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狂欢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又渐渐退去,留下的不是平静的沙滩,而是一片满目疮痍、需要耐心收拾与深刻反思的现实海岸线。
“初始绿洲”星域,这片不久前还充斥着能量光束、爆炸火光和死亡呼啸的战场,此刻陷入了一种令人心悸的沉寂。虚空中,大小不一的战舰残骸如同被遗弃的巨兽骨骸,无声地漂浮、缓慢旋转。一块扭曲的、依稀能辨认出联邦鹰徽的装甲板擦着一艘救援船的舷窗飘过;更远处,半截“青鸾”战机的机翼孤零零地悬停着,断口处还闪烁着细微的电弧。这里,俨然成了一座宏伟而悲凉的宇宙墓场,每一块碎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
数十艘标记着红十字和工程部门徽章的救援船、打捞船,如同辛勤的工蜂,在这片巨大的残骸带中小心翼翼地穿梭。它们使用精密的传感器扫描着生命迹象,用机械臂将受损但尚存希望的救生舱拖回;工程船则像啄木鸟般,在庞大的残骸上作业,切割下尚有利用价值的引擎部件、未损坏的武器模块或是完整的电子核心。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伴随着频道里短暂的欢呼,而更多时候,是发现内部已无生命信号后的沉重叹息。
“坚定壁垒”要塞,这座扞卫家园的钢铁巨人,此刻也遍体鳞伤。其厚重的装甲外壳上,布满了被“星炬”级主炮擦边命中留下的、如同峡谷般深邃的熔融沟壑,以及无数副炮轰击留下的、密密麻麻的焦黑弹坑。数个炮塔被彻底夷平,只留下扭曲的基座;原本能量流转、光华熠熠的护盾发生器阵列,如今多处黯淡无光,如同失明的眼睛。要塞内部,尽管主要的破损已经初步封堵,但许多区域依旧闪烁着红色的故障警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焦糊味、臭氧味以及挥之不去的血腥气,工程师和医疗人员的身影在昏暗的应急灯光下匆忙穿梭。
轨道上,曾经密布如蜂巢的防御系统,如今已近乎名存实亡。只剩下寥寥几座自动炮台还在遵循着最后的指令,徒劳地旋转着探照灯,扫描着空寂的虚空,与周围漂浮着的、它们同伴的破碎残骸形成鲜明而凄凉的对比。
***
在“坚定壁垒”最深处的中央指挥室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虽然最紧急的战斗警报已经解除,但取代硝烟的,是一种混合着胜利余韵、沉重损失和未来忧虑的复杂情绪。陈远、澹台凤舞、代表“绿洲”民众意志的艾文长老、首席科学家莫娜博士,以及所有幸存的高级指挥官和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进行着决定“希望方舟”未来命运的战后总结。
全息星图不再显示动态的敌我交锋,而是静态地标注着敌我损失统计、资源消耗清单以及各处损伤评估报告,冰冷的数字和图表比激烈的战斗画面更让人感到压抑。
澹台凤舞首先发言。她换上了一套干净的制服,试图维持住往日的威严,但眼底深藏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怕,却无法完全掩饰。她的声音带着鏖战后的沙哑,但更多的是强行提聚起来的冷静与理智:
“我们赢了,”她开口,承认了这个事实,但语气中毫无喜悦,“是的,我们击退了强敌,保住了家园。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场惨烈的胜利,一场带着极大侥幸成分的胜利。”
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或疲惫、或悲伤、或振奋的脸。
“若非陈远首领及其远征舰队如同神兵天降,在最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此刻坐在这里讨论的,恐怕就不是战后总结,而是如何安排最后的抵抗或者……逃亡了。”
她的话语像一盆冷水,让一些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人瞬间清醒。
她抬手调出详细的作战数据和分析图表,光束在她面前构成复杂的信息流:
“此战,暴露了我们防御体系中诸多亟待解决的致命问题。”
“第一,**情报滞后与误判**。我们对联邦‘铁帚舰队’的真实规模、具体构成,尤其是其进攻发起的准确时间,预估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我们初期防御部署被动, ‘蜂巢’系统未能发挥最大效能,甚至差点被第一波打击就摧毁核心。”
“第二,**防御体系存在明显短板**。‘蜂巢’在面对敌方主力舰队的饱和式火力打击时,消耗速度快得惊人,未能有效迟滞敌方战列舰接近主防线。而行星屏障在面对‘星炬’级那种级别的超重型火力持续轰击时,其能量载荷和结构稳定性都显示出不足。”
“第三,**缺乏决定性打击力量**。‘坚定壁垒’防御出色,像一面坚实的盾牌,但我们缺乏一柄能一击毙敌的利剑。我们现有的武器,难以对敌方战列舰构成致命威胁,导致战斗被拖入消耗战,这正是敌人所期望的。”
“第四,**机动力量相对薄弱**。我们的轨道防御兵团,无论是‘青鸾’战机还是改装护卫舰,在正面战场上,难以撼动敌方大型舰船,更多只能起到骚扰、牵制作用,无法改变战局走向。”
她每说一点,在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脸色就凝重一分。这些都是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教训。
陈远在澹台凤舞发言后,缓缓站起身。他的存在本身就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那是在更广阔星域中历练后沉淀下来的沉稳与深邃。
“凤舞指挥官的分析非常透彻,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并且致命。”他首先肯定了澹台凤舞的判断,随即话锋一转,“但此战,也同样检验并证明了我们的一些新方向、新能力是有效的,甚至是未来克敌制胜的关键。”
他的目光投向莫娜博士,微微颔首。
“首先,**全域感知与高效指挥系统的结合**。这在局部战术层面能发挥出奇效,无论是提前预判敌方攻击,还是指挥突击部队进行精准‘手术’,都证明了其巨大价值。这是我们区别于传统舰队作战的优势所在,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其次,**新概念武器的实战表现**。”他指向屏幕上“先锋号”生物脉冲炮的攻击数据,“生物脉冲炮对联邦现有护盾系统和舰体结构表现出了特殊的侵蚀、瘫痪效果,这是他们暂时无法理解和有效防御的。还有‘暗影鸦’的复合干扰技术等等。这些非对称、非主流的科技树,或许正是我们以弱胜强的突破口,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加速研究,并将其实用化、规模化。”
代表“绿洲”民众的艾文长老,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此刻脸上充满了悲悯与坚定。他声音沉稳,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陈远首领和澹台指挥官从军事和技术角度分析了得失,老朽想从‘人心’的角度补充几句。”他环视众人,目光慈祥而深邃,“此战能胜,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固然是根本,但后方民众的坚定支持、‘希望方舟’内来自不同星域、不同背景的所有成员的团结一心,同样是我们能坚持到最后的、不可或缺的基石。”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
“如今,胜利的欢呼之下,是数百个破碎的家庭,是数千名伤员痛苦的呻吟。**战后抚恤、家园重建、思想的巩固,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让每一位牺牲者得到告慰,让每一位伤者得到最好的救治,让所有民众感受到,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个共同体是温暖且有希望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风暴中,再次凝聚起如此磅礴的力量。”
莫娜博士推了推她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专注与兴奋,尽管她也为损失感到痛心。
“技术层面,除了陈远首领提到的新武器研发,我还有两点紧急汇报。”她调出另一组数据,“一是‘坚定壁垒’的能源核心——‘绿洲心核’。它在之前的超负荷运转中释放了巨大能量,保护了要塞,但其本身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需要至少两周的时间进行深度稳定和修复性调整,在此期间,要塞的防御和攻击能力都会受限。”
“二是关于战利品。”她的语气带着一丝收获的喜悦,“我们俘获和打捞的联邦舰船残骸,尤其是那艘被彻底摧毁的‘天罚号’战列舰的部分核心结构、引擎残片以及可能完好的数据库模块,蕴含着联邦目前最尖端的舰船设计、材料科学和武器技术。其**逆向工程价值巨大**,如果能成功解析,将极大缩短我们与联邦在基础科技领域的差距。”
会议持续了数个小时,激烈的讨论、深刻的反省、以及对未来的谨慎规划交织在一起。最终,与会者达成了高度共识:**“希望方舟”必须立刻进入一个全力进行的“战后恢复与战略升级阶段”。**
优先级任务被明确列出:
1. **紧急修复**:集中所有工程力量,优先修复“坚定壁垒”的结构损伤和能源核心,恢复行星屏障基础功能。
2. **技术突破**:成立专项小组,由莫娜博士牵头,全力对缴获的联邦科技进行逆向工程,并加速生物脉冲炮、复合干扰等新概念武器的研发与列装。
3. **力量扩充**:扩大“青鸾”战机及其飞行员的生产与培训规模,设计或改造能够搭载更强火力、具备一定突击能力的新型护卫舰\/驱逐舰。
4. **防御升级**:基于此次教训,重新设计并建造更强大、更智能、更具持续作战能力的“蜂巢II代”轨道防御网络。
5. **情报拓展**:加大对联邦军事动向及“虚空低语者”一切活动的情报搜集与分析力度,力求先知先觉。
6. **人心工程**:由艾文长老负责,妥善安排阵亡者抚恤与葬礼,全力救治伤员,组织家园重建,并举行适度的胜利庆典以凝聚人心,但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希望方舟,这艘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星海孤舟,在经历了胜利的喜悦与战争的深刻伤痛后,擦干血迹,抚平伤痕,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加坚实和紧迫的积蓄力量。前方的星海,依旧暗流涌动,但船舵,已牢牢掌握在更加清醒、更加坚定的舵手们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