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组队?
会和谁组队?
周炽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苏想,又飞快地移开目光,表情有些别扭。
他当然希望和苏想一组,毕竟合作了这么久有默契,但昨晚……他又拉不下脸。
李泽川则嗤笑一声,懒洋洋地道:
“随机?有意思。”
“可别把我跟某个性能疯子抽一起,不然现场能打起来。”
他意有所指地瞥了周炽一眼。
周炽立刻炸毛:“你说谁性能疯子?!总比你个安全偏执狂好!”
“呵,总比某个连边界条件都不考虑的莽夫强。”
“你!”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陈知行冷静地打断:
“讨论这个没有意义。赛制已定,我们需要的是适应和准备。”
他的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在苏想身上:
“无论抽到谁,核心是快速建立沟通和分工。每个人都要做好与任何风格队友合作的准备。”
苏想深吸一口气,将枕头下那封信带来的恐惧和与周炽的尴尬暂时强行压下,努力将注意力拉回到比赛上。
陈知行说得对,现在不是内耗的时候。
这个新赛制,对她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可能是一个机遇。
挑战在于,她的基础相对薄弱,如果抽到的题目恰好涉及她知识盲区,或者队友不信任她、难以沟通,很容易当场暴露问题。
机遇在于,这脱离了团队的光环,是真正检验她个人成长和临场能力的时刻。
如果她能表现出色,无疑能彻底粉碎那些关于她“抱大腿”的流言。
“我们需要做一些针对性训练。”
苏想抬起头,眼神恢复了些许神采,主动提议,“或许……我们可以内部随机组队,模拟这种现场解题的压力环境?”
这个提议让三人都有些意外。
周炽愣了一下,看向她。
李泽川挑了挑眉。
陈知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很好的建议。可以实践。”
说练就练。
四人立刻用抽签软件开始随机组队模拟。
第一次,周炽抽到了和李泽川一组。
两人拿到题目就开始吵。
“必须先优化核心算法!”
“放屁!必须先确定安全边界!”
差点真的在实验室里上演全武行,最后超时勉强完成,过程惨不忍睹。
第二次,陈知行抽到了和周炽一组。
周炽天马行空,陈知行严谨缜密。
一个拼命想往前冲,一个死死拉着缰绳。
虽然最终完成了,但效率不高,周炽憋屈得直抓头发。
第三次,苏想抽到了和李泽川一组。
题目是一道极其考验工程实现和边界处理的难题。
李泽川习惯性地开始挑剔各种潜在风险,苏想却没有像周炽那样直接反驳。
而是快速记录下他的每一个顾虑,然后从中提炼出最关键的两点,提出:
“我们先集中解决这两个最高风险,其他的用监控和降级方案兜底,保证进度,可以吗?”
她的思路清晰,语气平和,既尊重了李泽川的专业判断,又保证了效率。
李泽川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哼了一声,却没再反对。
两人竟然在一种略显古怪但高效的氛围下,提前完成了任务!
第四次,苏想抽到了和陈知行一组。
题目理论性很强。
陈知行快速构建模型,苏想则专注地理解他的思路,并敏锐地指出了模型中一个可能过于理想化、工程上难以实现的假设。
陈知行沉吟片刻,接受了她的意见,两人一起修正了模型,最终方案既严谨又具备良好的可实现性。
几次模拟下来,四个人都惊讶地发现,看似最“弱”的苏想,反而在这种随机配对中展现了极强的适应性和沟通能力。
她不像周炽那样强势自我,不像李泽川那样挑剔尖刻,也不像陈知行那样过于理论化。
她更像一个灵活的粘合剂和翻译器,能快速理解不同队友的思维模式,找到合作的平衡点,甚至能弥合周炽和李泽川之间的巨大分歧。
周炽看她的眼神渐渐恢复了之前的欣赏,甚至多了些别的东西。
李泽川虽然嘴上不说,但配合度明显高了。
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
辅导员探进头来,脸色有些严肃:
“苏想,你出来一下。学生处那边……还需要你再过去补充一份关于你高考前模考成绩的情况说明。”
又来了。
对方显然没有放弃,还在不断地试探、施压,试图从各种细微处找到突破口。
苏想的心猛地一沉,但经历了昨夜的照片恐吓和内心的重建,她此刻的恐慌只持续了极短的一瞬。
她深吸一口气,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对辅导员点了点头:
“好的,老师,我马上过去。”
她站起身,周炽、李泽川、陈知行三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
周炽猛地抬起头,脸上没了之前的别扭,只剩下担忧和愤怒:“还有完没完了?怎么又找?”
李泽川嗤笑一声,眼神锐利:“还真是阴魂不散。”
陈知行放下手中的笔,目光沉静地看向苏想,虽然没有说话,但那份无声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苏想不想让他们担心,更不想把他们卷进这滩浑水,只能含糊道:
“没什么大事,可能就是一些常规的档案核查,之前填的表格有些地方需要补充说明一下。”
她尽量让语气显得轻松。
但这个理由显然无法让人信服。
什么样的档案核查需要三番两次地找同一个学生?
而且还是在这种全球赛备战的关键时期?
李泽川嗤笑一声,没说话,但那眼神分明写着“你看我信不信”。
陈知行推了推眼镜,开口道:“需要帮忙吗?”
苏想心里一暖,却还是摇了摇头:“不用,谢谢,我自己能处理。”
她不能依赖他们,尤其是这种可能拉他们下水的危险事情。
再次来到学生处,还是那个老师,问的问题依旧看似不痛不痒。
围绕着她高三几次模拟考的成绩波动、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甚至询问她是否参加过校外的补习班。
苏想谨慎地回答着,每一个答案都尽量贴近【平时普通但高考运气爆棚的状元苏想】可能有的表现,心里却绷紧了一根弦,生怕掉入任何语言陷阱。
整个过程,那位老师的表情始终是公事公办的严肃,看不出任何端倪。
但越是这种平静,越让苏想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