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三点,沈惊焉准时出现在沈家的书房门口。
他已经有一年多没进过这个房间了。
他深呼吸,推门而入。
沈承翼坐在书桌后面,正在看一份文件。听到门响,他抬起头,目光在儿子身上停留了几秒,然后放下手里的东西。
“坐。”
沈惊焉在书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两人之间隔着一张宽大的红木桌。这个距离,刚好够他们避免任何可能的身体接触。
“比赛看了。”沈承翼开口,语气平静,“不错。”
这两个字,比任何华丽的赞美都要重。沈惊焉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情绪,但脸上保持着平静。
“运气好。”他回答。
“运气?”沈承翼的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指挥调度、战术安排、临场应变,这些是运气?”
沈惊焉没想到他居然看得这么仔细,愣了一下。
“林管家教得好。”
“她教你商业理论,但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这是你的能力。”沈承翼靠在椅背上,“沈家的孩子,不会比任何人差。”
这句话让沈惊焉的喉咙有些发紧。
二十一年来,他听过无数次别人夸他聪明、有天赋,但从这个男人嘴里说出来,分量完全不同。
“现在说说星火的事。”沈承翼话锋一转,直奔主题,“董事会那边,你打算怎么处理?”
沈惊焉心里一顿。
“陈福安昨天晚上给我打了三个电话,一口一个商业奇才,夸得天花乱坠。”沈承翼的语气带着一丝玩味。
沈惊焉苦笑。看来陈福安那家伙是真的激动坏了。
“还有赵恒,突然对集团的数字媒体板块表现出浓厚兴趣,主动要求参与相关项目的决策。”沈承翼继续说,“这些人的小心思,比玻璃还透明。”
沈惊焉觉得自己像个被当场抓住偷糖的小孩,不知道该说什么。
“紧张什么?”沈承翼看着他的表情,“我又没说这是坏事。”
“啊?”沈惊焉有点懵。
“董事会确实需要整顿。”沈承翼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这些年,有些人坐在位置上不做事,光想着分红。集团发展停滞不前,他们倒是分得挺开心。”
沈惊焉渐渐明白了什么。
“您是故意的?”
“我给你一个平台,给你资源,剩下的看你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沈承翼的声音很平静,“现在看来,你做得比我预期的要好。”
原来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内。星火项目、林照的到来、甚至董事会的那些人…
“您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会成功?”沈惊焉问。
“不知道。”沈承翼摇头,“但我知道你有这个能力。只是看你愿不愿意用。”
父子俩沉默了一会儿。
“那现在呢?”沈惊焉问,“您打算让我继续下去?”
“当然。”沈承翼站起身,走到书房的落地窗前,“不过有几个条件。”
“什么条件?”
“第一,不能用非正当手段。董事会的人虽然各有心思,但他们都是集团的股东,不能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
沈惊焉点头。这个他理解。
“第二,速度要快。这种事拖得越久,变数越多。半年内,我要看到结果。”
“第三…”沈承翼转过身,看着儿子,“不能让林管家承担任何风险。”
这个条件让沈惊焉有些意外。
“您这是…”
“她是我请来的人才,不是你的挡箭牌。”沈承翼的语气变得严肃,“如果因为这件事让她受到任何牵连,整个计划立刻停止。”
沈惊焉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我明白了。”
“那就去做吧。”沈承翼重新坐回书桌后,“记住,你现在代表的不只是你自己,还有沈家的名声。”
沈惊焉站起身,走到门口时又停下来。
“爸。”
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主动叫这个称呼。
沈承翼的手停在半空,然后慢慢放下。
“嗯?”
“谢谢您相信我。”
“我一直相信你。”沈承翼的声音很轻,“只是在等你相信自己。”
……
从书房出来,沈惊焉在走廊里站了很久。
二十一年的心结,竟然就这样解开了。原来那些他以为的冷漠和忽视,都是另一种形式的关怀。
林照正在客厅里用笔记本电脑处理工作,听到脚步声抬起头。
“谈得怎么样?”
“比预期的要顺利。”沈惊焉在她旁边坐下,“他早就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林照挑了挑眉:“意料之中。以沈先生的能力,瞒过他的可能性很小。”
“你早就猜到了?”
“有怀疑。”林照合上电脑,“不过这样更好,至少不用担心后续的麻烦。”
沈惊焉点点头,然后问:“张伟东那边准备得怎么样?”
“基本资料已经整理好了。”林照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他,“重点是这个人很现实,只看利益,不看情面。”
沈惊焉翻开文件,里面详细记录了张伟东的个人信息、投资偏好、近期财务状况等等。
“他最近在做什么项目?”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但资金链有问题。”林照指着文件中的一页,“预计还需要三千万的流动资金,但银行那边审批很严格。”
“所以他急需现金。”沈惊焉明白了,“我们正好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没错。”林照点头,“星火平台现在不缺投资方,随便拉几个进来,给他一个优质项目的投资机会不难。”
沈惊焉把文件放在茶几上,靠在沙发上。
“林总监,我发现你这套三分法则挺好用的。”
“什么三分法则?”
“把董事会分成三类人:纯粹利益主义、保守稳健派、还有…”他想了想,“墙头草。”
林照被他的总结逗笑了:“这个分类方法,确实简单粗暴。”
“但很有效。”沈惊焉说,“陈福安是第一类,张伟东也是。这种人最好搞定,给钱就行。”
“那第二类呢?”
“李明华那样的,要用数据和逻辑说服他们。”沈惊焉思考着,“第三类最麻烦,他们哪边都不想得罪,需要给他们制造一点压力。”
林照赞许地看着他:“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这套理论的精髓。”
“都是跟林老师学的。”沈惊焉笑着说,“不过我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万一这些人都搞定了,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呢?”
林照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那就说明我们对形势的判断有误。不过…”
“不过什么?”
“你父亲既然让你去做,就不会让你失败。”林照的语气很肯定,“沈先生这种级别的人,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
沈惊焉想起刚才父亲说的那些话,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那我们就按计划进行。”他站起身,“明天见张伟东,后天见李明华。一个月内,把能拉拢的人全部拉拢到位。”
“收到。”林照重新打开电脑,“我去安排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看着她重新投入工作的样子,沈惊焉忽然问:“林管家,你累不累?”
“还好。”林照头也不抬地回答,“这比我之前做的项目轻松多了。”
“那就好。”沈惊焉在心里默默补充:等忙完这阵子,一定要给你放个长假。
不过这话他没说出口。林照现在肯定会用各种KpI和投入产出比的理论来反驳他。
还是等时机成熟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