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八年的初夏,辽东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黑土地上,新垦的田垄整齐划一,嫩绿的禾苗在阳光下舒展。各地屯堡内外,军民忙碌,秩序井然。然而在这片平静之下,北疆的暗流正在涌动。
镇北堡,这座扼守北疆的要塞,此刻气氛凝重。
报——!斥候飞马入城,罗刹人在黑龙江下游建立新据点,约三百人驻守,配有火炮!
沈惊鸿站在城楼上,用望远镜观察着远方。他身后站着新任的北路巡防营统领周遇吉,这位年轻将领因在收复辽东时作战勇猛而被破格提拔。
周将军,你怎么看?沈惊鸿放下望远镜,语气平静。
周遇吉抱拳道:大人,罗刹人这是要步步为营。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底线。末将建议,立即出兵拔除这个据点!
沈惊鸿微微摇头:直接出兵,正中他们下怀。罗刹人巴不得我们劳师远征,他们好以逸待劳。
他转身走向城楼内的沙盘:我们要让他们主动来找我们。
京师,乾清宫
天启皇帝朱由校仔细阅读着沈惊鸿的奏报。他手指轻敲御案,沉吟片刻。
魏伴伴,传朕旨意:准沈惊鸿所请,北疆军政事务,许其全权处置。另,从京营调拨红夷大炮二十门,火铳三千支,火药五千斤,即刻运往辽东。
魏忠贤躬身应诺:老奴这就去办。只是...朝中有些御史,对沈大人专权北疆颇有微词...
朱由校冷笑一声:告诉他们,有谁自认能比沈惊鸿更懂北疆事务,朕现在就派他去镇北堡。若是只会空谈误国,就给朕闭嘴!
陛下圣明。魏忠贤暗暗记下,准备好好敲打那些不知好歹的言官。
北疆博弈
沈惊鸿的战略很快展开。他并没有直接进攻罗刹人的据点,而是采取了更为精妙的策略。
首先,他命令周遇吉率领巡防营精锐,在罗刹人据点周围实施战术。明军小股部队不断骚扰罗刹人的补给线,袭击他们的巡逻队,却始终避免正面决战。
同时,沈惊鸿大力扶持达斡尔、鄂温克等土着部落。他亲自接见各部首领,承诺:凡助大明抗俄者,朝廷必厚待之。准许各部在指定区域渔猎,其子弟可入黑水堡学堂就读,优异者更可授官。
巴尔达齐率先响应:沈大人放心,罗刹人残暴不仁,我等誓与大明共进退!
更厉害的是,沈惊鸿使出了经济手段。他下令:即日起,严禁任何商队与罗刹人交易。特别是铁器、火药、布匹、粮食,违者以通敌论处!
这一招很快见效。罗刹据点内,物资日渐匮乏。
督军大人,我们的火药只够维持一个月了。哥萨克头目哈巴罗夫向雅库茨克派来的督军波雅尔科夫报告,明国人封锁了江面,商队根本过不来。
波雅尔科夫脸色阴沉:这些明国人,比我们想象的难对付。
雷霆反击
六月十五日,罗刹人终于按捺不住。波雅尔科夫亲率五百哥萨克,分乘二十艘长船,企图强行突破明军封锁线。
来了!周遇吉在望楼上看到江面上的船队,立即下令,按计划行事!
明军早已严阵以待。江岸预设的炮位上,新运到的红夷大炮昂首以待。巡防营火枪手埋伏在岸边芦苇丛中,达斡尔弓箭手则占据制高点。
当罗刹船队进入射程,周遇吉一声令下:开火!
炮声震天,江面上水柱冲天。明军的炮火精准地覆盖了罗刹船队。与此同时,岸边的火枪齐射,铅弹如雨点般倾泻。
撤退!快撤退!波雅尔科夫见势不妙,急忙下令。但为时已晚,明军早已在江心设下拦江铁索,罗刹船只进退维谷。
这一战,罗刹人损失过半,波雅尔科夫仅率数十人狼狈逃回据点。
战后布局
捷报传到沈阳时,沈惊鸿正在视察新建的农具工坊。
大人,周将军大获全胜!亲兵兴奋地报告。
沈惊鸿却不见喜色,反而眉头微皱:传令周遇吉,见好就收,不必追击。另外,让他加强戒备,防止罗刹人报复。
工坊管事不解:大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歼灭这些罗刹人?
沈惊鸿摇头:北疆辽阔,剿灭这一股罗刹人容易,但难保不会有更多罗刹人前来。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知难而退。
他走到工坊内的锻造区,指着新打造的铁犁说:北疆的稳固,最终要靠这些。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要让土地产出粮食,要让商路畅通无阻。
当晚,沈惊鸿连夜起草奏章,向天启皇帝提出北疆三策:
一曰屯垦实边,移民戍守;二曰扶持土着,以夷制夷;三曰开通商路,以商养战。
朝堂风波
奏章送到京师,果然引起轩然大波。
陛下,沈惊鸿此举是要放弃北疆啊!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在朝会上激烈反对,罗刹人狼子野心,岂是商路能够感化的?应当大军征讨,犁庭扫穴!
户部尚书李长庚也表示担忧:开通商路,岂不是资敌?况且北疆苦寒,移民实边,耗费巨大啊!
朱由校端坐龙椅,静静听着群臣争论。待众人说完,他才缓缓开口:
高爱卿,朕问你,若派大军征讨,需要多少兵马?多少粮饷?何时能够凯旋?
高攀龙一时语塞:这个...臣以为...
李爱卿,朱由校转向户部尚书,你说耗费巨大,那朕问你,是移民实边耗费大,还是常年驻守大军耗费大?
李长庚低头不语。
朱由校站起身,目光扫过群臣:朕知道,你们中有人觉得沈惊鸿年轻,有人觉得他行事乖张。但是,收复辽东的是他,大败罗刹的是他!
他拿起沈惊鸿的奏章:这北疆三策,朕觉得甚好。就按沈惊鸿说的办!
北疆新局
有了皇帝的支持,沈惊鸿开始全力推行他的北疆战略。
在黑龙江畔,新的屯堡拔地而起。来自山东、直隶的移民在这里开垦荒地,建立家园。沈惊鸿规定:每户授田五十亩,前三年免赋,后每年纳粮一石。子弟可入屯堡学堂就读。
在雅克萨城旧址,大明设立了第一个对俄贸易榷场。来自江南的丝绸、瓷器、茶叶,在这里换取毛皮、人参、木材。沈惊鸿亲自制定贸易规则:所有交易必须在榷场内进行,严禁私下交易。交易须用大明宝钞,违者重处。
更让罗刹人头疼的是,沈惊鸿大力扶持土着部落。他给各部首领颁发印信,准许他们自治,但要求遇有罗刹人来犯,各部落须相互支援,并立即通报官府。
波雅尔科夫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他的据点被孤立,补给困难,部下士气低落。更糟糕的是,原本臣服于他们的土着部落纷纷倒向明国。
督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哈巴罗夫忧心忡忡,明国人这是要困死我们。
波雅尔科夫望着地图上明国日益扩大的控制区,长叹一声:看来,我们只能谈判了。
谈判桌上
八月,罗刹使团来到镇北堡。波雅尔科夫亲自带队,态度却依然傲慢。
我们沙皇陛下要求明国承认我们在黑龙江流域的权益。波雅尔科夫开门见山。
沈惊鸿冷笑一声:黑龙江流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何来你们的权益?
我们有先占之权!
沈惊鸿拿出一本《辽东志》,这本书成书于永乐年间,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大明在黑龙江设奴儿干都司。不知道你们沙皇的祖先,那时可在黑龙江钓过鱼?
波雅尔科夫语塞。他强自争辩:可是我们现在实际控制着这些地方。
沈惊鸿站起身,走到窗前,指着远处的炮台:那你可以试试,看你们能控制多久。
谈判陷入僵局。但沈惊鸿并不着急,他知道时间站在自己这边。
果然,几天后,波雅尔科夫主动要求重启谈判。这一次,他的态度软化了许多。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谈判,双方最终达成《镇北堡条约》:
一、罗刹人退出黑龙江流域所有据点;
二、双方以勒拿河为界,勒拿河以东为大明治下;
三、准许罗刹人在雅克萨互市,但须遵守大明律法;
四、罗刹商队来华,必须持有大明颁发的路引。
深远布局
条约签订后,沈惊鸿立即着手巩固成果。
他在勒拿河东岸修建了一系列哨所,派驻官兵守卫。同时,组织探险队继续向东探索。
大人,我们真的要探索到那么远的地方吗?周遇吉有些不解。
沈惊鸿站在地图前,手指划过广袤的东北亚:遇吉,你看,这片土地如此辽阔,资源如此丰富。若是我们不取,必为他人所取。
他转身严肃地说:记住,疆域不是画在地图上的线,而是我们实际控制的地方。我们要让大明的旗帜,插遍这些土地。
九月,沈惊鸿上奏朝廷,建议设立北疆都护府,统辖勒拿河以东所有事务。同时,他提议组织更大规模的移民,开发北疆资源。
天启皇帝很快准奏,并在批复中写道:北疆事务,卿可全权处置。朕信卿必能为大明开万世太平。
新的挑战
就在北疆局势渐趋平稳之时,新的挑战又出现了。
大人,朝鲜来使,说倭国又有异动。亲兵送来紧急文书。
沈惊鸿展开文书,眉头紧锁。倭国在丰臣秀吉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如今德川家康统一全国,似乎又有对外扩张的迹象。
看来,辽东的安定只是暂时的。沈惊鸿喃喃自语。
他走到书案前,开始起草给皇帝的奏章。在报告中,他详细分析了东海局势,建议加强沿海防务,同时与朝鲜加强军事合作。
北疆初定,东海又起波澜。沈惊鸿放下笔,望向窗外。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一个大国崛起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有那个锐意进取的皇帝在朝中支持,有万千将士在前线效命,有亿万百姓在后方耕耘,他就有信心迎接任何挑战。
来人,备马。我要去视察海军基地。
沈惊鸿披上披风,大步走出房门。前路或许艰难,但他义无反顾。为了这个他深爱的国家,为了这片他守护的土地,他愿意付出一切。
夜色中,一骑绝尘,向着旅顺方向疾驰而去。在那里,新组建的大明海军正在等待着他的检阅。东海的波涛声中,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