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就辉就在苏家住下了。
晚上,他是跟安安一起睡的,毕竟没有足够的房间,但好在都是堂兄弟,也没有那么讲究。
白天,苏父和苏母在店里干货,顺便把润喉糖拿出来卖。
晚上,苏父等人就在熬糖,制作润喉糖。
他们也没有避着柳辉,毕竟觉得都是自己人。
柳辉心底有些感动,打定主意要全心全意帮二姨父把作坊做好。
虽然作坊还没开,但并不妨碍他干活。
他趁着这段时间,熟悉了润喉糖制作的全流程,流程熟悉后,他就知道该招多少人了。
首先,核心岗位,只需要一个人,这个人只需要负责原料配比。
这几天,他们都在研究,用大锅熬制的话,原料比怎么弄才好。
好在她们有初始原料比,只需要按倍数比例增加就行。
确认一锅需要的原材料比例后,苏父就把这个配方用纸记下来,这才是传家宝。
而这个核心岗位,也是苏父,或者其他可以信任的人负责。
每次把需要熬制一锅的比例把原材料配好,然后就转送到第二组。
第二组,主要负责原材料的处理,比如清洗,磨粉等等。
所以,第二组需要两个人。
之后就是第三组。
第三组才是最重要的,负责熬制,将原材料在大锅熬制,这个岗位同样设置两个人。
第四组则是负责浇筑成型,由他们做好的模具,把润喉糖做成同样的大小。
同样也是两个人,而且可以看情况增加人数。
最后一组,则是包装组。
负责把润喉糖包装好,这个岗位同样是两个人。
这样算起来的话,至少需要十个人。
至于工钱的话,则是月结,柳辉按照他家作坊的工人工资,再参考其他作坊的工资,定了下来。
但苏父觉得都是同村人,给太低不行,所以适当增加一些,以至于,最低工资的包装岗位,也有33元一个月。
最高的自然是核心岗位,工资45元一个月。
其他岗位也是根据工作强度,有所不同,但也就相差了两三块钱。
所以,工资定下来后。
那就是要招人。
只不过,当他们把风声放出去后,村里顿时沸腾了,只要在家的人,都跑到苏佩云家门口。
看着几乎全村人都过来了,苏父都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柳辉见惯了大场面,所以站出来处理,不少村民也认识柳辉,毕竟他娘也是村里人。
所以,听到柳辉是管事人后,都非常安静的听他说明。
这次柳辉打算招八个人,并且告诉大家,不找日结临时的。
这句话就劝退了不少人,毕竟他们家里还有活要干,要是做全职工人,他们早就去镇子里干活了,不可能待在村里。
这次也是因为村里要开作坊,觉得离得近,能照顾家庭才过来的。
而后,柳辉又表示,因为人太多,所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确定合不合适。
比如包装岗。
柳辉让大家分批过来,尝试把这个润喉糖包装起来。
他则在旁边看,然后再确认哪些人合适,哪些人不合适。
“凭什么啊!”有个村民不满,“凭什么我包装的比她好看,为什么我不合适。”
柳辉走了出来,面无表情道,“你说为什么?那我告诉你原因。”
他指着地上一盆水,“那桶水你看到了吗?为什么上手包装的时候,你不洗手?”
“难道你觉得不是自己吃的东西,就可以不讲卫生吗?”
那村民闻言,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反驳起来,“你又没说这盆水是用来洗手的啊!”
“但是其他人就会开口询问啊,你没听到她们问,有没有洗手的地方吗?我当时是不是给你们指出来了。”
因为不是熟人,所以柳辉根本没有客气,而是看向周围。
“大家觉得,要是你们去买吃的,结果知道孩子吃的东西,是别人不洗手就给你包装的,你还会买吗?”
“肯定不会。”
众人闻言,纷纷附和起来,虽然他们都是农村人,干活好浑身都是脏兮兮的。
但起码知道,入嘴的东西,还是要讲卫生的。
“春兰,别胡闹了。”
村长这时也开口了,“多大人了,自己做错事还不认错,还要胡闹吗?”
听到村长开口,那妇人也不好意思再闹下去了。
而招聘还在继续。
柳辉根据每个岗位,让大家都尝试一下,然后在旁边默默观察。
那些有小心机的,那些投机取巧的,全都排除,只留下那些认真干活,做事细致的人。
然后就挑出来八个人。
正好苏家族人四个,村民四个。
实际上,苏父提前和他说过,所以柳辉在招人的时候也考虑了这点。
确认好工人后,柳辉就提前和他们培训,比如原材料要怎么处理,比如要怎么包装,等等。
虽然是培训,不是正式上岗,但苏父觉得还是要给些钱,柳辉自然没有意见。
然后,随着时间流逝。
等到周六下午的时候,作坊已经改造好了,而苏佩云也放学回来了。
柳辉也再次见到,那个做生意比他爹还厉害的堂妹。
结果发现,堂妹除了变好看,变精神一些,和年前看到他没什么区别。
她有些想不明白,堂妹怎么变得这么厉害了。
倒是苏父解释过一次,说是祖宗庇护。
柳辉却是没有相信。
这次见到堂妹后,他也有些激动,毕竟这些天,苏父一直在夸,多亏了辉儿,要不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反正夸的柳辉晚上做梦都笑醒了。
所以,他也期待着堂妹回来,那副惊讶的样子。
的确。
苏佩云看到堂哥过来,而且在作坊开工前,把事情处理如此妥当,也是非常惊讶。
不过,惊讶归惊讶,她还是把正事说了出来。
“堂哥,作坊能开始运作吗?已经有订单了!”
“可以啊。”柳辉点了点头这些天,他除了培训,也在想办法打开销路。
比如让大伯他们去下乡收货的时候,可以带一些过去,他们可以加价一毛钱,两毛钱,只要他们能够卖出去,赚的利润都归他们。
所以,这几天也卖出去了四五十包。
也算是确定了一个不错的销售渠道。
听到堂哥说作坊可以运作,苏佩云松了口气,便道,“那行,我现在手上有一个订单,需要一千包!”
“一千包?”
柳辉瞪大眼睛,一千包,那不就是一万多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