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常洛和徐光启站在“动力研习所”的小院内,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台正发出均匀“呼呼”声、带动飞轮稳定旋转的“初代一号机”,脸上写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那无需人力、畜力或水力,仅凭燃烧柴火和水汽就能自行运转,并驱动工具工作的机器,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这…这…”徐光启颤抖着手指着机器,连说了几个“这”字,后面的话却卡在喉咙里,这位素来沉稳博学的大儒,此刻竟有些语无伦次。他快步上前,不顾蒸汽的炙烤,仔细打量着锅炉、汽缸、飞轮以及那根将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的曲轴,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和不可思议的光芒。
朱常洛更是直接呆立原地,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猛地转向一旁脸上仍带着兴奋红晕的沈惊鸿,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惊鸿!这…这究竟是何物?!你…你何时造出了这等…这等神物?!”
沈惊鸿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解释时刻到了。他先请太子和徐光启稍微退后,远离炙热的锅炉和运转的部件,然后才躬身行礼,语气带着歉意但更多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殿下,老师,请恕学生事先未曾禀报之罪。此事关乎重大,在未得实证之前,学生不敢妄言,恐落入口实,亦怕让殿下与老师空欢喜一场。”
他指了指仍在稳定运行的机器,声音清晰而有力:“此物,学生暂命名为‘蒸汽机’。其原理,说来简单,便是利用水受热化为蒸汽时,体积急剧膨胀之力。正如我们平日所见,茶壶烧开,蒸汽能顶起壶盖。学生便想,若能约束、引导并放大这股力量,是否能替代人力、畜力,乃至不完全依赖风水之地利?”
他走到机器旁,避开运动部件,指着关键部位详细解释:“殿下,老师请看,此处锅炉,盛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此阀导入汽缸,推动其中活塞;活塞连杆带动曲轴,便将那直线往复之力,转化为了这飞轮的旋转之力。而这旋转之力,便可如现在这般,通过皮带,驱动各类工具。”
朱常洛和徐光启顺着他的指引,仔细观看,虽然其中许多机巧一时难以尽数理解,但那清晰的逻辑和眼前实实在在运转的机器,让他们明白这绝非虚妄。
“学生之所以秘而不宣,直至今日方敢请殿下与老师前来,”沈惊鸿神色转为郑重,“原因有三。”
“其一,此事过于惊世骇俗,易被守旧之人斥为‘奇技淫巧’,甚至‘妖物’。若过早泄露,恐招致非议攻讦,于研发百害而无一利。学生深知,唯有做出实实在在、能看见效用之物,方能堵住悠悠众口。”他回想起之前推行新政时遭遇的重重阻力,语气沉凝。
“其二,此物研发,艰难无比。”他指着机器上那些仍显粗糙的部件,“密封、材料、加工精度,无一不是难关。学生与诸位工匠屡试屡败,耗费钱粮心力甚巨。若早早禀报,却最终失败,岂非让殿下与老师失望?亦恐授人以‘虚耗国帑’之柄。”他这番话半真半假,困难是实,但更主要的是他需要不受干扰的探索环境。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沈惊鸿目光灼灼,看向朱常洛,“学生想给殿下,给大明,一个确切的希望,而非空中楼阁般的设想!今日殿下所见,虽仍粗糙,但它确确实实能动了!能出力了!这证明此路可行!”
他走到那台被蒸汽机驱动,正在钻孔的机床旁,拿起那个刚刚加工好的、孔洞光滑标准的铜件,呈给朱常洛和徐光启:“殿下,老师请看。以此蒸汽机驱动工具,其力均匀稳定,远胜人力摇动,可大幅提升加工精度与效率!这还仅仅是其最微不足道的一种用途!”
他的话语开始带着一种描绘蓝图的激情:“试想,若将此机器放大、改进,将其置于矿山,可否驱动水泵,排出深处积水,使以往无法开采的矿藏得以重见天日?若将其置于河边,可否驱动巨型水车,日夜不休灌溉万顷良田?若将其置于港口,可否驱动吊臂,轻松装卸万千货物?甚至…若将其置于特制车船之上,可否使其无惧风浪、不依畜力,自行奔驰、破浪前行?!”
沈惊鸿描绘的远景,让朱常洛和徐光启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他们都是极具见识之人,瞬间就意识到了这“蒸汽机”背后所蕴含的、足以翻天覆地的巨大潜力!这不仅仅是省些人力那么简单,这是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
“更关键的是,”沈惊鸿的声音如同重锤,敲在朱常洛心上,“此力不仰赖风水,不受天时地理所限!无论北地苦寒,抑或南方丘陵,只要有煤有水,便可获得稳定而强大的动力!殿下,此乃固本培元、强国富民之真正利器啊!其意义,远胜学生此前所行任何一事!”
朱常洛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前所未有之强盛的道路!他猛地抓住沈惊鸿的手臂,力道之大让沈惊鸿都感到些许疼痛:“惊鸿!你…你可知此物意味着什么?!若真能如你所说…我大明…我大明将…”
他激动得难以成语。徐光启也是抚掌长叹,眼中竟有泪光闪烁:“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今日方见其真义!惊鸿,你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沈惊鸿见二人完全理解并接受了蒸汽机的巨大价值,心中最后一块石头落地。他谦逊道:“殿下,老师过誉了。此物尚在襁褓,粗糙不堪,故障频仍,距离真正实用尚需时日改进。且其制造、维护皆需耗费,推广更非易事。前路依然漫漫。”
“无妨!无妨!”朱常洛连连摆手,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需要什么,尽管开口!银钱、工匠、物料,孤一力支持!此事…此事必须列为最高机密!”他立刻意识到了保密的重要性,“此院需加强守卫,所有参与人员务必可靠!相关账目…可混杂于其他项目之中…”
太子瞬间进入了状态,开始为这项可能改变国运的研究筹划保密与支持方案。徐光启也在一旁补充建议。
看着兴奋筹划的太子和老师,沈惊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蒸汽机这颗种子,已经成功地播撒在了最高层的土壤中,并且获得了最关键的认可与支持。尽管未来还有无数技术难关和现实阻碍需要克服,但最重要的第一步,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属于大明的工业黎明,似乎已能望见地平线上的第一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