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唯一看似可行的就是,让这里成为整个北苏离不开的输血泵。
谢尔盖决定以“资源换发展”为筹码,向南盟抛出定制化合作方案。
开放西西伯利亚的油气田开采权、阿尔泰山区稀有金属独家勘探权,换取资金、技术注入及外交层面的“事实承认”。
他利用地方军事控制权整合分散城市的工业体系,以能源收益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福利,逐步构建“经济独立先于政治独立”的格局。
同时利用北苏内部族群政策的矛盾,煽动地方对莫斯科“资源掠夺”的不满,推动成立“西伯利亚经济自治委员会”,以“特殊自治”名义规避“分裂”红线,形成既不脱离北苏框架、又实际掌控经济与安全主导权的微妙平衡。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整个西伯利亚最落后的城市之一,这里一直贯彻执行着前志愿者的重工业救北苏的计划经济方针。
民众的生活虽然不至于困苦,但中枢为了维持欧洲范围内的经济繁荣,还有与阿美进行了不切实际的争霸之战,不停的抽这里的血。
让这里的民众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无论他们多么努力的工作,得到的仍然仅仅是刚刚够果腹的面包。
丝毫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民众自然有怨气。
建设西伯利亚物流枢纽的初期,振邦集团就把这里作为突破口之一。
大量优质的轻工业用品,和文化的“入侵”,让这里的民众对南盟的繁华生活充满了向往。
此刻迎来了本地区经济转型的契机,包括本地官员和文化工作者在内的诸多群体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再加之暗中收买的一些“南吹”鼓动,民愿自然而然的沸腾起来。
谢尔盖的车队一进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政府大道,就被热情的欢迎群众簇拥了起来。
人人都知道,这中枢下来的大官,关系着自己城市美好未来。
群众们“自发”的夹道欢迎,有些激动的人甚至步行跟随着车队前行。
到政府大楼门口短短几百米的路程,车队整整走了5分钟,到后来谢尔盖干脆从车上下来,向周围的群众挥手致意,并且带领着他们一同步行前往政府大楼。
在大楼门前,当地政府官员早已列队等在那里,热烈的掌声一直不断。
谢尔盖就是在大楼门前开始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同志们,感谢你们的热情欢迎,长久以来你们的辛勤工作为整个国家创造了无数的财富。
我仅代表最高中枢,向所有的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谢尔盖深深地向人群鞠了一个90°的躬。
“卫国战争中,你们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纷纷把自己家中的孩子、丈夫、父亲送上了战场,参加了那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争,战争胜利了,你们居功至伟!”
山呼海啸一般的掌声中还夹杂着一些老妇人哭泣的声音。
“现在!整个西伯利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中枢决定,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以及整个叶尼塞河地区作为试点,与我们南方的好朋友合作开发这里的资源矿藏。……”
期间,早已安排好的记者,向谢尔盖委员问了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
谢尔盖微笑着一一做了解答,好的,我们继续谢尔盖委员的故事线,看他如何利用南盟的投资,推动西伯利亚特区的建立:
彼得罗夫的“意外”身亡,如同搬走了压在谢尔盖心头最重的一块石头,也暂时震慑了考察团内其他潜在的异见者。
谢尔盖迅速巩固了对考察团的绝对控制,接下来的视察行程变得异常“高效”和“顺利”。
在精心安排的路线和汇报中,谢尔盖向南盟随行的“技术顾问”充分展示了西伯利亚令人咋舌的资源禀赋——不仅仅是已探明的油气,还有储量惊人的铜、镍、稀土、钻石以及广袤的原始森林。
同时,他也“坦诚”地揭示了开发面临的巨大困境: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设备陈旧,资金极度匮乏,气候环境恶劣。
考察结束,一份厚达数百页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能源与矿产资源综合评估及开发建议报告》被迅速整理出来,由谢尔盖亲自带回莫斯科。
与报告一同抵达克里姆林宫的,还有南盟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一份“合作意向书”,其内容让陷入财政焦灼的北苏高层呼吸都为之一滞。
南盟提出,愿意在前次萨哈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史诗级”的升级:
1.一次性支付一笔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源储备认购款”,用以购买西伯利亚多处巨型油气田及关键矿产的“地下储量期权”。
2.承诺投入巨资,帮助北苏在西伯利亚建立“能源与矿产综合开发特区”,特区享有特殊的财税和政策优惠,由北苏主导行政管理,南盟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
3.特区产出的一部分资源,将优先并以优惠价格供应北苏本土,确保其战略需求。
4.提供一系列北苏急需的、非军事领域的先进技术转让,包括改善民生的农业技术、医疗技术和部分基础工业技术。
这份意向书,像一块巨大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奶酪,摆在了饥饿的老鼠面前。
它所承诺的巨额现金,能立刻填补国库的空虚,维持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
它所描绘的特区蓝图,似乎能解决西伯利亚发展的顽疾,甚至成为北苏经济起飞的新引擎;
它所提供的技术,更是缓解国内矛盾、提升民生的及时雨。
克里姆林宫内,争论异常激烈,但基调已经改变。
“这是赤裸裸的经济侵略!这是在给我们套上黄金的枷锁!”有保守派官员发出警告。
“但我们有选择吗?”
更多的人持务实的态度,
“没有这笔钱,我们的军队拿不到新装备,我们的工人领不到足额工资,甚至粮食供应都可能出问题!至于特区,主权在我们手里,他们只是出钱出力,我们有什么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