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的病好了,活蹦乱跳,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周末傍晚,一家人围坐吃饭,电视里正巧播放着关于空巢老人的公益广告。阿桂扒着饭,突然抬起头,眨巴着大眼睛问:“爸爸,奶奶一个人在家,是不是也想我们呀?”
孩子无心的一句话,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林凡和苏晚晴心里。饭桌上有片刻的安静。
林凡放下筷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母亲年纪大了,一个人在老家,虽有亲戚照应,但终究孤单。之前是自顾不暇,不敢接来。现在,“小店宝”业务基本稳定,生活也宽裕了些,这个念头再次浮上心头。
他看向苏晚晴。苏晚晴也正看着他,眼神温和,轻轻点了点头,仿佛知道他想说什么。“上次不是说,等稳定了,接妈来住段时间吗?我看现在……差不多了。”她轻声说。
“嗯。”林凡心里一暖,“我明天就给妈打电话。”
电话打回老家,母亲的反应是惯常的推辞。“我挺好的,你们忙你们的,别操心我。”“城里我住不惯,左邻右舍都不认识。”“去了给你们添麻烦……”
林凡听得鼻子发酸。他知道母亲不是不想来,是怕打扰他们,怕成为负担。他耐着性子,让阿桂在电话里奶声奶气地喊“奶奶,我想你啦!”,又让苏晚晴接过电话,细声细语地说家里都安排好了,房间也收拾出来了,就等她来享享清福。母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声音有些哽咽:“……那……那我收拾收拾。”
敲定行程后,家里开始为迎接母亲做准备。
苏晚晴带着阿桂把朝南的次卧彻底打扫了一遍,换上崭新的被褥,晒得满是阳光的味道。她细心地在床头放了盏光线柔和的阅读灯,在卫生间铺上防滑垫。林凡检查了家里的燃气、电路,确保安全。阿桂则兴奋地画了好多画,说要贴在奶奶房间的墙上。
母亲到来的那天,是个晴朗的周末。 林凡开车去火车站接。出站口,人流熙攘,他远远就看到母亲瘦小的身影,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手里拎着两个沉甸甸的编织袋,正踮着脚张望。看到他,母亲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脸上绽开菊花般的笑容,快步走过来。
“妈!”林凡迎上去,接过她手里沉得勒手的袋子,心里一酸。袋子里是她自己种的土豆、花生,还有给阿桂做的虎头鞋、给苏晚晴纳的鞋垫。“带这些干嘛,城里啥都有,多重啊!”
“自己种的好吃,鞋垫吸汗,穿着舒服。”母亲搓着粗糙的手,笑着,眼神却不住地打量他,“瘦了,是不是又没好好吃饭?”
回到家,门一开,阿桂就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来抱住奶奶的腿。 苏晚晴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笑着喊:“妈,路上辛苦了吧,快洗手吃饭,炖了您爱喝的汤。”
母亲看着宽敞明亮的客厅,干净整洁的厨房,还有活泼可爱的孙子和温婉贤惠的儿媳,眼圈微微发红,连连点头:“好,好,家真好……”
最初的几天,是温馨而略带生疏的磨合期。
母亲闲不住,总想帮忙做饭、打扫,被苏晚晴温柔而坚定地劝住:“妈,您歇着,这些活儿我来。”母亲带来的土特产塞满了冰箱,每天的饭菜都带着浓浓的家乡味道。晚上,阿桂腻在奶奶身边,听她讲爸爸小时候的糗事,咯咯直笑。林凡看着母亲脸上久违的舒展笑容,心里暖暖的。
但差异也悄然显现。
母亲习惯早睡早起,天不亮就轻手轻脚起来打扫、做早饭,生怕吵醒上班的林凡和上学的阿桂。而林凡他们习惯了晚睡晚起,母亲的体贴反而成了甜蜜的负担。母亲节俭惯了,洗菜水要留着冲厕所,看不得一点浪费;而年轻人更注重效率和便捷。母亲对城里的一切感到陌生又好奇,过马路紧张,用家电小心翼翼。
最让林凡感触的,是母亲的眼神。
有时,他深夜从书房出来,会看到母亲独自坐在客厅沙发上,对着电视发呆,眼神里有种难以言说的寂寥。这里再好,也不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没有熟悉的乡音,没有可以串门聊天的老姐妹。她像一棵被移栽的老树,努力适应着新的水土。
林凡心里明白,接母亲来,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赡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融入。他开始有意识地调整:下班尽量早回,陪母亲说说话,听她絮叨老家的琐事;周末不再只顾着自己休息,而是带着母亲和阿桂一起去附近的公园、菜市场,教她用手机扫码支付,耐心介绍周边的设施;苏晚晴也常拉着母亲一起看电视、聊家常,让她参与家庭决策,比如晚上吃什么、阿桂穿哪件衣服。
慢慢的,母亲脸上的笑容自然了许多,话也多了。 她学会了用微信视频和老家的姐妹“见面”,学会了去小区广场跟着跳简单的广场舞,还认识了几个同样来儿女家小住的老太太。她开始把这里真正当作“家”,而不仅仅是儿子的住处。
一天晚上,林凡加班回来,看到母亲正戴着老花镜,就着台灯,一针一线地给阿桂缝补玩破的布老虎。 灯光下,母亲的身影显得有些佝偻,但神情专注而安详。阿桂已经睡了,苏晚晴在书房画图。屋里很安静,只有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响。
林凡没有打扰,就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刻,他深深体会到,所谓幸福,不是多么轰轰烈烈的成就,而是这寻常烟火里,上有老、下有小、灯火可亲的圆满。 母亲的到来,让这个家更加完整,也让他在奋斗的路上,有了更坚实的后盾和更明确的归属感。
他知道,未来可能还会有生活习惯的摩擦,有代际观念的差异,但这一切,在亲情面前,都微不足道。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相互理解,相互适应,让爱在时光里慢慢流淌,滋养彼此的生命。
窗外月色如水,窗内暖意融融。 母亲的鼾声轻轻传来,带着旅途劳顿后的安稳。林凡轻轻带上门,心里充满了平静而强大的力量。为了守护这盏温暖的灯火,他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