林凡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刚刚签到的奖励——那枚非金非木、表面流动着细微能量纹路的【能量场频率精准微调探针】上。它的出现,仿佛是对当前僵局的一种指引。
“礁石艇长,”林凡接通与“玄龟”号的加密频道,“我准备进行一次低强度探测。使用新获得的探针,向金字塔能量场发射一道模拟‘深蓝联盟’护盾谐波特征的微能量脉冲。”
“风险评估?”礁石的声音沉稳。
“探针能量级别极低,旨在触发反应而非破坏,被发现的概率理论上是目前所有方案中最低的。”林凡解释道,“我们需要知道,这个金字塔对特定外部信号的反应模式,以及……‘深蓝联盟’的突然撤离,是否与金字塔本身的某种特性或他们接收到的指令有关。”
“同意尝试。‘玄龟’号将保持最高戒备,随时准备接应。”
林凡深吸一口气,将探针握在手中,精神力缓缓注入。他根据之前【能量场共振频率逆向推演】得出的模型,精心调制着脉冲的频率和相位,使其无限接近于“深蓝联盟”潜航器护盾能量场逸散出的二次谐波特征。
“发射。”
一道肉眼不可见、能量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能量束,从“潜蛟”号艇首一个微小的发射口射出,精准地投向远方那座暗蓝色金字塔的能量场外缘。
一秒……两秒……
金字塔能量场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变化,但林凡的【能量脉络视觉】却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妙的涟漪——就像一颗极小的石子投入粘稠的油面,引起的波动缓慢扩散,但并未激起大的浪花。
“能量场局部阻抗出现瞬时微增,约千分之三,持续零点一秒后恢复。”灵狐报告着精密传感器的数据,“未检测到防御性能量反冲或警报信号。”
“有反应,但很微弱,且被迅速‘消化’了。”林凡沉吟道,“这像是……一种非威胁性接触的确认响应?或者说,金字塔的能量场具备极高的‘智能’和‘适应性’,能够快速识别并中和这种级别的微弱干扰?”
就在这时,一直监控广谱信号的磐石突然喊道:“检测到一段极其短暂、超低频的加密广播信号!来源方向……指向‘深蓝联盟’撤离的方位!信号内容无法破译,但调制方式……与之前‘织网’节点的信号有部分相似性,却又夹杂着一种……更古老、更简洁的编码结构!”
“深蓝联盟”在撤离后,还在对外广播?是发给金字塔的?还是发给其他单位?这段信号的出现,让“深蓝联盟”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他们似乎既掌握着与“织网”相关的技术,又拥有独立的、可能更古老的通讯体系。
“记录信号特征,尝试进行基础结构分析。”林凡下令,心中疑云更浓。这个突然出现又突然撤离的第三方,其立场和目的,似乎比单纯的“敌对”或“友好”要复杂得多。
东海线:振动解密与活体推测
东海指挥中心,张浩团队对【“微声”振动谐波采集阵列】带回来的数据进行了彻夜的分析。通过复杂的算法过滤和声纹重建,那段模糊的人声片段被进一步清晰化:
“……干扰源确认……来自‘源泉’(或‘渊眼’)方向……优先级调整……‘火种’活化进程……加速……必须赶在……通道彻底稳定前……完成‘载体’适配……”
“……‘Ω’协议同步率……波动……影响‘摇篮’稳定性……需要更多……‘原生质’……”
“……警戒等级提升至‘黄蜂’……所有外部通道……物理隔离……”
声音虽然依旧失真,但关键词更加清晰:“源泉\/渊眼”(很可能指南太平洋的“波塞冬之眼”)的干扰导致了东海这边的优先级调整;“火种”活化在加速,需要“载体适配”;“Ω协议”同步问题影响了“摇篮”(可能指地下设施或某种核心设备)稳定,需要“原生质”;警戒等级提升。
“他们因为南太平洋的干扰而加快了步伐!”山猫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载体’是什么?‘原生质’又是指什么?”
更令人不安的是对那个规律踱步振动信号的分析。通过比对已知大型生物(如熊、大型犬科动物)的运动频率谱和体重产生的震动模型,技术团队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推测:
“该振动源的步频规律、单步产生的冲击力衰减模式、以及伴随的极其微弱的肌肉震颤频率……与已知的任何自然大型陆生哺乳动物都存在显着差异。”一名生物力学专家指着频谱图说道,“其运动模式更接近……某种经过基因强化或机械辅助的生物体,或者……一种我们未知的大型爬行类或两栖类生物的陆上运动模式。而且,从震动能量估算,其体重可能超过800公斤!”
一个体重超过半吨、运动模式异常的未知生物,被饲养在东海市中心一家高级俱乐部的地下深处?这个结论让指挥中心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度。
“结合‘原生质’的需求……”张浩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他们是不是在……进行某种生物基因工程实验?那个‘活物’,可能是‘火种’的‘载体’?或者……是某种生物兵器?”
这个推测将“琉璃阁”地下的威胁等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必须尽快弄清楚下面到底是什么!”山猫斩钉截铁,“有没有办法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获取更直接的影像或生物样本信息?”
“难如登天。”负责技术侦察的军官摇头,“对方屏蔽得太彻底了。除非……能找到一个他们必须打开的、屏蔽无法完全覆盖的通道,比如……特殊的通风管道(需要排放特定气体或热量)、大型设备的冷却水进出口,或者……活物所需的新鲜空气输送管道?”
一个新的、极其困难但可能存在突破口的方向,被提了出来。
签到:关键的钥匙
新一天的签到,在双线情报取得突破却面临更大困境的时刻到来。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第4级(星系级)每日签到奖励:特殊技能【结构声学成像与内部空间重构(精通)】。】
【技能说明:大幅提升宿主通过分析物体表面振动(或主动施加振动后接收回波),在脑海中构建其内部大致结构、空腔、大型物体位置及材质密度差异图像的能力。对侦察建筑内部布局、寻找隐藏空间、识别大型设备或生物体位置有极佳效果。效果受振动源强度、传感器布设位置及环境噪音影响。】
结构声学成像!这个技能简直就是为眼下东海线的困境量身定做的!如果能在“琉璃阁”外部墙体或管道上获取更高质量的振动信号,山猫和张浩就有可能“看”到地下空间的大致布局和那个“活物”的粗略形态!
南太平洋线:僵局与远方的呼唤
南太平洋,“潜蛟”号对“波塞冬之眼”的微探针试探,除了那瞬间的微弱涟漪外,没有引发进一步的反应。金字塔依旧沉默地运转着,吸收着海洋与地脉的能量,通过无形的通道输向远方。
林凡的通讯器再次响起,是李教授从“龙渊”基地发来的加密信息:
“小雅意识场再次出现轻微波动!这次不是同步震荡,而是一种……低频的、持续的‘背景焦虑’感,仿佛在潜意识中感知到了远方的持续压力。‘意识锚点’的稳定效果仍在,但需要持续消耗她的精神力进行对抗。长期下去,恐对意识核心造成疲劳性损伤。”
柳小雅的情况在恶化!虽然缓慢,但趋势令人担忧。南太平洋的僵局,每多持续一秒,都在消耗着她宝贵的精力。
“我们不能在这里干等。”林凡对礁石和艇内成员说道,“‘深蓝联盟’的意图不明,金字塔防御机制难以突破,继续停留的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你的意思是?”礁石问。
“改变策略。”林凡目光锐利,“‘玄龟’号留下部分微型长时监控浮标,对‘波塞冬之眼’进行持续潜伏观察。‘潜蛟’号和我们,立即返航,前往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
“马里亚纳?‘信使’黑匣子最后信号指向的区域?”影爪反应过来。
“没错!”林凡点头,“‘波塞冬之眼’的能量输出,有一条明确的通道指向那里。‘信使’试图连接的‘传承信标’也可能在那里。那里可能是‘织网’的另一个关键节点,或者……藏着‘普罗米修斯之火’遗产中不同于‘青云会’的另一派系的秘密基地!那里,或许有我们需要的答案,甚至是……干扰甚至切断‘波塞冬之眼’能量输送的方法!”
与其在这里与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硬耗,不如去寻找可能存在的“电源开关”!这个决策大胆而富有战略眼光。
“同意!立刻制定航线,准备撤离!”礁石表示支持。
南太平洋的探险暂告一段落,新的目标已经锁定——地球最深的深渊。
东海线:无声的布局
东海方面,山猫在获得【结构声学成像】技能授权(林凡远程共享了技能效果)后,立刻开始策划下一步行动。他计划利用城市背景噪音(如地铁经过、大型车辆碾压)作为天然振动源,在“琉璃阁”周围多个关键点秘密部署高灵敏度地震检波器阵列,结合技能,尝试绘制地下空间的结构图。
同时,他加派人手,对“琉璃阁”的所有垃圾、供水、供电记录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寻找那个“活物”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如特殊食物需求、异常耗水量、特殊的温湿度控制需求等)。
一张更精细、更隐蔽的侦察网,悄然撒向“琉璃阁”。
双线的战略,都因应局势的变化做出了调整。林凡小队转向新的神秘海域,寻找破局的关键;山猫团队则加深对东海魔窟的探查,等待一击必杀的机会。而连接两端的,是柳小雅愈发沉重的意识负担和“波塞冬之眼”那持续不断、如同心跳般输送着能量的幽暗光芒。真正的较量,正在向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深的层次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