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药膳香里的道地情
距离“三七药膳体验课”开讲还有三天,李建国就开始琢磨菜单了。他翻出妻子传下来的老菜谱,又在手机上查林舟发来的“三七养生搭配指南”,最后圈定了三道主打菜:三七炖鸡、三七汽锅鸡,还有适合孩子吃的三七红枣粥。“得让城里来的人,既尝到味,又懂为啥这么配。”他对着菜谱念叨,还特意去合作社领了特级三七粉,磨得细如雪花。
开课当天,研学基地的临时厨房格外热闹。李建国系着印着“文山三七”字样的围裙,面前的案板上摆着新鲜的土鸡、泡好的三七片、通红的大枣。第一批体验者是二十多位宝妈,刚走进厨房就被案板上的三七吸引:“李叔,这三七看着和超市买的不一样啊?”
李建国拿起一块三七,指着断面的纹理:“咱这是保护区种的特级三七,你看这灰绿色的断面,还有放射状的纹,这才是道地的样子。”他又掏出手机扫码,“你们看,这块三七的种植档案、检测报告都在上面,吃着放心。”宝妈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有人感慨:“以前买三七只看价格,现在才知道还能查‘身份证’。”
炖鸡时,李建国特意放慢动作,教大家怎么处理三七:“三七片要提前泡半小时,和鸡块一起下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这样药效才好,还不苦。”有位宝妈问:“李叔,三七粉啥时候放最合适啊?”他笑着说:“快出锅前撒一勺,搅拌均匀就行,太早放会破坏营养——咱种三七讲究生态,做药膳也得讲究火候。”
厨房里的香气渐渐飘远,吸引了路过的研学孩子扒着门框看。李建国舀出一勺鸡汤,晾温了递给药膳体验课的老师:“你尝尝,是不是有淡淡的三七香,还不腥。”老师尝了一口,点头称赞:“鲜得很!比外面餐馆做的还地道。”李建国眼睛笑成了缝:“咱用的是自家养的土鸡,加的是保护区的三七,食材真,味道才正。”
最热闹的是试吃环节。宝妈们端着碗,一边喝鸡汤一边问养生知识,李建国一一解答:“三七炖鸡适合气血虚的人,每周喝一次就行;要是上火,就少放两片姜。”有位宝妈说家里老人睡眠不好,李建国赶紧补充:“可以试试睡前喝小半碗三七红枣粥,温和不刺激。”他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三七药膳小贴士”,上面记着不同人群的食用方法,宝妈们纷纷拍照保存。
这时,之前来过的豆豆跟着妈妈走进厨房,一眼就认出了李建国:“爷爷!我要喝你做的粥!”李建国赶紧盛了一碗三七红枣粥,递到豆豆手里:“慢点儿喝,小心烫,这里面的三七粉磨得细,不硌牙。”豆豆喝了一口,点头说:“比我妈妈做的甜,还香!”豆豆妈妈笑着说:“回去我也按您的方法试试,以前总怕三七苦,没想到能做得这么好吃。”
体验课结束时,宝妈们围着李建国要联系方式,还有人问能不能网购他种的三七。李建国指着墙上的“文山三七官方旗舰店”二维码:“扫这个就能买,都是保护区的特级三七,还能查溯源。”他又拿起一包小包装的三七粉:“这是给大家的试用品,回去试试做药膳,有啥问题随时问我。”
送走最后一位体验者,李建国收拾厨房时,发现案板上落了一张纸条,是位宝妈写的:“喝到了最地道的三七鸡汤,也懂了‘道地’不是噱头,是用心种、用心做的踏实——谢谢李叔!”他把纸条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心里比喝了鸡汤还暖。
窗外,研学基地的路灯亮了,映着远处的三七地。李建国知道,这药膳香里飘着的,不只是味道,更是文山三七的“道地情”——从地里的生态种植,到餐桌上的用心烹饪,再到消费者心里的认可,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他抬头望向星空,仿佛能看见明年的三七地,又长出了新的嫩绿,而研学基地的厨房里,还会飘出更浓的药膳香,讲出更多关于道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