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Z1正式上市当天,华夏区的库存就以惊人的速度宣告售罄。
线上平台的补货提醒每隔一小时就更新一次,却依旧挡不住消费者的抢购热情;
线下体验店门口,从清晨到深夜都排着长队,不少人带着折叠椅和干粮,只为能尽早拿到真机。
远在欧米市场,发布会结束后的抢购潮同样汹涌。
伦敦的线下门店开门仅十分钟,金色版本就被抢空;
纽约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抱怨“刷新了三个小时都没抢到”,甚至出现了黄牛将原价820米元的机型炒到上千米元以上的情况。
霍刚的代工厂里,此刻一片热火朝天。
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工人们轮班倒,连食堂都特意延长了供餐时间。
霍刚推掉了所有其他产品的订单,光是mINI Z1的订单就排到了三个月后,根本忙不过来。
他虽没去发布会现场,却作为合作方提前拿到了样机,开机体验的那一刻,他就被彻底震撼了:“和mINI one比,这简直是从自行车到汽车的飞跃!”
这几天,霍刚走到哪儿都把mINI Z1握在手里。
用绿泡泡和工厂的管理层开视频会议,用手机编辑生产报表,闲暇时还能刷会儿新闻、玩会儿《神庙逃亡》,便捷性让他直呼“离不开”。
尤其是mINI与企鹅联合优化的绿泡泡,不仅能无缝同步pc端好友,还支持高清语音通话,让他和香江、内地的合作伙伴沟通效率大幅提升。
mINI和企鹅的崛起,也悄然改变着香江民众对内地的认知。
以前不少香江人总带着偏见,觉得内地企业都是“暴发户式”的粗放发展;
可如今,mINI的黑科技让数码爱好者折服,企鹅的绿泡泡成了年轻人必备的社交软件,这些企业用实力打破了偏见,让香江民众不得不重新审视内地的科技实力。
茶餐厅里,常能听到有人讨论:“听说了吗?mINI的芯片是自己研发的,比水果还厉害!”
张伟豪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响起,是入住中枢的杨斌打来的。
“伟豪,恭喜啊!mINI Z1这一仗打得漂亮!”杨斌的语气里满是赞许,作为国家层面的管理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部顶尖智能手机背后的产业链价值。
从芯片研发到屏幕制造,从系统开发到生态构建,能带动的是一整个科技产业的升级。
聊天中,张伟豪提到:“mINI Z1的芯片是自带4G基带的,可惜国内4G网络还没普及,华夏版本暂时只能用3G。”
杨斌听到这话,立刻严肃起来:“这事我来推动!”
挂了电话,他马不停蹄组织工信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国内4G网络的商用部署,务必让国产顶尖手机能在本土用上最新的网络技术。
会议结束后,杨斌再次拨通张伟豪的电话,语气沉重却坚定:“伟豪啊,好好干!
现在国际上总说咱们是‘科技荒漠’,你得给国家在国际上打出一张硬核的科技名片!”
张伟豪握着手机,心中热血翻涌。
他知道,杨斌的话不仅是个人期望,更是国家对科技企业的重托。
长久以来,国内科技行业始终缺乏能在全球站稳脚跟的标杆企业,而mINI Z1的横空出世,正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开始。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
魔都郊区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民房里,李学海蜷缩在冰冷的床板上,手机屏幕亮起,弹出的mINI Z1广告让他狠狠攥紧了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意气风发地准备毕业论文,满心期待毕业后正式加入“贵人”王总的公司,
靠着自己的学识帮对方拓展版图,总有一天要在商业场上和张伟豪一较高下。
可世事难料,王总一夜之间破产跑路,等他赶到公司时,只剩下一片狼藉,连张完整的纸张都没留下。
那一天,他的人生轨迹彻底偏离。
王总带他过了两年纸醉金迷的生活,早已让他忘了原本的模样。
38元一杯的咖啡,曾是他一天的生活费;大几千一双的皮鞋,抵得上他一年的学费。
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深入骨髓,可王总留下的钱很快见了底。
面试时,hR报出的3000到5000元月薪,在他眼里连一场酒钱都不够,傲气让他接连拒绝了好几家公司。
毕业后,工作没着落,王总给租的豪华公寓也因房租到期被房东赶了出来。
他厚着脸皮跟家里要了钱,可父母寄来的5000元,连一周都撑不过。
从市区豪宅到老旧小区,再到如今这漏风的郊区民房,他已经连着吃了三天泡面。
可只要拿起手机,mINI的广告就无孔不入,每一次出现都像在提醒他:张伟豪正站在他梦寐以求的高度。
“凭什么?”他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低吼。
张伟豪不屑一顾的东西,却是他拼尽全力都得不到的;
连自己喜欢的女生,他模仿着张伟豪的穿搭去追求,换来的依旧是冷漠。
在他偏执的认知里,所有的落魄都源于张伟豪的存在,是这个男人,抢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光芒。
手机屏幕暗了下去,映出他满脸胡茬、眼神阴鸷的模样。
窗外传来路人讨论mINI Z1的笑声,李学海眼中闪过一丝狠戾,将手机狠狠摔在床角。
摔在床角的手机屏幕还亮着,他犹豫片刻,还是捡了起来。
点开每一条mINI相关的热帖,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敲击,留下一条又一条评论:“卖这么贵真当大家钱是大风刮来的?”
“智商税罢了,谁买谁冤!”可这些评论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一人回复,反倒是他的Id被不少网友标记了“恶意评论”。
他不死心,翻遍评论区,只要看见说mINI不好的内容,就像找到盟友般疯狂点赞留言:“说得太对了!就是割韭菜!”
“我早就觉得这手机不值这个价。”指尖在屏幕上滑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宣泄心中的憋屈。
突然,一条评论让他停下了动作:“发现没?mINI Z1在米国卖820米金,换算过来比国内便宜不少,同比收入更划算,这是区别对待吧?”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中了他,李学海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好像找到攻击张伟豪的“武器”。
他颤抖着手打开搜索引擎,疯狂翻找mINI Z1在全球各地的售价、米国人均收入数据,甚至扒出了mINI海外供应链的零散信息。
窗外天快亮时,他揉着发酸的眼睛,在博客上敲下标题:
《mINI:赚国人的钱补贴老外,十足的资本主义走狗!》。
帖子里,他刻意忽略米国关税、渠道成本等差异,只强调国内外售价对比,字里行间全是煽动性的指责。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李学海靠在墙壁上,露出了落魄多日后第一个扭曲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