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行动的预警像一道最高级别的战斗警报,拉响了整个“光年计划”技术核心区的防卫体系。在苏晚晴的亲自坐镇下,张工带领的技术团队与陈默的安防团队进入了协同作战状态。
原本就固若金汤的网络防线被再次加固,所有非必要的对外端口被暂时关闭,核心算法库被转移至物理隔离的“数字堡垒”深处,并设置了数层动态加密和自毁程序。更为关键的是,张工团队根据苏晚晴的指示,精心布置了几个极其逼真的“蜜罐”系统——这些是伪装成核心算法模块的陷阱,内部充满了看似真实、实则嵌入了追踪程序和逻辑炸弹的虚假代码。
整个防御体系如同一只收缩起来、却暗藏尖刺的刺猬,静待着猎物的上门。苏晚晴坐在指挥中心,面前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网络流量、系统状态和全球威胁地图,她的眼神冷静而专注,仿佛一位等待敌军进入伏击圈的指挥官。
攻击,在预警后的第四天深夜,如期而至。
对方的入侵手段极其高明且隐蔽,他们没有选择强攻防火墙,而是利用了一个刚刚被发现、尚未被广泛修补的、存在于某个边缘日志服务器的供应链软件漏洞。这个漏洞极其冷门,若非提前得到预警,几乎不可能被纳入常规防护范围。
入侵者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外围系统。他们的动作精准而迅速,绕过层层监控,目标明确地直指那几个被标记为“核心算法测试区”的服务器——那正是张工团队精心布置的“蜜罐”所在。
“目标已进入预设区域A3。”监控屏幕前,一名技术人员压低声音报告,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
“确认攻击特征,与文先生提供的‘掘金’行动指标匹配度超过92%。”另一人补充道。
苏晚晴微微颔首,下达指令:“启动一级追踪程序,放他们进去,让他们‘拿’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入侵者显然认为自己成功找到了宝藏。他们小心翼翼地破解了“蜜罐”的伪装,开始下载那些伪装成核心算法源代码的“战利品”。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下载的过程中,精密的追踪程序已经如同附骨之疽,悄无声息地反向嵌入了他们的数据流,同时,他们的一切操作,包括操作习惯、使用的工具特征、甚至可能的跳板Ip地址,都被完整地记录并实时传输到陈默的监控中心。
“数据传输量符合预期,他们在打包‘核心模块’。”张工盯着数据流,语气带着冷意,“我们的‘礼物’,他们收下了。”
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十分钟,入侵者便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撤退,自以为得手。
“追踪程序已激活,正在反向渗透……”陈默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对方使用了十七个分布在三个大洲的跳板,核心操作源……初步锁定在东南亚某地,与‘诺亚生命’已知的一个技术掩护据点位置重合。”
证据链,正在闭合。
“启动逻辑炸弹。”苏晚晴平静地命令。
就在入侵者携带“战利品”撤离,试图在其本地环境打开或分析那些窃取的“核心代码”时,隐藏在代码深处的逻辑炸弹被远程激活。它不会破坏对方的系统,但会瞬间扰乱和污染所有与之关联的数据环境,并释放出更强烈的、难以清除的追踪信标,如同在黑暗中为追兵点亮了灯塔。
“掘金”行动,以入侵者的“成功”窃取和苏晚晴一方的完美反制与追踪,暂告段落。
指挥中心内,紧张的气氛稍稍缓解,技术人员们开始进行攻击后的系统恢复和深度扫描,确保没有留下任何后门。
苏晚晴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监控屏幕前,看着上面显示的、正在不断向源头回溯的追踪信号路径。
“能抓到人吗?”她问陈默。
“很难。”陈默的回答很客观,“对方非常专业,最终的执行者很可能只是外围的雇佣黑客。但这次我们拿到了他们完整的攻击工具链特征、操作模式以及部分跳板节点的控制证据。这些,足以让我们在未来指证‘诺亚生命’,也是极有价值的情报积累。”
苏晚晴点了点头。一次完美的防御反击,不仅挫败了对方的窃密企图,还获得了宝贵的“战利品”。这无疑是对“诺亚生命”激进派的一次重击。
然而,她并没有感到丝毫轻松。
文先生的情报,再次被证明是准确的。这条危险的“内线”,价值正在不断提升。
周慕深提供的关于“方舟”项目的宏观预警,也因此增加了分量。
而陆寒琛那边,想必也已经通过陈默,掌握了全部情况。
她成功地抵御了这次攻击,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与那两个神秘而危险的男人——周慕深和文先生背后的势力——捆绑得越来越深。
猎人与猎物的身份,在一次次的交锋中,正变得模糊不清。
她拿起那个属于文先生的加密通讯器,发送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Su】:谢谢。攻击已化解。
然后,她关闭了通讯器。
窗外,天色将明未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新的一天,注定仍将充满未知的挑战与抉择。
她成功地扮演了猎物的角色,引诱并反击了猎人。但现在,她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这复杂的棋局中,真正地……成为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