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暮春的北京城,柳絮已歇,初夏的暑气初露端倪。蓟辽巡抚沈惊鸿立于文华殿外,身着二品锦鸡补子官服,身姿挺拔如松,等待着皇帝的召见。他此番回京,明面上的理由是例行述职,并呈报关于进一步优化辽东军屯与互市管理的条陈。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那根紧绷的弦,始终系于史书上那寥寥数笔却触目惊心的记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椽瓦飘地,白昼晦冥……伤亡数万。”

时间,就是今年。具体日期,他虽无法精确到日,但“五月”这个月份,以及“王恭厂”这个地点,如同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熟知历史的穿越者,他无法坐视这场惨剧的发生,尤其是这场灾难很可能直接导致了天启皇帝子嗣夭折,进而影响了后续的政治格局。

因此,在仔细权衡后,他借着述职的机会,精心准备了一份《为慎防火患以安京师事》的密奏。在奏疏中,他并未直言预言,而是以蓟辽边防重地曾因火药保管不慎引发事故为例,极力强调火药局毗邻人口密集区域和皇宫的极端危险性。他引经据典,结合“格物”原理,论述火药爆炸的威力及波及范围,最终核心建议便是——“伏乞陛下圣裁,将王恭厂火药局迁至西山远僻之处,划立禁区,严定规程,则上可安圣心,下可保黎庶,实为万全之策。”

这份奏疏在朝中引起了一些议论,有赞其深谋远虑者,亦有讥其杞人忧天、劳民伤财者。但沈惊鸿数年来的累累功绩——从改良军械、整饬边备到推动格物致用——早已在皇帝和部分务实派大臣心中奠定了极高的信誉。更重要的是,他深知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心思。朱由校醉心机械格物,对火药威力有着远超常人的认知,同时,经历了“红丸案”、“梃击案”等宫廷风波后,对自身和皇嗣的安全极为敏感。

果然,在沈惊鸿当面陈述利害,尤其点到“若万一惊扰内廷,惊吓皇子,臣万死莫赎”时,朱由校的神色变得异常严肃。皇帝对沈惊鸿口中描述的“格物之威”深信不疑,加之魏忠贤也从维护宫廷稳定的角度表示了支持,迁厂之议遂定。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选址、搬迁、重建,耗费了不少钱粮人力,也惹来一些非议。但沈惊鸿顶着压力,亲自督导了新厂的安全规范制定。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力而为,能挽救多少生命,便挽救多少。

如今,时间已进入五月。沈惊鸿述职已毕,却以协助皇帝研讨蒸汽机应用于漕运事宜为由,暂时留在了京城。他需要亲眼确认这场劫难是否能够被规避,或者说,其影响能否被降到最低。

天启六年,五月壬寅。

即便早已在历史书的字里行间预知了这场灾难,当城郊方向那声闷雷般的巨响隔着数十里空间,依旧隐隐传入紫禁城文华殿时,沈惊鸿执着朱笔的手,还是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笔尖饱蘸的朱砂,在关于辽东互市粮食配额分配的奏本上,晕开了一个小小的红点。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批注,写下“准其所请,然需严查流出,以防资敌”的字样,心中却是一叹。历史的惯性果然巨大,王恭厂虽已迁至西山偏远之地,该来的爆炸终究还是来了。只是,这声响远不及史料记载中“天地晦黑,屋宇动荡”那般骇人,更像是一记来自远天的沉闷鼙鼓。

殿外有细微的骚动,很快便平息下去。这得益于他数年来的未雨绸缪。不仅以“火器危险,恐惊圣驾”为由,极力说服天启皇帝将王恭厂火药局迁离了人口稠密的京城,更在迁址后一再强调安全规程,划定隔离区域。如今看来,这番功夫没有白费。最大的伤亡和恐慌,想必是避免了。那位历史上受惊而夭折的皇长子,如今应当正在后宫安然嬉戏。

“沈卿,”御座上的朱由校放下了手中一个极其精巧的、完全由榫卯结构拼合而成的木质蒸汽机模型,侧耳听了听,脸上并无多少惊容,反而带着一丝探究,“这声响……可是西山那边?”

“回陛下,”沈惊鸿搁下笔,从容起身回话,“听方位确是西山王恭厂新址。声响虽闷,但传递如此之远,恐有事故。臣已提前命五城兵马司及京营戒备,并派快马前往探查。陛下放心,新厂远离民居,纵有损失,亦当可控。”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对沈惊鸿在这种“格物”与实务上的判断向来信服。他的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手中的模型上,啧啧称奇:“沈卿你看,朕按你上次所说的气缸与活塞原理稍作改动,这动力传导果然更顺畅了些。若是放大百倍、千倍,用以牵引重物,或驱动舟船,岂非力大无穷?”

看着皇帝眼中闪烁的、纯粹属于技术痴迷者的光芒,沈惊鸿心中微暖。这位被史书戏称为“木匠皇帝”的天子,在他的引导和徐光启等人的辅佐下,将那份惊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多地投入到了关乎国计民生的“格物致用”之上。大明的军工体系,正因为有了这位“机械皇帝”不遗余力的支持,才能在那台原始的、轰鸣的“钢铁怪兽”——蒸汽机的牵引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升级。

“陛下天纵奇才,此改进甚妙。”沈惊鸿由衷赞道,“待西山事态查明,若无大碍,臣再与陛下详细推演其用于漕船牵引之可能。”

正说着,一名内侍快步进殿,低声禀报:“陛下,沈大人,西山急报。王恭厂一处新建火药碾磨作坊因操作不慎引发爆炸,损毁厂房五间,因隔离得法,仅伤役工匠七人,无性命之忧,周遭民房无损。兵马司已封锁现场,正在清理。”

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知道了。他更关心他的蒸汽船模型。

沈惊鸿却暗自松了口气。一场原本可能震惊世界、死伤枕藉的巨大灾难,就这样被消弭到了最小。这是他这只“后世蝴蝶”扇动翅膀带来的改变,虽然细微,却关乎无数具体的人的生死荣辱。

然而,大明的外部威胁,并未因内部的一次化险为夷而彻底消失。

回到位于军器监旁的值房,桌上已堆叠起新的文书。最上面一份,是来自辽东的密报。沈惊鸿展开,细细阅读,嘴角终于浮现出一丝真正的笑意。

密报详细陈述了建州女真近期的窘境。皇太极继承汗位以来,确实比其父努尔哈赤更富谋略,试图整合内部,联蒙抗明。但在沈惊鸿一手打造的“组合拳”下,这位历史上的清太宗,此刻也是举步维艰。

经济上,通过严格控制的互市,粮食、铁器、盐茶等战略物资流向建州本部被限制到最低程度,反而有意倾斜给海西女真诸部,以及那些与建州有宿怨的叶赫等部。这招分化瓦解,看似阳谋,却让皇太极有苦说不出。强行征讨,则师出无名,且明军虎视眈眈;坐视不理,则部族离心,实力此消彼长。

军事上,装备了“惊鸿二式”步枪的边军精锐,配合日益成熟的炮营,在几次小规模的边境摩擦中展现了压倒性的火力优势。这种采用定装弹药、后膛装填、线膛设计的步枪,射程、精度和射速远非建州骑兵手中的弓箭和旧式火绳枪可比。更别提在关键堡垒配置的、由蒸汽机驱动的简易水力锤锻制造的轻型野战炮了。蒙古诸部在见识过明军的新式装备,又尝到互市甜头后,与建州结盟的心思也淡了许多,更多的是在明廷与建州之间骑墙观望。

“缺粮缺铁缺人……”沈惊鸿轻轻敲着桌面,自语道,“皇太极,你会如何破局呢?是狗急跳墙,还是……”

他铺开一张辽东舆图,目光在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以及更北方的山林地带扫过。历史的走向已然不同,萨尔浒的惨败早已被扼杀在摇篮里,努尔哈赤也提前折戟沉沙。但一个被逼到墙角的对手,往往更危险。他必须考虑到皇太极行险一搏,绕道蒙古,或是集中全力攻击一点的可能性。

沉思良久,他提笔开始起草一份给蓟辽督师和辽东巡抚的密函。内容主要是:一,继续加强情报搜集,密切关注建州本部及海西、蒙古各部动向;二,边军各部轮休制度照常,但需提高警戒级别,尤其是夜间和恶劣天气下的哨戒;三,利用即将到来的秋季,组织一次以“惊鸿二式”步枪和新型火炮为核心的实兵对抗演习,既检验训练成果,也对外示警;四,对互市政策进行微调,对表现“恭顺”的海西部落给予更多布匹、茶叶等赏赐,进一步拉拢。

写完这些,已是华灯初上。沈惊鸿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吩咐随从备轿回府。

轿子平稳地行在已然恢复秩序的京城街道上。方才那声远雷般的爆炸,似乎并未给这座帝国的中枢带来太多波澜。商铺依旧营业,行人神色如常,偶尔有议论声,也多是猜测城外何处响动,很快便消散在暮色里。这种安定,让沈惊鸿感到一丝欣慰。他所努力的,不正是让这天下百姓,能少受些无妄之灾,能在这日渐稳固的秩序下安居乐业么?

回到府邸,刚踏入后院,便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循着香气走去,只见妻子苏卿卿正坐在小书房的光亮处,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医书,手边还放着几株新鲜的药草。她时而提笔批注,时而拿起药草仔细嗅闻、观察,神情专注而宁静。

听到脚步声,苏卿卿抬起头,见是丈夫,脸上立刻绽开温柔的笑意:“回来了?听闻城外有些动静,没出什么大事吧?”

“无妨,一点小意外,已经处置妥当了。”沈惊鸿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拿起她批注的书稿看了看,是她在整理编纂的《边军常见疫病防治手册》,“倒是你,说了多少次,晚上灯下看书伤眼,这些事白天做就好。”语气里带着不容错辨的疼惜。

苏卿卿莞尔:“白日里要去格物学堂,那些女孩子们求知若渴,我怎好懈怠?只好晚上挤些时间。这防治手册,边军将士等着用,早一日编成,或许多救几人性命。”

沈惊鸿握住她的手,触感微凉,他轻轻搓揉着,为她暖手:“边军将士的性命要紧,我家娘子的身子就不要紧了?明日我让工匠再给你做一盏更亮的玻璃灯。”

感受着丈夫掌心的温暖,苏卿卿脸颊微红,心里却是甜的。成婚多年,他待她始终如初,尊重她的志向,支持她的作为。无论是当初顶着压力让她管理军械图纸档案,还是后来支持她创办女子格物学堂,乃至如今编纂医书,他永远是站在她身边最坚定的那个人。那些暗地里嘲讽他“惧内”的流言,他从不理会,甚至曾当着同僚的面坦然道:“卿卿之才,胜我十倍。我得此贤妻,敬之爱之犹恐不及,何惧之有?”

“今日学堂里,有几个女孩子对几何原本的理解,竟比男学生还快些。”苏卿卿靠在丈夫肩头,轻声说着白日的趣事,“我便拿了你当年帮我解‘百鸡问题’的例子鼓励她们……”

沈惊鸿听着,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白日里处理军政要务的疲惫和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渐渐松弛下来。朝堂上的纵横捭阖,边疆外的暗流涌动,似乎都远去了。只有怀中妻子轻柔的话语,和空气中弥漫的安心药香,构成了他内心深处最坚实的堡垒。

他揽着苏卿卿的肩,目光越过窗棂,望向辽东的方向。

皇太极,不管你如何挣扎,这片土地的未来,绝不会再走向那片历史的尘埃。我有我要守护的文明延续,也有我要守护的身畔之人。任何风浪,来吧,我接着便是。

夜色,悄然笼罩了北京城,也笼罩着远方那片充满不确定性的黑土地。但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灯火温暖,信念如磐。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