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夏篾凉席:竹荫纳凉,席话情长
一、教室蝉鸣里的“竹席筹备”
六月的蝉鸣刚爬上窗棂,小宇就扛着一捆新鲜竹篾冲进教室,黑板上“夏日竹席计划”的粉笔字旁,画着一张铺在竹林下的凉席,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要够大,能坐十个人”。“上次阿明说想在竹林里乘凉,咱们编张竹席送过去,肯定特别凉快!”他拍着竹篾,竹片碰撞的脆响混着蝉鸣,满是夏天的味道。
朵朵则带来了晒干的薄荷和茉莉花,小心地装进竹编小罐:“咱们把花草缝进竹席边,坐着的时候能闻到香味,还能驱蚊。”女生们立刻围过来,用彩线把干花串成小束,有的想在席角编出茉莉花图案,有的提议在席边绣上两校孩子的名字。
老陈爷爷顶着烈日赶来,手里拎着一张旧竹席:“编凉席得用嫩竹篾,先煮过再晒,才不容易断还不扎人。”他铺开旧席子,指着细密的纹路教孩子们“人字编法”:“这样编出来的席子又软又结实,躺上去不硌背。”孩子们跟着学,指尖被竹篾磨出红印也不在意,眼里满是对竹林乘凉的期待。
杨老师笑着拿出手机,展示阿瑶发来的视频——视频里,阿明和小伙伴们在竹林里搭了个小竹棚,旁边堆着刚砍的竹子,阿明举着竹片对着镜头喊:“我们也在学编竹席,等你们来一起坐!”这话让孩子们更起劲了,小虎把上次阿明送的老虎石子缝进竹席包边,“这样席子就像带着阿明的心意,坐着更暖了。”
二、携席进山的“夏意满程”
进山那天,阳光把公路晒得发烫,孩子们背着卷好的竹席和工具包,隔着车窗朝远处的竹林张望。小宇把编了一半的竹席抱在怀里,“等会儿见到阿明,咱们一起把席子编完,晚上就能在竹林里看星星!”朵朵则把装着薄荷和茉莉花的小罐放进背包,“阿瑶说山里蚊子多,这些花草刚好能用上。”
大巴车刚停在村口,就看到阿瑶和小伙伴们举着竹编小旗子,站在竹林边的树荫下。阿明跑过来,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摘的西瓜,“这是村里瓜田种的,冰在溪水里了,咱们编完竹席就吃!”小宇立刻把竹篾递给阿明,“快教我们编你们的竹席,咱们一起做张‘友谊席’!”
跟着阿瑶往竹林走,路边的溪水潺潺作响,阿瑶的老师和村民们站在竹棚下,手里拿着竹编的蒲扇:“这是村里老人编的,扇着风凉,你们编席子的时候用得上。”朵朵接过蒲扇,发现扇面上编着小小的荷花图案,忍不住笑了:“这跟我画的荷花书签一模一样!”
到了阿瑶的学校,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教室门口挂着用竹篾编的“夏”字,阿明拉着小虎的手往竹林跑:“我们搭的竹棚就在前面,席子编好就能搬过去!”
三、竹林深处的“凉席欢宴”
当天下午,两校的孩子围坐在竹棚下,一起编凉席。小宇教阿明“人字编法”,竹篾在两人指尖翻飞;阿明则教小宇用竹片做席角的扣绳,“这样卷席子的时候不容易散。”朵朵和阿瑶把晒干的薄荷、茉莉花缝进席边,花香混着竹香,飘满整个竹林。
老陈爷爷在旁边帮着修整竹篾,时不时指点孩子们调整纹路:“席子编得紧一点,才不容易松垮。”孩子们越编越熟练,有的在席边编出两校校徽的图案,有的把彼此的名字编进纹路里。阿瑶编到席角时,突然把竹篾折成小蝴蝶的形状:“这是送给朵朵的,就像上次她送我的桂花书签一样。”
傍晚时分,竹席终于编好了。孩子们合力把席子铺在竹林下的空地上,刚摘的西瓜放在席边,溪水浸过的西瓜透着凉气。阿明切开西瓜,红色的瓜瓤裹着甜汁,孩子们围坐在竹席上,一边吃西瓜一边聊趣事。阿明突然说:“等秋天来了,咱们用竹篾编个秋千,挂在这棵老竹树上,荡着秋千看枫叶!”小宇立刻点头:“到时候我带秋千的编法来,咱们编个能坐两个人的!”
夕阳把竹林染成金色,竹席上的干花散发着淡香,蝉鸣渐渐轻了,晚风带着溪水的凉意吹过。那张满是名字和花纹的竹席,不仅盛着夏日的清凉,更把城市与山区的情谊,编织进了翠绿的竹篾里,等待着秋日的秋千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