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那场关于“华阴献璧”的紧急奏对,就像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虽然表面很快恢复了帝权至上的肃穆秩序,但底下涌动的暗流与波澜,却只有身处漩涡中心的人才能真切感受。而对于那些嗅觉敏锐、时刻揣摩上意的朝臣们来说,今日早朝的气氛,已然带上了一丝不同寻常的、令人心悸的味道。
皇帝,依旧是那个高高在上、威仪棣棣的始皇帝。他端坐在御座之上,听着各部官员的奏报,时而发出简短的指令,声音沉稳,目光锐利,似乎与往日并无不同。但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他那惯常的、如同鹰隼般扫视群臣的目光,今日似乎少了几分咄咄逼人的穿透力,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深沉,甚至……一丝游离?他的手指,在御案的雕龙纹饰上无意识地划过,那节奏时快时慢,透露出主人内心远非表面那般平静。
更让一些老臣心下嘀咕的是,今日的朝议时间明显缩短了。几项并非十分紧要的议题,皇帝只是略听了听,便以“卿等依律办理”或“容后再议”打发了过去,全然没有了往日那种事必躬亲、追根究底的劲头。就连丞相李斯在汇报一项关于漕粮转运的优化方案时,皇帝也只是“嗯”了一声,并未如往常般深入询问细节。
整个朝会,都弥漫着一种“草草了事”的敷衍感。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沉重的东西压在皇帝心头,也压在整个大殿之上,让所有人都感到一种窒闷,却又不敢言说。
终于,在一种近乎凝滞的气氛中,嬴政挥了挥手,用比平日更显疲惫的声音说道:“若无他事,今日便至此吧。”
“退——朝——” 内侍尖细的唱喏声响起。
百官如蒙大赦,却又满腹疑云,依序躬身退出大殿。不少人交换着眼神,那眼神里充满了困惑与探寻: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使者带来了什么消息?为何陛下今日如此……反常?
李斯走在群臣的最前面,眉头微蹙。他身为丞相,信息渠道自然比旁人灵通一些,虽未得知华阴之事的全部细节,但也风闻了有使者带来不祥之言。此刻结合皇帝的表现,他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那东郡陨石的阴影尚未彻底散去,这又添了新乱子!他暗自叹了口气,帝国的车轮似乎正行驶在一条越来越颠簸的道路上,而他这位驾驭者之一,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不安。
赵高作为中书府令,并未参与朝会,但他自有耳目。当退朝的消息传来,又听闻了皇帝今日的异状,他那张白净无须的脸上,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混合了忧虑与某种隐秘盘算的神色。他侍奉皇帝日久,深知这位主子对“天命”、“长生”的执念有多深,任何与此相关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波澜。
嬴政没有像往常那样,退朝后立刻前往书房批阅那永远也批不完的奏章,或者召见重臣商议国事。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带着一种想要逃离什么的意味,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寝宫——那座守卫森严、隔绝外界的深邃宫室。
沉重的宫门在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声响。偌大的寝殿内,光线透过高高的窗棂,变得柔和而晦暗。香炉里袅袅升起的青烟,带着安神香料的甜腻气息,却丝毫无法抚平嬴政心头的烦躁。
他挥退了所有侍从,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在这空旷而寂静的空间里。
脚步声中,他走到了内殿的一张紫檀木案几前。那上面,正静静地躺着那块引发轩然大波的玉璧。
此刻,没有了朝堂之上的威仪与掩饰,嬴政的脸上终于清晰地露出了疲惫、困惑,以及一丝被深深刺痛后的怒意。他死死地盯着那块玉璧,仿佛要把它看穿。
“沉江之璧……山鬼之言……‘今年祖龙死’……” 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冰针,扎在他的神经上。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东郡的陨石,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他可以用雷霆手段,将那片区域的人屠戮殆尽,用鲜血和恐惧来封堵“天意”的嘴。他以为这样就能让那些不祥的预言消失,让帝国的根基重新稳固。
可结果呢?那块染血的陨石似乎还在某个角落散发着余温,这沉入江底的玉璧却像长了脚一样,自己跑了回来!还带着一个升级版的、指名道姓的死亡预告!
这算什么?打地鼠吗?按下一个(东郡),又冒出来一个(华阴)?而且这次的手段更加诡异,更加飘忽,让他这个掌控天下的皇帝,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山鬼……哼,山鬼……” 嬴政嘴角扯出一丝冷笑,带着不屑,又带着难以完全掩饰的忌惮,“装神弄鬼之辈!”
他绝不相信这是什么真正的鬼神示警。他是谁?他是受命于天的始皇帝!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千古一帝!什么样的妖魔鬼怪敢来触他的霉头?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是那些六国的余孽?还是朝中潜伏的不满分子?或者是……那些他曾经重用,如今却可能心怀叵测的方士之流?
他踱起步来,玄色的袍袖随着他的动作带起细微的风声。
“定然是有人在算计朕!” 他越想越觉得有理,愤怒渐渐压过了不安,“利用朕沉江的玉璧,不知用什么法子捞了起来,再找个形迹可疑之人,演一出夜半献璧的戏码!目的就是为了扰乱朕的心神,诅咒朕,动摇朕的帝国!”
这个推断让他感觉好受了一些。将未知的、超自然的力量归结为“人祸”,总比直接面对那冥冥中不可抗拒的“天命”要来得轻松。毕竟,人,是可以被找到、被惩罚、被消灭的。
然而,那神秘人出现和消失的方式,以及玉璧确凿无疑的身份,又像两根尖刺,留在了他的推断之中,让他无法完全自圆其说。万一……万一真的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不是人为呢?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他强行摁了下去。不!不能这么想!一旦开始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预言,他追求的长生不老岂不成了笑话?他帝国的万世基业岂不成了镜花水月?
他需要肯定,需要有人来佐证他的“推断”,来帮他驱散心头那挥之不去的阴霾。
“来人!” 他停下脚步,对着殿外沉声道。
一名贴身宦官应声而入,躬身听命。
“传……李斯。” 嬴政原本想传赵高,赵高更擅长揣摩他的心思,说些他爱听的话。但转念一想,此事关乎“天意”与“人事”的辨析,或许听听这位以理性、法度着称的丞相的看法,更能让自己“清醒”过来。
“诺。”
不久,李斯匆匆赶来。他显然预料到皇帝会召见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臣李斯,参见陛下。”
“平身。”嬴政背对着他,目光依旧落在窗外,声音听不出情绪,“李斯,今日朝堂之事,你当有所察觉。”
李斯心下一凛,知道正题来了。他小心翼翼地说道:“臣见陛下似有忧色,可是为昨日华阴使者所奏之事烦心?”
嬴政转过身,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看似轻松、甚至带着点嘲讽的笑容:“哦?你也听说了?不过是些荒诞不经的乡野怪谈罢了。一山野之人,拦路胡言,竟也值得如此大惊小怪?”
他走到案几前,用指尖点了点那块玉璧:“看看此物。少府那些庸才,竟说这是朕昔日沉江之璧。依朕看,不过是形制相似罢了,天下玉璧何其多,安知不是仿造?至于那所谓‘山鬼’……” 他嗤笑一声,刻意用一种超脱而蔑视的语气说道:
“李斯啊,你可知,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山鬼本来也就只能知道一年内的事情罢了。)
这句话,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评价一个能力有限、不足挂齿的小角色。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就算那真是山鬼,就算它真的能预言,那又怎样?它的能力也就仅限于知道一年内的事情,眼光短浅,能耐有限,根本不足为惧!它预言“今年祖龙死”,或许只是它能力的上限,而并非必然实现的命运。
这,是嬴政找到的第一个自我安慰的支点。他将那神秘而可怕的存在,矮化、弱化,试图以此来消解预言带来的恐怖压力。
李斯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立刻听出了皇帝话语中那强烈的、试图说服自己、也说服别人的意图。他抬眼飞快地瞥了一下皇帝,虽然皇帝脸上带着笑,但那笑容僵硬,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阴翳,并没有逃过李斯的眼睛。
他知道,皇帝根本不像他表现出来的这样不在乎。恰恰相反,皇帝非常在乎,甚至可能被深深困扰了。此刻召见他,与其说是征询意见,不如说是需要一个听众,来聆听他这番“自我安慰”的论述,并加以附和,以增强其可信度。
李斯瞬间做出了判断。此刻,绝不能唱反调,更不能深入探讨“山鬼”到底能知几年事,或者那玉璧到底是不是真品。他需要做的,就是顺着皇帝的心意,帮他完成这次心理建设。
于是,李斯立刻躬身,用一种深以为然的语气回应道:“陛下圣明!臣亦作此想。山林精怪,眼界狭小,能窥得一时之机,便自以为能洞悉天机,实乃坐井观天,可笑至极!其言虽有不逊,然则正如陛下所言,知其一年之事,或许已是极限,安能妄断陛下万寿无疆之天命?此等妄语,正如萤火之于皓月,徒增笑耳,实不足扰圣心。”
这一番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既肯定了皇帝的“高见”,又进一步贬低了“山鬼”,还将皇帝的长生愿望不着痕迹地恭维了进去。
嬴政听着,脸上那僵硬的笑容似乎自然了些许,紧绷的肩膀也微微放松。他需要的就是这个!需要有人告诉他,他的判断是对的,那所谓的预言不过是宵小之辈的狂吠,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
“嗯,丞相所言,深得朕心。”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心情似乎好转了一些,“看来,确是朕多虑了。些许跳梁小丑,妄图以妖言惑众,乱朕心神,坏朕江山,简直是痴心妄想!”
他走到李斯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变得“轻松”起来:“好了,此事就此作罢,不必再提。丞相且去忙吧,漕运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
“臣,遵旨。”李斯再次躬身,心中却暗暗松了口气,同时也掠过一丝更深的不安。皇帝越是表现得不在乎,恐怕内心就越是惊疑。这种强行压制下去的情绪,迟早会以另一种方式爆发出来。
李斯退下了。寝殿内再次只剩下嬴政一人。
刚才与李斯的一番对话,似乎暂时驱散了一些阴霾。他成功地在自己和臣子面前,维持了一个不信邪、不怕鬼、睿智而超然的帝王形象。
然而,当殿门再次关闭,当寂静重新笼罩,当他的目光再次无意中扫过案几上那块沉默的玉璧时,那被强行压下去的疑虑和恐惧,又如同水底的泡沫般,悄无声息地浮了上来。
“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他再次低声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论断,仿佛是为了加强信心。但这一次,语气里却少了几分之前的笃定,多了几分不确定的余音。
真的……只是如此吗?
万一……万一那山鬼说的,是真的呢?“今年祖龙死”……今年……现在已是冬季,一年将尽……难道自己的大限,真的就在这剩下的短短时日里?
这个念头一旦不受控制地冒出来,就如同野草般疯长,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一种冰冷的恐惧感,从脚底迅速蔓延至全身!
不!他不能死!他还有那么多宏图大业未曾实现,他追求的长生仙药还没有找到,他的帝国还需要他继续指引!他绝不能在今年就死去!
他需要做点什么!需要找到一个方法,来应对这潜在的、迫在眉睫的威胁!光靠自我安慰和贬低对手,是远远不够的。
怎么办?该怎么办?
他的目光变得焦躁起来,在殿内来回扫视,最终,落在了角落里的一个鎏金龟钮香炉上。那是太卜属官进献的,据说能沟通天地,预卜吉凶。
占卜!
对!占卜!既然人力无法窥测天机,既然那“山鬼”之言真假难辨,何不求助於更权威的、古老的占卜之术?让龟甲和蓍草来告诉他,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局!
这并非是因为他相信占卜胜过自己的判断,而是在这种极端不安的情况下,他迫切需要一个来自“上天”的、明确的“指示”,来支撑他做出决定,来安抚他惶恐的内心。这与他追求长生仙药的心理如出一辙——当现实和理性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时,便转向神秘主义寻求寄托和答案。
“传太卜!” 嬴政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下令,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很快,掌管占卜的太卜令带着几名助手,捧着占卜用的龟甲、蓍草等物,诚惶诚恐地来到寝殿。他们显然也知道皇帝近来心绪不宁,此次召见,必定是为了那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不祥之事”,个个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怠慢。
占卜的仪式在肃穆而神秘的气氛中进行。太卜令亲自操作,灼烧龟甲,观察裂纹,手指飞快地摆弄着蓍草,口中念念有词。嬴政站在一旁,紧紧盯着太卜令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那专注而紧张的神情,与他刚才对李斯说的“山鬼不足惧”形成了鲜明的、讽刺的对比。
他内心在呐喊,在祈祷:告诉朕!告诉朕该怎么做!告诉朕如何才能避开这该死的“今年祖龙死”的诅咒!
时间在香火的明灭和龟甲轻微的爆裂声中流逝。终于,太卜令停止了动作,他仔细地辨读着龟甲上呈现的裂纹,又综合了蓍草显示的卦象,良久,他转过身,面向皇帝,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甚至带着一丝喜色的表情。
他跪伏在地,用清晰而恭敬的声音奏报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卦象大吉!”
“哦?”嬴政的心脏猛地一跳,强压住激动,“是何吉兆?快快道来!”
太卜令抬起头,朗声说道:“回陛下,龟兆显象,蓍草呈形,二者皆指向一事——‘游徙吉’!”
(出游和迁徙臣民是吉利的!)
“游徙吉?”嬴政重复着这三个字,眼中瞬间爆发出明亮的光彩!
太好了!简直是太好了!
这卦象,完美地契合了他潜意识里那个模糊而强烈的念头——离开!离开咸阳这个是非之地!离开这个接连发生“陨石事件”和“玉璧事件”、仿佛被诅咒了的都城!
出游!巡游天下!就像他之前四次那样,用皇帝的威仪去震慑四方,用移动的行辕去打破那固着在咸阳的死亡预言!同时,或许在巡游的途中,还能继续寻访那渺茫的仙踪?哪怕找不到仙药,至少也能散散心,远离这令人窒息的宫闱!
而“徙民”,迁徙臣民,更是可以操作。可以将一些他认为“不祥”的、或者需要加强控制地区的人口进行迁移,既能应了卦象,又能巩固统治,一举两得!
这“游徙吉”的卦象,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他被阴霾笼罩的心田,为他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完美的、来自“上天”的借口和动力!
“好!好一个‘游徙吉’!”嬴政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多日来的郁结仿佛一扫而空,“赏!重重有赏!”
太卜令等人叩谢隆恩,欢天喜地地退下了。
寝殿内,嬴政独自一人,负手而立,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也映照着他那重新焕发出生机与决断力的脸庞。
“山鬼……哼,纵然你能知一岁事,又能奈朕何?”他喃喃自语,这一次,底气足了很多,“朕有上天庇佑,卦象指引!出游以避祸,迁徙以应天……看你这诅咒,还能不能应在朕的身上!”
一个宏大的、足以再次震动天下的计划,已经在他心中初步成形。离开咸阳,进行第五次巡游!这不再是简单的宣威与视察,更是一场为了对抗死亡预言、为了寻求心理慰藉的“避祸之旅”!
然而,这个决断的背后,究竟是真正的睿智,还是一个被恐惧驱使的、帝国最高统治者的自我欺骗?那“游徙吉”的卦象,究竟是上天的指引,还是仅仅是占卜者揣摩圣意后给出的、皇帝最想听到的答案?
这一切,都将在即将到来的第五次巡游中,得到残酷的验证。
此刻的嬴政,沉浸在被“吉兆”鼓舞的兴奋与对未来的筹划之中,暂时将那“今年祖龙死”的阴影抛在了脑后。但他不知道的是,命运的齿轮,早已在沙丘那个地方,为他准备好了最终的答案。